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色文创产业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视觉形象设计
2020-01-08陈虹李倩
陈 虹 李 倩
文创产业是很多国家经济转型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因具有极高的附加值,被越来越多人重视。文创产业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民族特色文创产业是在特色乡村建设中,通过融合相关行业特色原则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形成的,是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路径[1]。纵观乡村建设中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理论体系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已经日益完善。通过研究国内材料内容,发现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相当薄弱,故研究这个问题还是有很大价值的。
本次提出的民族特色文创产业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视觉形象设计,是从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特点和乡村特点出发,通过解读发展中乡村建设的驱动因素,阐述乡村视觉形象的属性值。在乡村视觉形象设计中,引入民族特色文创产业,具体设计过程:先提取民族特色文创产业视觉元素,再结合地理资源、文化资源,完成民族性文创产业视觉形象设计。
一、民族特色文创产业视觉元素符号
先从不同的角度,考量美丽乡村形象的定位。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形象与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不同,需要融合民族特色文创产业视觉元素,将乡村建设特殊性融入到乡村视觉形象设计当中[2]。
先分析民族特色文创产业视觉元素,再将视觉元素符号化,通过视觉设计图形符号转变后,使用具体图形符号语言表达视觉形象的概念,并依据符号学原理,提取民族特色文创产业。视觉元素共分为两种:
第一种,表音符号,表示拼合语音的视觉化符号,在乡村视觉形象设计过程中,表音符号的运用较为广泛,因具有较高的印象性和辨识度,可以直接反映乡村形象的具体特征[3]。
第二种,表形符号,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的视觉符号。它是依靠形来传达,具有形象性。民族特色文创产业视觉元素的内容来源于乡村文化,比如,山水、建筑。运用象形符号是为了满足设计需求,能够清晰传达品牌形象,既可以减少符号生硬的感觉,还能弥补抽象符号的不足之处[4]。
在提取民族特色文创产业视觉元素后,要策划设计重点,决定乡村视觉形象的高度。在这个步骤中,要选择视觉形象元素,这样有利于对有效元素进行更深一步提取。
另外,在乡村视觉形象设计中,视觉感官上可以通过民族特色文创产业视觉元素的色彩和图形等设计,总结文创产业的特点以及当地文化特点,挖掘当地特色元素作为乡村的视觉形象,并运用适当的材料更好的传达品牌文化。大多数的消费者在旅行时,会想要体验当地人生活方式,在文创产业构建中要融入当地文化,才能更好地建立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为乡村视觉形象建设增添一些品牌形象。
二、民族特色文创产业乡村视觉形象的设计原则
在视觉形象设计中,要参考一部分形象定位原则:
第一,要理清脉络,突出特色。在乡村视觉形象定位中,要以民族特色文创产业为思考源头,突出地方特色。
第二,个性化原则,在塑造乡村形象设计中,必须要充分挖掘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品牌理念,增强乡村视觉形象。
第三,市场导向原则,乡村形象的定位目的是为了得到消费者的兴趣,宣传乡村的美好形象。
第四,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体验都在不断变化。面对多元化的时代,应当要反映出乡村不同时期的精神文化[5]。
第五,定位前瞻性原则,从当前的农村视觉形象设计中发现一系列问题,较为严重的是在许多乡村视觉形象设计中未能把握好设计的前瞻性。由此可知,在具体一个村落着手进行视觉形象设计时,要深入了解该村庄的具体文化,再融入民族特色文创产品的形象。在此基础上,设计定位。此外,还要对该地区深入调查,初步设计方案,递交给相关部门。不仅要考虑民族特色文创产业融入到乡村视觉形象设计的整体效果,还要考虑村落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有太多缺乏设计前瞻性的失败案例。设计团队要注意上述问题,满足未来乡村居民的审美需求。
第六,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大量乡村需要进行视觉形象设计,在此过程中要体现乡村地方特色,有效区分农村地区的地方文化,遵循乡村形象设计的独特化设计原则,挖掘民族特色文创产业视觉元素,切实找到适合当地文化特征的专属文创产业,体现乡村视觉形象设计的独特性。
三、民族特色文创产业乡村视觉形象的设计要求
首先,要强化民族特色文创产业的情感,运用吸引视觉来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设计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吸引群众的兴趣,实现与群众的沟通。乡村视觉形象设计可以先从色彩、图形和材质上选择融入情感体验来增强与消费者的沟通[6]。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图形的融入能够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体验。以佐藤雅彦的设计为例,在日本国际机场有向左飞和向右飞的图案,分别代表出入境。从形状看,看似一个简单设计,却将这种沟通方式融入到了公示程序,以视觉的方式呈现在旅客面前,可以让旅客感受到友善。由此,说明在乡村视觉形象设计过程中,要先关注人群的精神需求,不能只是提供一些品牌信息,要表达出对消费者的关怀[7]。
其次,要增强民族特色文创产业与乡村建设的关联,关联体验是因为某种具体事务而联想到与此事有关的内容。而联想需要有一个客观事物为载体引发群众联想。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可以在网站推广,群众可以通过网站点击、反馈。在这个过程中,群众会加深对乡村的了解。
另外,关联体验需要将民族特色文创产业与其他文化元素和社会元素相关联[8]。在乡村网站中,可以分享乡村建设理念,制作旅游相关的小册子,增强关联体验。从群众的角度上来看,所在地资源可以丰富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入住。
最后,定位乡村视觉形象,根据民族特色文创产业的经营方式塑造出独特的乡村形象[9]。不同的乡村类型所针对的消费人群不同,故群众情感需求也有所不同。在运用体验设计时,要先针对年轻学生或者家庭出游。在视觉形象设计上,要重点区分,根据针对群体的视觉审美偏好来设计乡村的视觉形象。乡村的视觉形象有利于乡村积极发展,而乡村所在地的文创产业在视觉上更注重现代感和品质,结合两种资源传达出一种贴近自然的感受。
相对一些高端的乡村建设来说,民族特色文创产业就如完善的配套设施一样重要。在乡村视觉形象设计上要更关注情感体验。在颜色的使用上,更注重当地特色,满足群众解压的心理需求。
不同类型的乡村视觉形象设计所要突出的特点不同,在设计中要强调民族特色文创产业的价值,突出特点。根据群众审美需求,依据体验设计原则,加强乡村视觉形象设计的美观和新颖以及独有的乡村特色,这样易于群众识别。
综上所述,民族特色文创产业决定了乡村建设的文化理念,乡村的视觉形象定位是凝结文创产业的核心价值。对于大部分乡村来说,乡村定位除了要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外,还要有高质量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赋予乡村形象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再就是要结合乡村的文化内涵,给乡村视觉形象建设注入品牌文化,激发群众对乡村的认同感。
四、应用实例分析
在所有应用实例中,乡村视觉形象设计都需要在设计展开前,充分理解设计形象目标,以及传达的信息。确保视觉的每一部分都能准确传达信息,使阅读信息与传达信息保持一致。为避免信息传达出现偏差,以某乡村为例,实例分析过程如下:
第一步,选择研究目标,在走访乡村后,根据调查结果,定位目标群体。以了解乡村人群对乡村的感性意象为目的准备调研。
第二步,确定代表性乡村,以此为样本,经过初步筛选,采用聚类分析法分类样本,并用数据分析法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第三步,确定感性语意词汇,通过小组研讨法去除相近词汇,形成初次调查意向词汇集(见表1)。
第四步,感性评价实验,感性评价这10个样本。通过数据分析获得每个样本的感性评价分值。
第五步,实验结果分析,将分值最高的样本,结合造型因子和品牌因子等五个因子,提取各方面的设计要素,为后面实践方案做参考。
表1 民族特色文创产业代表性感性形容词
下表是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运用Excel软件分析上述24组民族特色文创产业代表性词汇的频率,排除表达相近词汇选出5对,从感官角度描述乡村视觉形象,评价每个样本的分支。得到10个民族特色文创产业代表性样本的评价值,见表2:
表2 10个样本平均值
由表2可知,参加实验的群众更喜欢样本6,最不喜欢样本5和样本2。素净的乡村视觉形象,可以营造出素净的感受,以徽州为例,由黑、白颜色组合的色彩搭配是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能够有效提升乡村视觉形象。
结语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民族特色文创产业和乡村视觉形象概念进行系统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提取民族特色文创产业视觉元素,应用到乡村视觉形象设计当中。最后,通过实例分析,素净的乡村视觉形象最受欢迎,可带入该地民族特色文创产业加深乡村视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