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生开展音乐移动学习的调研报告
2020-01-08席雯婷
席雯婷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苏州 215131)
一、调研背景
如今,我们生活在以“微博”“微信”“微课”“微小说”“微电影”等以“微”这个词汇成为前缀的信息社会中,简称“微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和通讯设备快速发展,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可以进行实时互动高效的传播。移动学习是以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以数字化信息资源为内容,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它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教育者们与各学科特征结合后运用于教学中。那么,目前幼师生音乐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是如何的呢?学生对音乐资源有哪些偏好?他们都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本次调研,希望通过调研统计出数据并得到相关结论,为提高我校音乐移动学习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对策和措施。
二、调研目的
(一)目标
探明本校师生利用智能便携移动设备进行音乐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本文重点考察目前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整体特征以及持有移动学习设备的类型是怎样的?他们喜好的资源类型、获取方式、学习方式偏好及资源评价又是怎样的?
(二)价值
1.实践意义。调研的意义是“释疑探索”。哪些移动音乐资源内容更受学生们的喜爱?不同专业学生对移动音乐资料的需求有何不同?这些都需要进行“释疑解惑”。同时,也是对幼儿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学科进行的一次深度“实践探索”。如果我们的研究能够得出一些实证资料并分析出对策,就能为“微时代”下本校音乐教师或同类型学校的音乐教育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2.理论价值。本调研为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进行音乐移动学习是否有利于音乐教育的结果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调研丰富了音乐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法理论,以及音乐学和通信的跨学科相关音乐迁移理论,为幼儿师范学生的音乐移动学习提供了实证资料和理论支撑。
三、调研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调研对象
本调研将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研究基地,选取了学前一系、学前二系的学前教育专业、早期教育专业,艺术系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因以上所选专业的班级课程设置中“音乐”课程均为必修课,故以此作为调研对象更具有可靠性。为了保证调查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本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来确定调查的样本。故本次调查选取了以上系部专业的班级共35个,随机抽取了每班学号分别为 2、4、6、8、10、21、23、25、27、29 号的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总计350人。
(二)调研内容
1.问卷设计
本研究调查问卷参考了苏州大学移动设备学习研究课题组《移动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及华中师范大学课题组《音乐学专业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结合本校音乐学科的特点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设计。问卷根据M.1earning的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分为三大维度: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又分为:移动学习行为习惯、移动学习态度。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基本情况、使用现状、评价看法三部分。本问卷共设置21个题项,具体问卷结构主要分5方面:个人情况、移动设备现状调查、音乐移动学习资源、音乐移动学习行为、音乐移动学习态度。本文重点考察“音乐移动学习资源”这部分内容。
2.问卷的发放、回收与统计
本次问卷的编制发布与收集均采用问卷星APP完成,将编辑好的问卷通过微信二维码向调查对象发布链接。由于问卷星平台答卷时多选、漏选,问卷均无法提交,故只要提交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问卷回收后,通过问卷星APP自带的统计结果(默认报告、交叉分析、分类统计)以及IBMSPSS软件整理数据进行分析讨论。针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及可挖掘的问题,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访谈。
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调研组对200名学生进行了间隔1个月的两次信效度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订。之后,形成了正式的调查问卷。2019年5月,我们随机抽取了全校350名学生进行调研,使用IBMSPSS软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测,用Cronbach'S Alpha作为指标,当Alpha值大于0.5显示量表的信度较好。
对音乐移动学习资源的5题进行克朗巴赫检测,结果如下:
表1 克朗巴赫检测1
表1的可靠性统计量a系数为0.78,信度系数大于O.7,证明移动学习资源的问卷有良好的内部同等性。同时,分项删除剩余项的信度统计量变动幅度极小,也说明此表被试的信度良好,维度内部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及准确性。
(三)调研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然后通过调查问卷法及访谈法进行实证研究,对所调查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以使本研究可以更科学化。
图1 不同系部专业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类型
图2 学习设备的类型
四、数据分析与统计结果
(一)目前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整体特征
通过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交叉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三个系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b柱的比例接近,说明不管哪个专业的学生大多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学习”,属于兴趣型学习者。所以,只要教师在教学材料、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吸引学生,这些专业的学生愿意在自己喜欢的学科领域中付出努力,这样就可以直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生持有移动学习设备的类型
从柱状图2中得出结果:学生们手机的使用率最高,大概有80.95%的学生经常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使用率次之,而平板/ipad、kindle电子书两类设备使用率较低,从不使用的人数远远大于经常使用的人数,其中电子书一类的产品从不使用的人数甚至占到71.73%。
(三)学习资源偏好及获取方式
1.我们发现,在所有学习资源中,学生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面最广、使用方式最便捷的是通过网页百度等搜索引擎查阅想要的信息。选择“经常”这项占比高达82.14%,可见绝大多数人都会使用到这项学习资源。究其原因,搜索引擎可以最便捷、直接地检索获得答案。
图3 不同专业的学生查找演唱技巧、演奏技巧类资料情况
图4 学习方式偏好
图5 资源评价
2.社交软件使用均值紧随其次,“经常”使用比例为77.68%。说明社交软件(微信、QQ)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开放的交流平台,具有极强的交互性。
3.娱乐游戏类学习APP(如喜马拉雅、QQ音乐、节奏大师、全民K歌等)使用率明显高于专业类音乐APP(如乐理大师、视唱练耳专家、呜呜练声、完美钢琴等)。大众娱乐类音乐APP学习的使用率高达92.26%,这说明学生最能够接受在游戏娱乐中体验学习这种方式。
4.观看音乐教学视频也是学生会使用到的移动学习方式之一。对于免费的教学视频,学生选择“经常观看”的人数最多为60.12%。对于需缴纳一定学费的有偿教学视频和课程,因收费问题,学生参与度较少,有高达82.74%的学生从不收看有偿收费教学视频,从中获取资源的价值较小。由此可见,音乐移动学习的费用问题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5.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偏好音乐学习资源上有所不同。决定偏好的是他们的专业(如图1)。
图3中,通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交叉分析,我们将每个颜色的竖柱进行横向对比得出结果:艺术系音乐专业学生“经常”查找演唱技巧、演奏技巧类音乐资料的占比为20.55%,远远高于一系9.52%、二系8.03%;艺术系音乐专业学生“偶尔”查找演唱技巧、演奏技巧类音乐资料的占比为71.23%,高于一系57.14%、二系60.58%;艺术系音乐专业学生“从不”查找演唱技巧、演奏技巧类音乐资料的占比为8.22%,远远低于一系33.33%、二系31.39%。由此得出,艺术系音乐专业的学生查找专业技能技巧类学习资料(如演唱技巧、演奏技巧)的需求和使用率明显大于一系二系学前、早教专业的学生。
究其原因,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音乐相关技能技巧专业方面的学习占比更高,因为他们更注重音乐实践演出,平时必须加强音乐技能练习。而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则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吸收、材料的收集,所在这类音乐资源中占比略低。故而教师应觉察到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制定更符合该专业学生的移动学习方式。
6.音乐课堂中无法记下教师课件时,普遍学生会使用拍照的方式进行记录,“经常”和“偶尔”的总占比为88.1%。但下课后基本放置一边,不会再经常性查看。其中有60.12%的人选择了“偶尔”查看,还有22.92%的人下课后再也不会翻看。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上45分钟内把重难点讲透彻,并鼓励同学们当堂课就消化理解,照片拍摄的内容只能作为课后辅助复习的手段。课堂上没弄明白的重要问题放置在课后,若单纯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再消化,较难达到理想效果。
(四)学习方式的偏好
1.调查发现,学生们最需要的内容载体形式为“图片”(56.25%)“音频”(50%)和“视频”(47.32%),这三项占比较高。“动画”“游戏”这两项则“不太需要”。由此得到结果,学生最喜爱的表现方式是视频、音频、图文一体化,在移动学习资源上越有轻松感的方式,更让学生喜欢。与此同时,同学们并没有纯粹沉迷于游戏、动画资源中,可见同学们具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
2.学生们对于音乐移动学习这种方式,最关注的是操作的方便性,其次才是学习内容(如图2)。这符合了智能便携移动设备的主要特征——便捷性。由此得出:相比传统式学习,移动学习只有当其各项操作方式、操作时间较为方便和灵活时,其效果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五)资源评价
学生对音乐学习资源的评价如图5所示。
图5中结果表明,有47.62%的学生认为移动端的音乐学习资源很多,但资源杂乱无序,音乐专业性不强,甚至还存在一些不科学的错误的学习内容,找到合适自己专业程度的音乐资料需要更专业的途径。由此说明,移动学习如果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学习者可以更好地获得更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五、研究结论
通过第四部分的描述性分析和数据统计,研究结果可解释“研究目标”。
第一,关于“目前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整体特征以及持有移动学习设备的类型是怎样的?”相关结论:
1.通过合理利用移动学习这种方式,对幼师的音乐教育进行创新的必要性调查中发现,不管哪个系哪个专业的学生大多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学习,属于兴趣型学习者。可见,学生们愿意在自己喜欢的知识领域中付出努力,所以利用音乐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直接提高教学效果。
2.目前学生们持有可进行音乐移动学习的设备主力军——手机因其普及率最高、便携性最强、支持移动学习、无线网络全覆盖的优势成为了学生使用频率最高、最喜爱的移动学习工具。所以,进行音乐移动学习研究,应多倾向于结合手机这种便携设备的功能、特点进行研究。
第二,关于“学生们对于音乐资源类型的喜好、获取方式、学习方式偏好及资源评价是怎样的?”相关结论:
1.学生们对音乐移动资源的评价
学生们认为,移动端的音乐学习资源很多,但资源杂乱无序,音乐专业性不强,甚至还存在一些不科学的错误的学习内容,找到合适自己专业程度的音乐资料需要更专业的途径。学生们希望音乐移动学习能够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获得更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2.教师应根据学生们对音乐移动学习资源的偏好、获取方式特点加强指导
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对音乐学科的需求程度因地制宜地推荐更符合该专业学生的音乐资源和材料。调查中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偏好音乐学习资源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决定偏好的是他们的专业。音乐专业的学生因需要对音乐科目的学习内容了解、掌握得更深,所以在使用音乐专业APP,下载音频、视频,查找专业技能技巧类资料这三大类上的使用频率和深度都比学前、早教专业的学生明显增多。故而教师应觉察到不同系部不同专业学生对音乐学科的不同需求,区别对待。二是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通过与教师社交互动来获取资源信息,教师就可通过移动端多参与师生互动,满足学生交互性强的需求。学生们偏好在音乐游戏娱乐中体验学习这种方式,并且希望得到的学习资源更专业化、科学化,教师就可在音乐学习APP软件选择上,尽量多推荐带有寓教于乐性质并且专业性强的软件,这会让学生们更乐意、信赖地进行移动学习。学生们最喜爱的表现方式是视频、音频、图文一体化这些令人具有轻松感的学习方式,故而教师在制作音乐移动资源或推荐音乐资源时,应尽量避免纯文本形式,多使用音视频及图片材料。同时,音乐移动学习的费用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免费的专业音乐学习APP软件更易得到学生的青睐。通过以上措施让学生对音乐移动学习产生兴趣后,可以慢慢指导学生把音乐移动学习变成日常学习的一部分,进而养成一种学习习惯,并作为传统学习的补充,而不是只有在考试复习期间或者急着交作业期间才开始使用。三是警惕移动学习容易产生的弊端。教师需要多鼓励学生建立、养成自己善于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具有批判思维判断能力,不能过分依赖网络答案,对知识要具备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四是学生们对于音乐资源的获取方式,最关注的是操作的方便性。这符合了智能便携移动设备的主要特征——便捷性。相比传统式学习,音乐移动学习只有当其操作方式、操作时间较为方便和灵活时,才能突出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