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风景资源特征及效益评价
2020-01-08李成惠柳丽霞郑英茂潘成椿
李成惠,柳丽霞,郑英茂,潘成椿
(1.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 遂昌 323300 2.浙江遂昌县林业局 浙江 遂昌 323300)
九龙山位于浙江省遂昌县西南部的浙、闽、赣三省毗邻地带,是我国东部武夷山系仙霞岭山脉的一个分支,主峰海拔高1 724 m,为浙江省第四高峰。1983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九龙山区域的精华核心地段建立了面积为2 000 hm2的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办发〔2003〕54号)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后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 525 hm2。
1 自然地理概况
1.1 地理区位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遂昌县西南部的浙、闽、赣三省毗邻地带,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8°19′10″~28°24′43″、东经118°49′38″~118°55′03″之间。保护区地域集中连片,东西宽8.8 km,南北长10.5 km,总面积5 525 hm2,其中实验区2 656 hm2。保护区距遂昌县城妙高镇110 km,距浙江省会杭州市412 km。
1.2 动植物资源
中亚热带的地理位置,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形环境,使得九龙山保护区成为南北植物的汇集之区,也是许多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场所,植物的种类十分丰富。据考察调查,保护区有已知的非维管束植物384属804种,已知的维管束植物(蕨类、种子植物)179科684属1569种。保护区内有伯乐树、南方红豆杉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白豆杉、长叶榧、连香树、鹅掌楸等16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另有白豆杉属、香果树属、伯乐树属等15个中国特有属和银鹊树、南方铁杉等9种珍稀濒危植物。九龙山区域又是遂昌冬青、九龙山景天等40种植物模式标本的原产地。
保护区优良的森林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调查,保护区有已知的无脊椎动物114科491属681种,脊椎动物29目90科202属311种。保护区有黑麂、黄腹角雉等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熊等4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另有一大批省级重点保护动物,九龙山区域又是九龙棘蛙等5种动物模式标本的原产地。
2 风景旅游资源
2.1 资源丰度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标准,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5主类,8个亚类,10个次亚类单体26个,其中地文景观资源8个,人文景观资源6个,生物景观资源6个,水文景观资源3个,天象景观资源3个。
表1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单体数量与评定等级统计表 单位:个
2.2 资源品质
三级以上资源11个,其中,四级资源2个,三级资源9个。按主类分,生物景观四级1个,三级3个;水文资源三级3个;地文景观三级2个;天象景观资源四级1个。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个单体总分1449分,19个调查区域总得分排序第6;区域平均得分55.7分,调查区域平均分排序第8;11个优良级单体总得分750分,优良级单体总得分排序第3,优良级单体平均得分68.2分,调查区域平均得分排序第4。
3 旅游景观资源结果与分析
生物景观四级资源九龙山杜鹃长廊。在九龙山顶坡上,以猴头杜鹃为建群种的常绿矮曲林,在山岗上形成蔚为壮观的猴头杜鹃长廊,极具研究和观赏价值。九龙山独特的气候条件和黄基坪良好的立地条件,形成以高山杜鹃为主的高山花园,以本土麂角杜鹃、云锦杜鹃、刺毛杜鹃,群落结构有纯林,也有复层混交林。
天象景观四级资源黄基坪日出。位于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南端试验区内,以较平坦山地为主,面积100多公顷。平均海拔1 300~1 500m。与周围陡峭地势形成鲜明对比,有蓝天、白云、绿树的秀丽风景。晴时阳光灿烂,风轻云淡,令人有轻松、安逸之感,雨时山色空蒙、云雾缥缈,令人有神神、奇特之感。在此可观日出,赏云海,听松涛,是绝佳的度假养生区。
地文景观三级资源佛岩。位于九龙山自然保护区保护站对面的山崖上,为一块巨大的火山岩岩石,上小而下大,因其外形似钟而称为钟石,又因石壁凹凸形像佛像的头,又称佛岩。岩石立面裸露,与地面垂直,表面平整,经风化后呈现灰白色,是保护区重要景点之一。
地文景观三级资源龟岩。岩石呈圆柱形,如同一面石鼓,又称鼓石,从下往上看又像伸长肚子的乌龟,故又称龟岩。其下又有一小石突起,称子龟岩。龟岩与佛岩相隔300 m,遥相呼应,在保护站的地面上可仰望岩石,别具一番特色,是保护区重要景点之一。岩石立面裸露,与地面垂直,表面平整,经风化后呈现灰白色,是保护区重要景点之一。
生物景观三级资源九龙山榧。九龙山榧是近年新发现的形态界于长叶榧与榧树之间一个类群,1990年定为榧树的新变种。主要特征是高大乔木,树高20m以上,胸径30cm以上;叶长2~4.5cm,宽3~4mm,比榧树叶大,比长叶榧小;雄球花比榧树球花大,胚珠先端略呈暗红色,种子形状近似于榧树中的芝麻榧类型,但种核尾部扁平,是其与其他种不同的显著特征。通过调查发现,遂昌现存九龙山榧4株(雄3株,雌1株),数量极少,树体高大,生长旺盛。为防止濒危物种灭绝,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遂昌县积极开展“九龙山榧救护与繁育项目”,通过对野生九龙山榧生境调查与监测,制定并实施保护技术措施,开展种苗繁育试验,确保后备种源。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总收入按游客量与游客在公园内平均消费额估算。游客消费项目构成包括门票、娱乐、住宿、购物、饮食、交通、其他等。近期随着公园的开发建设,消费增长较快,到了远期,消费增长主要随着社会整体的发展而增加。估算游客平均消费额为:2010年平均消费20元/人次;2011年平均消费30元/人次;2012年平均消费40元/人次;2013年至2015年平均消费80元/人次;以后每年增加10元,至2020年平均消费130元/人次。
旅游经营成本按旅游总收入的50%估算。
税金及附加费项目为:营业税为营业收入的5%,城市建设维护税为营业税的7%,教育附加费为营业税的4%,三项税费合计折算为营业收入的5.55%。根据有关政策,旅游开发不计投资方向调节税。
所得税按毛利润的15%计算。
估测结果:规划期内营业收入为1 5579万元,营业毛利润6 925万元,营业净利润5 885万元。
4.2 生态效益
九龙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保护为前提,通过有目的地保护森林,改善林种结构,提高森林植被质量,必将进一步提高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
表2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级以上单体一览表
4.2.1 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气候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长期积累的结合。在气候的形成过程中森林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对气候影响最重要的部分。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有机会释放氧气,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轻温室气体的危害。据专家测定,每生长1立方米木材,约吸收1.83t二氧化碳,释放1.62t氧气。森林还能形成对人体有益的负氧离子,调节湿度、温度等气候因子,阻挡、过滤、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形成森林及邻近区域优良的气候环境。九龙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将更好地保护森林,改善林种结构,提高森林植被质量,积极发挥森林在调节区域气候,净化空气的重要作用[1]。
4.2.2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森林具有茂密的枝叶和大量的林下枯落物,具有截持降雨、调节地表径流、涵养水源的功能,与无林地相比,有林地平均可多蓄水20~30 m3/hm2·年[2]。森林植被固持水土、保护和改良土壤等方面的功能也相当突出,据研究,无林地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500 t/km2·年,而有林地的保土率平均在95 t%以上,据此计算森林防止水土流失量为4.5 t/hm2·年[4]。九龙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通过保护森林资源,改善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可大幅提升森林水源涵养能力,提高森林调节地表径流、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能力,有效保护水系源头的生态安全。
4.2.3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九龙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调整森林树种组成,改善林种结构,为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栖息环境,从而有效地保护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与此同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从而有效地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3]。
表3 旅游收入利润表单位:万元
4.3 社会效益
4.3.1 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生态旅游业是综合性的服务业,需要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服务要求[4]。九龙山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区域内外餐饮、住宿、交通运输业、娱乐业、建筑业、邮电通讯业、商业、农副产品种植加工业等的发展,加速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
4.3.2 促进对外交流
通过旅游这个窗口与国内外建立广泛的联系,加速信息流的传播,有助于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前来开发当地各类资源,促进遂昌县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4.3.3 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九龙山保护区内空气清新,含氧量高,细菌少,噪音低,空气负离子含量高,景色宜人,是休闭、休养、避暑、健身、娱乐、观光、摄影、狩猎等的理想场所,能满足不同游客精神和物质的需求。游客至此紧张的心情将得到完全放松,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美好的旅程,从而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