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翻转课堂线下“课堂沉默”现状的实证研究分析
2020-01-08苏恒宇
苏恒宇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一、问题的提出
翻转课堂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实现先“学”后“教”,即学生在课外或家中先自主线上学习,再回到课堂上进行完整深度知识协作。翻转课堂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但在中国课堂上实施时会发现,线下实行集中讨论或上课提问时,还是大多数人保持沉默,导致“沉默课堂”又一次尴尬出现。学生不愿意开口,导致无法有效地实行“翻转课堂”。
二、“翻转课堂”线下沉默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细致地了解翻转课堂的线下“沉默”现象,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3个年级的480名学生进行研究,从“情感关注度、思想回应度、语言交流度、行为参与度”四个维度[1],分析翻转课堂线下“课堂沉默”的现状,揭露沉默背后的原因。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依托某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大三的3个年级共480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的数据来源进行研究,采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运用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问卷的合理性。问卷调查Q1-Q3为样本基本信息,Q4-Q7为情感上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度,Q8-Q11为想法上对教学过程的回应度,Q12-Q15为语言上对教学过程的交流度,Q16-Q19为行为上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答案为: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分数分别是5分、4分、3分、2分、1分。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共480份,回收477份,回收率为99.3%。除去少量不完成的样本后,有效样本为466份,有效率为97.1%。研究对象分布具体如表1所示。
(二)信效度分析
从表2可知,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772,这说明问卷总体上是可靠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
(三)探索性因子分析及内部效度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经过课题组成员的修改,完成整个调查问卷,利用SPSS软件进行探索因子分析和结构效度验证。问卷汇总结果如附表1所示。
表1 基本信息表
表2 可靠度分析
由附表1可知,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735,并且通过Bartlett球性检验,共提取4个因子,这与前期专家设计的问卷分类结果一致,说明此问卷题项与对应维度是有密切相关关系的,结构效度良好,可进行后续的分析与研究。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翻转课堂情感上的关注度分析
该项目的平均分为2.93分,说明整体情况偏低;低于中位数3,说明大部分学生在情感上还是会关注教师的动态,但是关注度不高。具体百分比如下:
从表3可以看出,A1问题上,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的比例仅占10.5%,也就是说,大部分同学还是愿意听从安排,不排斥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模式;A2问题上,平均分是3.04,说明大部分同学比较习惯关注任课老师;在A3问题上,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占据了40.1%,说明同学们在集中注意力上存在问题;在A4问题上,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占40.5%,说明学生愿意课后总结相关知识。
表3 情感关注度调查结果
(二)学生对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思想上的回应度分析
该项目的平均分为3.11分,说明整体呈较强态度,即大部分学生在思维想法上比较被动,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具体百分比如表4所示。
从B1和B2的对比可知,学生不会主动思考问题,但在教师的提问下会思考。在B3问题上,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学生占41.9%,说明大部分学生不会对教师授课内容产生质疑,学生习惯于“接受性”学习[3]。B4问题中,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学生占31.5%,说明同学提出的问题会引起一半同学思考,一半同学不思考,但相比较B1问题来说,态度有所减弱,这再一次说明学生习惯于被动思考。
表4 思想回应度调查结果
(三)学生对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语言上的交流度分析
该项目的平均分为3.12分,整体呈较强态度,说明学生对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语言交流度还是偏低。具体百分比如附表2所示。
从C1问题上可以看出,41.6%的学生课前遇到困难时不会主动找老师或者同学交流。与同学访谈时得知,大部分同学课前的疑问会留到课中进行解决,不好意思找老师或同学交流,也有学生提到找老师交流不方便。C2问题的平均分为3.07,略高于中位数3,说明态度上较强,学生比较“沉默”,即使思考问题,也不愿意多交流,但比C1问题态度弱,说明学生上课期间直接口头回复比主动找老师同学交流的情况更普遍。C4问题态度最强烈,说明大部分学生即使思考对内容有质疑也不会说出来,侧面反映出学生自信心不足。
(四)学生对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行为上的参与度分析
该项目的平均分为3.09分,高于中位数3,整体呈较强态度,说明课堂整体参与度比较低。具体百分比如附表3:
在D1问题上,选择“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占38.5%,而“比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仅占26.6%,说明我院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比较懒惰。D2问题上,39.7%的同学是属于即使思考,也不愿意上台发言的学生,均值3.29,高于“思想回应度”和“语言交流度”,说明在“行动”上更易沉默,C1、C2、D2 态度逐渐强烈,验证了学生在课堂上不好意思进行大幅度的互动。D3问题上,有37.1%的同学易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需引起授课教师的注意。D4问题上,只有23.1%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会无动于衷,不参与课堂活动。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述的分析,本研究获得如下的结论与启示:
1.翻转课堂线下课堂沉默现象比较严重[3],大多数同学还是习惯于“想法沉默”“语言沉默”“行为沉默”,课堂组织和参与者应深入了解课堂沉默的背后原因,确保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
2.从“情感关注度”的分析结果可知,总体上学生对教学的关注度不高,“强习惯沉默型”学生比较常见,且学生在课前课后都有不易集中注意力的坏习惯,这启示我们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从“思想回应度”的分析结果可知,本院学生在整体上还是习惯于被动思考,教师要根据课程需要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从“语言交流度”的分析结果可知,拓宽学生和老师沟通交流的渠道尤为重要。从“行为参与度”的分析结果可知,在外界的刺激下,学生是愿意去参与课堂活动的,这启示我们在课堂上要多肯定、多表扬,以适当的奖励作为鼓励,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信心,充分调动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踊跃参加。
附表1 问卷调查结果
附表2 语言交流度调查结果
附表3 行为参与度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