APP下载

西南中医眼科联盟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9-02-19郑燕林王万杰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医医院眼科专科

黄 群 郑燕林 王万杰 王 晶 张 娜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基层仍面临人才及先进设备设施缺乏的短板,现已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和深化医改的重要制约[1]。为解决难题,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能,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鼓励“医联体”模式,推动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2017年我国先后印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卫医发[2016]75号)和《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意见》[1]明确指出开展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笔者单位作为牵头单位之一,在中医眼科联盟建设中取得一定经验,也发现一些问题,本文将介绍“西南中医眼科联盟”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推进专科联盟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西南中医眼科联盟的建设背景

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目前全球范围内约有13亿人患有某种形式的视力障碍,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是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和白内障,全球约有80%的视力障碍被认为是可避免的[2]。虽然全球视力障碍的人口比例不断降低,但是世界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将导致视力受损人数在未来的几十年猛增[3]。我国是世界上盲人和视觉损伤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增加、年龄相关性眼病患病率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白内障增多等问题逐渐显著[4]。一方面,由于眼科专科性强,包括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青光眼等多种眼科疾病需要手术治疗,对先进医疗设备的需求高,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问题在眼科尤为突出,眼科专业人才缺乏,诊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5-7]。另一方面,中医眼科由于自身特点,传统医学中一些不能适应的陈腐内容严重制约中医眼科的发展[8],基层中医眼科发展尤为滞后。因此,亟需整合眼科卫生资源,加强中医眼科学科体系建设,提高中医眼科医疗服务能力。2018年9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牵头成立“西南中医眼科联盟”,对中医眼科联盟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

二、西南中医眼科联盟的具体实践

(一)联盟模式和主要目标

“西南中医眼科联盟”是以医疗技术为纽带组建的跨区域“松散型”专科医联体,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作为牵头单位,横向联合云贵川陕渝地区10家技术较为领先的中医医院眼科作为协同单位,纵向联合60余家地、县级中医医院作为成员单位,坚持以公益为向导,以技术、服务等要素为纽带,各单位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共同促进中医眼科事业发展。专科联盟宗旨是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发挥各自特长,形成规模发展优势,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提高竞争能力,搭建分级诊疗新型医疗体系,整合统筹资源,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学科建设,带动区域卫生医疗发展。以基层中医医院为载体,推动优质专科医疗资源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流动,加快补齐专科短板,弥补当地医疗资源发展不均衡,提高区域卫生医疗服务水平。

(二)联动方式

1.医疗方面

(1)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落实分级诊疗服务

牵头单位和协同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为基层中医医院转诊患者提前预约,对上转病人认真登记,及时反馈病人情况和治疗方案;在同等条件下,对上转病人的就诊、入院、手术、重要检查和治疗方面优先进行;结果互认,根据病情合理检查。对诊断明确且病情稳定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及时转回原医疗机构,并向其提供患者治疗评估和诊断、预后、辅助检查,转回后续的治疗方案及诊治医生的姓名、联系方式等,提供后续治疗的专科指导及跟踪服务。

(2)建立远程会诊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通过互联网,打破地域限制,设立远程会诊平台,接受来自联盟内单位发出的各类疑难病例会诊和(或)临床影像资料会诊邀请,组织协同单位相应亚专业组专家会诊,多单位进行远程视频会议,讨论疑难病例,并给出具体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提高基层中医医院首诊质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逐步实现远程手术指导等功能。

(3)推广中医眼科特色适宜技术,提高行业竞争力

牵头单位根据成员单位的需求,在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优势病种的治疗中筛选已成熟、适宜开展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如针灸、揿针、中药局部熏洗等,积极推广指导实施,形成中医眼科联盟特色医疗品牌,提高中医医院的行业竞争力。

(4)技术帮扶,提高基层诊疗水平

联盟内成员,包含来自凉山州等偏远地区、医疗技术欠发达的医院,帮扶联盟内成员单位医院完善医疗管理、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的等工作制度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并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

2.教育方面

(1)丰富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专科医师技术水平

①在现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上,建立专科医师进修体系,积极鼓励并优先接收联盟内单位眼科医生进修学习,开展学术讲座、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学术分享、名老中医跟诊等活动,培养年轻医生临床技能、临床思维、临床动手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②利用信息化手段,联合互联网平台,每月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微课堂,强化理论基础,推广掌握适宜技术,提高专科医师技术水平。

(2)举办学术讲座,继承与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整理和挖掘中医眼科名老专家学术思想,总结其临床经验,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精髓,抢救绝学,推广用于指导临床,建设中医眼科“品牌”,弘扬中医眼科事业。

3.科研方面

牵头单位提供科研平台,建立科研协作机制,优秀科研学者下沉,渗透先进科研文化理念,培养科研人才,组建专业科研团队,跨科室、跨医院完成临床大数据收集,共同开展各种形式的前瞻性或回顾性多中心临床研究,深入挖掘研究中医药宝库精华,推动中医眼科学科乃至中医药事业发展。

三、西南中医眼科联盟建设的思考

(一)加大院内制剂在专科联盟内推广使用

院内制剂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专家团队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研制而成,疗效确切,安全有效,价格适宜,是中医药知识传承形式的重要载体,在发挥中医药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9]。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院内制剂只能在生产医疗机构内部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药制剂在中医医联体内使用的通畅度。推广院内制剂在联盟内使用,合理监督,发挥中医药特色,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二)完善联盟内医务人员保障和激励机制

目前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上下联动主要依靠契约关系,多基于自身的利益和发展需求,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及与之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完善并落实医务人员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医务人员进修学习,激励优秀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资源下沉,加强联盟内科研合作,增加上下联动的积极性,促进联盟内成员单位之间紧密合作关系,加快推进分级诊疗。

猜你喜欢

中医医院眼科专科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中医医院中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