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党建引领新时代西藏牧区改革的实践与启示研究
——基于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的调查

2020-01-08吴春宝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牧区古村牧区

吴春宝 尼 玛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在2019年印发。这为新时代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藏农牧区改革的重点在基层、难度在基层,有效推进西藏农牧区改革必须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建 的引领作用。让广大的农牧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西藏农牧区各项事业的全面振兴,关键在基层党建工作。笔者通过对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改革进行调查,认真总结十八大以来西藏基层党建引领农牧区改革的实践经验,探索性回答新时代西藏乡村振兴进程中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党建、怎样加强党建、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等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西藏农牧区改革的核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一直以来,基层党组织在西藏农牧区改革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既是党凝聚人心、发动群众、引领发展的核心,又是农牧区改革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更是全面落实党的目标任务,实施党的方针政策的根本组织保障。[1]可见,实现西藏农牧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关键在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农牧区各项工作的原则,加强和完善党对西藏农牧区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新时代党领导西藏农牧区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在西藏农牧区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因此,坚持基层党组织在农牧区的领导地位,是实现西藏乡村振兴及农牧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

(一)基层党组织是西藏农牧区改革的领导者

西藏农牧区改革,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根本。基层党组织既是保证党组织工作战斗力的根基,又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作为西藏农牧区改革的“主心骨”,直接决定着农牧区改革的实施效果。首先,从党群关系看,改革是一场生动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坚持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基层是党组织的力量源泉。在西藏农牧区改革进程中,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主要表现,就是通过发挥组织优势,放手去发动农牧民群众、教育农牧民群众、依靠农牧民群众,达成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实现广大农牧民共同参与的改革实践,进而全面地将西藏农牧区改革进行到底。其次,从改革的政治方向看,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灵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具有严密的组织原则、严格的组织纪律,它能够在改革过程始终保持组织体系,并且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变化。同时,基层党组织受到法律与党章的双重约束,在全面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保障西藏农牧区改革不会偏离党和国家的战斗目标和奋斗方向。最后从改革的引领看,基层党组织作为领导西藏农牧区改革的核心力量,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落脚点。因此,只有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以及社会号召力,全面统筹、协调农牧区改革各个方面,才能从根本上把握改革的方向、进程与成效。

(二)基层党组织是西藏农牧区发展的推动者

基层党组织是西藏农牧区改革的坚强领导者,同时也是农牧区发展的推动者。作为联系党和农牧民的纽带和桥梁,西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根植于西藏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并与广大的农牧民群众建立了深厚而广泛的联系。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2]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从现实看,自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农牧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重大改善,从根本上来讲,这均是在基层党组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及大力推动下而实现的。为了妥善解决在深化农牧区各项改革中的各方矛盾,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农牧民的切身利益,西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力、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同时基层党员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群众和驾驭各种风险的本领,勇于承担既是“舵手”,又是“推手”的职责,多举措深化西藏农牧区改革,促使其向纵深发展,不断激活农牧区发展活力,切实让农牧民享受到深化改革所带来的红利。进入新时代以来,在西藏稳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努力维护农牧区持续、长期、全面稳定的大局,成为推进农牧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领路人。西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一方面发挥组织带领作用,帮助、帮扶农牧民突破发展瓶颈,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为农牧区发展提供组织服务和保障,全面贯彻惠民利民政策,实现西藏农牧区社会秩序的稳定。

(三)基层党组织是西藏农牧民利益的实践者

西藏农牧民是农牧区改革的主体。如何调动农牧民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农牧区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在此过程中,如何维护好、发展好农牧民的根本利益,则是西藏农牧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根本上说,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推动西藏农牧区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带领农牧民群众致富。这既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又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伴随社会不断进步,农牧民群众需求不断增加,进而涉及自身的利益也更加多元。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成为处理错综复杂利益关系网的整合者和调控者。具体而言,西藏农牧区基层党组织一方面为农牧民提供了表达利益诉求的正当性渠道,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农牧民的利益诉求,使得农牧民充分表达意愿,进而取得他们对党的信任。为此,当农牧民利益受到侵害时,就会求助于党组织;另一方面,其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成为农牧民根本利益的实践者。新时代西藏农牧区发展,党组织既是农牧区发展和改革的领导者、推动者,又是农牧民利益的实践者。农牧民遇到有关现实利益(生产经营活动、住房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境等)的困难时,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了应有的功能,调解利益纠纷,处理利益矛盾。可见,坚持为农牧民发展谋福利、坚持为农牧民利益保驾护航,既是基层党组织的职责所在,也是时代使命使然。

二、基层党建引领西藏牧区改革的抢古村实践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全面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总结近年来基层党建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改则县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用科学化党建来推动农牧业发展,把党建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服务牧改的中心工作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抓,用党建工作指导业务工作,做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实现党的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以“牧改与党建整合发展、互促共赢”为典型特点的新道路,并形成了特点鲜明的改革模式,物玛乡抢古村就是其中的典型个案之一。

(一)物玛乡抢古村概况

物玛乡抢古村位于改则县西南部,地处国道317沿线,距县城54.4公里,东部与改则镇接壤,南部与麻米乡相接,西与改则县文布当桑乡相连,北与先遣乡相接,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下辖4个作业组,分别为:阿热组 、萨波组 、尼玛组、玉地组。全村共86户301人,共有党员41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共有贫困户21户60人,贫困户数和人数占全村总户数和人数的24%和20%,主要致贫原因分析:缺劳力的有10户、缺技术7户、因病3户、缺资金1户。草场总面积为37.71万亩,禁牧面积8.74万亩,草畜平衡面积28.98万亩,理论载畜量6747只(绵羊单位),现有藏系绵羊5424只、象雄半细毛绵羊803只,牦牛314头(其中野血牦牛6头)。2015年抢古村通过整合规范零散牧民合作社,组建了抢古村牧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社入社成员有71户、256人(剩余15户为长年在外经商的个体户、无畜户,仅户口在抢古村),目前经营有1个施工队、1个牦牛养殖基地、2个集体茶馆、2个集体商店、1个农机修理厂、1个象雄半细毛绵羊短期育肥基地。

2016年抢古村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牧区改革试点村。从该村的发展态势看,2016年脱贫户共5户15人,2017年实现县级整村脱贫。通过对原有牦牛(奶牛)养殖基地、茶馆、牧民施工队、集体商店、洗沙场、农机修理厂等进行整合,按照“牲畜入股、劳力入股、资金入股、草场入股”的方式,坚持“六个统一”(劳动力统一安排、草场统一管理、畜产品统一购销、经营收入统一分配、无劳力统一供养、在校生统一计分),坚持 “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组建抢古村牧民集体经济合作社,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切实增加了牧民群众收入。2016年,实现人均纯收13094.58元;2017年,实现人均纯收14701.73元;2018年,入股社员均分红1.55万余元[3]。

(二)抢古村党支部引领牧区改革的措施

自2016年以来,物玛乡抢古村通过“以集体经济为突破、以整合资金为抓手、以利益联结为核心”这“三驾马车”的拉动,在不断扩大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规模的同时,也提高了农牧民的收益,进而调动了农牧民参与农牧区改革的积极性。可见,农牧区基层党组织通过发挥对农牧区改革的引领作用,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激发基层活力,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改革与发展良性循环的有效路径,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具体总结为“五个坚持”,分别为:

1.坚持党建工作引领牧改工作为出发点,党员先行一步,实现牧区改革工作有序进行

一是以牧区改革工作为契机,利用成立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员与群众同劳动,共同收获劳动的喜悦和丰硕成果,进一步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二是抢古村结合牧民施工队现有技术情况,进一步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坚持党员带头,利用党员带动群众,不断提高施工队技术水平,实现多方面、多渠道增收;三是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带头作用,实现支部建在村上,党小组建在组上,在平时分组作业的同时,设立党员先锋岗,认真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牧区改革工作有序进行。

2.坚持党建工作推动脱贫工作为着手点,采取有力措施,力保党建促脱贫工作见实效

一是优先实现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党员实现脱贫,利用脱贫的党员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切实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实现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发挥党建促脱贫的积极作用;二是充分利用党员带头宣传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不断提高广大贫困户的思想认识,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实现“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让广大贫困群众树牢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意识;三是在出台贫困户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利用党员加强对贫困户落实情况的监督,确保贫困户管理办法得以贯彻落实,推动脱贫工作有章可循。

3.坚持牧区改革带动脱贫工作为关键点,实现捆绑脱贫,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吸纳贫困户加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切实转变贫困户靠着墙壁晒太阳、等待国家优惠政策的思想观念,让贫困户认识到牧区改革是采取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的模式,采取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引导贫困户勤劳致富,通过不断加大劳务创收切实改变贫困的面貌;二是通过吸纳贫困户加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后,通过给贫困户安排就业岗位,确立贫困户在牧区改革工作的地位和定位,切实增强集体荣誉感,不断调动广大贫困户的劳动热情,通过年底分红对比,切实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意识和信心;三是由于牧区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让广大贫困户尝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改革我来参与、改革成果大家共享的目的。实现贫困户捆绑脱贫,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真贫、真脱贫”的要求,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掷地有声。

4.坚持牧区改革辐射脱贫工作为切入点,实现有机结合,确保精准脱贫工作成效凸显

一是贫困户子女入学除享受应有的“三包”政策外,参与合作社后按照公分计算办法可另进行额外计100分。就2016年而言,1公分为11.36元,贫困户凡有子女上学的就可拿到1136元,2017年1公分为11.5元,贫困户凡有子女上学的就可拿到1150元,与精准扶贫提出的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有机结合,对支持和鼓励教育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二是建档立卡贫户中的低保户和五保户除享受相应的补助外,参与合作社后,4%的集体经济纯收入作为全村无劳动力和孤寡老人分红。该村无劳力和孤寡老人共22人,2016年每人分得3734元、2017年每人分得3987元,与精准扶贫提出的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有机结合,对推动和促进脱贫工作起到积极作用;三是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后,由于合作社属于集体经济,贫困户中具有劳力的,根据各自分工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自己的价值,与精准扶贫提出的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有机结合,对有效带动脱贫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四是确立未参加合作社的贫困户采取自愿原则流转草场,按照西藏“三个长期不变”要求,除享受草补政策和生态岗位外,每亩按1.5元计算给予补助,领取流转费最多的户可达8291元,领取流转费最少的户1114元,与精准扶贫提出的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有机结合,对进一步推动脱贫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5.坚持牧区改革提高群众收入为落脚点,发挥示范带头,确保整村脱贫工作如期实现

一是由于广大贫困户参与牧区改革,2016年贫困户实现人均收入13094元,2017年贫困户实现人均收入14700元,从数字不难看出,广大贫困户收入逐年递增。在实现整村脱贫的基础上,由于地处国道沿线,又具气候优势,加之群众收入不断提高,综合以上因素,抢古村在全乡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体现了为各村树立典型,发挥典型引路的实际效益;二是总结抢古村的典型做法,向有条件的村延伸触角,大力进行推广,实现以点带面,形成学习先进典型、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三是调动广大党员参与推动脱贫工作的积极性,使广大党员成为推动脱贫工作的主力军和有生力量,实现党建工作与牧区改革各项工作的有效衔接。

(三)抢古村农牧区改革的初步成效

一是实现了牧业增效、牧民增收。长期以来,人地资源矛盾、传统游牧生产方式是抢古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加之,自然环境恶劣,工作环境艰苦,使得抢古村牧民收入增加困难重重。伴随改革工作不断深入,抢古村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方面牧业发展成绩显著,养殖基地牦牛数量由2012年的74头增加至2017年的314头;向雄半细毛绵羊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实施后,向雄半细毛羊数量由403只增加至1023只;村集体商店由2014年的15万元周转资金增长到2017年的50万元周转资金;人工种草面积由2014年的200亩增至2017年的1000亩;另一方面,抢古村牧民收入稳步增加。[4]良好的收益让更多的牧民群众对牧业改革带来的实惠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自2013年以来,抢古村入社社员的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如图1所示)。

图1 抢古村牧民社员的人均纯收入(单位:元)

同时抢古村党支部经过草场流转的方式更好地推动规模化放牧,实现草场效益最大化,草场流转实现“双赢”,既让流转者得到一定的现金收入,又进一步扩大了被流转者养殖规模,进而可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如图2所示)。

二是增强了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一方面是牧民创收意识增强。通过改革提高了其多劳多得的理念,通过实施按劳取酬、按股分红的分配模式,最大限度地让广大的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效益,促进了农牧民群众“等靠要”的懒惰思想进一步弱化,谋发展,摆脱贫困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勤劳致富的观念已深入牧民心里(如图3所示);另一方面是牧民经营能力提高。长期以来抢古村牧民均单纯地从事牧业生产,但是经过合作社不断地发展及规模的扩大,抢古村的富余劳动力得到解放,就近从事修路、建安居房、温室种植等方面工作或从事服务业等行业,实现了从单一收入向多元化收入的转变。

图2 抢古村草场流转效益示意图

图3 抢古村牧民最高分红与最低分红情况(单位:元)

三是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引领牧区改革水平。第一,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帮扶机制,理顺工作流程,为牧区改革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如图4所示)。以改革为契机,以党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支部建在村上,党小组建在组上,推动牧区改革工作有序进行。第二,村组织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广大党员通过发挥自己的先进性,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广大党员成为党建促改革的中坚力量,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得到进一步夯实。第三,切实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头羊”作用,充分调动每一位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团结一心,改革创新,带领群众,共同努力,使党组织成为牧区改革的引领者、牧业发展的组织者、脱贫攻坚的推动者,进一步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图4 物玛乡抢古村党员帮扶帮带流程图

三、基层党建引领西藏牧区改革的重要启示

以党建引领西藏牧区社会改革,是新时代社会矛盾大变革时期基层社会改革与时俱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西藏牧区改革中,作为核心力量的党的建设不可或缺与替代,党建水平关系到西藏牧区改革的质量,而改革的成效同时又会影响党的基层建设。党建与西藏牧区的改革相互依存,党建引领西藏牧区改革,是新时期西藏实现改革复兴之路的重要保障。

(一)注重党建对西藏牧区改革方向的引领

西藏农牧区改革的出发点与目的是让更多的西藏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共享是西藏牧区改革的本质要求。党建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建引领西藏牧区改革的出发点。当前,西藏牧区改革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化,近年来,西藏牧区社会发生明显变化,流动性、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牧区人民的社会需求不断提高,对当前西藏牧区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西藏牧区改革既包括方向性问题上的改革,也包括诸多具体事务性问题。党建对西藏牧区改革的引领,主要就在方向性问题上。方向性问题决定着改革的道路问题,直接影响改革成效。为此,西藏牧区的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党建的改革载体作用,确保牧区改革方向的正确性,改革规划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二)创新党建对西藏牧区改革引领方式

西藏改革形势和需求是党建工作引领的前提。近年来,西藏经济发展迅速,阶层结构发生变迁,民众需求发生明显变化。改革面临的社会矛盾增多,协调各主体利益关系难度加大。党建引领方式要根据不同阶层、不同对象、各方需求进行并适用,才能有效实现党建对西藏牧区改革的引领。要强化党建的政治引领,在西藏牧区改革过程中要对思想认识、标准规则和行动规范形成统一;要强化党建的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西藏牧区改革的正确导向;要强化党建的组织动员功能,培育社会动员新机制和社会成员主动参与意识,加强社会各种力量的合作协调,形成多元共治良好局面,提高西藏牧区社会治理实效性;要强化党建的沟通协调功能,整合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精神资源、信息资源等,为各主体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激发各主体在西藏牧区改革中的活力。与此同时,针对新媒体时代的新情况,要不断创新党建方式,推动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引领格局,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规范化和治理功能的不断优化。

(三)处理好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

西藏牧区改革中,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互为倚助。党建工作的功能在于政治引领,业务工作则紧扣西藏牧区改革的困难与现实。党建工作为西藏牧区改革的业务工作提供方向指引和政治保障,业务工作则落实党建工作部署。西藏牧区改革要在坚持党建政治核心领导前提下,将党建工作与业务进行自洽性对接,秉承业务工作遵循党建引领方向,党建工作为业务工作服务。加强西藏牧区党建工作水平,利用党建工作在政策解读、组织沟通、人才选拔等方面的优势为西藏牧区改革各项业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同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西藏农牧区改革,注重给予其他社会主体在事务性问题上的自治空间,充分发挥西藏各改革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提高我国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平。

结语

将党建贯穿到西藏牧区改革实践之中,以西藏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加大基层党组织动员、服务、统筹、协调西藏牧区改革的力度,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在西藏牧区改革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在加强自身组织能力与领导能力的同时,坚持党员先行先试,以“精准脱贫”工作为切入点、关键点及落脚点,以党建促增收,以党建促发展,促进了牧民增收、牧业增效,提高了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与此同时,以改革为契机,以党小组为单位,实现支部建在村上,党小组建在组上,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帮扶机制,推动牧区改革工作有序进行,为牧区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猜你喜欢

农牧区古村牧区
《古村小巷》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牧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古村——大芦
西藏农牧区户用沼气发展的思考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