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生稻农机农艺融合高效生产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20-01-08易齐圣孙晓明

湖北农机化 2020年19期
关键词:再生稻

易齐圣 孙晓明

(孝感市孝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 孝南 432100)

1 初试成功选出好品种

2016年初,我们与毛陈康优家庭农场主段忠桥商量,为解决冬季作物效益差,充分利用春夏秋季温光资源,决定联合进行再生稻种植试验。试验选取了2个品种(一个籼杂,一个籼粳杂)进行全程机械化种植,籼粳杂品种“甬优4949”在对比试验中脱颖而出:前期耐低温,能提早播种;中期耐高温,结实率高;后期耐低温,一直生长到12月,再生季产量高,尤其是被收割机履带压倒的稻桩也能再生成穗——这是相对于籼杂品种的压倒性优势。2hm2试验田由组织代育代插,没让示范主体投入农机设备设施,减少了他们的压力。示范主体负责田管和农艺试验探索。在试验中发现:“甬优4949”耐肥抗倒,有着巨大的产量潜力。另外,头季稻收割后不宜马上灌水,要待被压倒稻桩翘起头来后再灌水为好。

2 示范种植出效益

2017年,康优家庭农场搭建大棚育秧、购置乘坐式插秧机机插26.7hm2再生稻;肖港官湖生态农业公司乐武林也欣然加入,种植再生稻13.3hm2。当年就有750kg+369kg的好收成,并且,再生稻米供不应求,亩纯收达到1000多元。通过再生稻测产现场会推动,吸引了大量种稻主体围观。

在这一年的示范过程中,根据杂交稻机插的过往经验,把亩用种量定在1800g,机插14000穴,每穴插5苗。并根据该品种耐肥抗倒特性,把总纯氮施用量增加到30kg/亩,保证了足够的氮肥供应。种子供应商武汉佳禾种业还帮我们请来了华中农大植科院再生稻顶尖专家,现场教授我们进行促芽肥和提苗肥的施用以及头季稻收割高度的确定,保证农机和农艺措施都是比较恰当的。

3 大面积推广

2018年,又有西河振西合作社加入籼粳再生稻种植的示范户行列,面积增加到200hm2,并且一次添置了柴油版插秧机4台,全都加装了同步侧深施肥装置,实现了机插及施肥机具技术水平的一次飞跃!这几台插秧施肥机组,除完成自己的再生稻机插任务外,还为周边农户进行中晚稻的代育代插200hm2,每亩节省肥料10kg(25元),节省人工10元。我们还在振西合作社水泥场院引进试验示范了硬地育秧技术,每年可育秧4批次,可插133hm2大田。节省了整理秧床的费用,还方便了育秧取秧过程,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这一年的再生稻产量为(808kg+470kg)/亩,头季稻基本收回了全部种植成本和地租,再生季属于纯收入,以2.6元/kg再生稻谷销售价,光卖谷就能达到1200元/亩,如果加工销售,亩收益就在1800多元!

4 籼粳再生稻模式形成

2019年,在高效益吸引下,又有一批农户加入再生稻种植行列:毛陈康优家庭农场所在的同欢村,几乎整村都加入了再生稻种植中,由段忠桥为他们进行代育代插,用统一规范进行田间管理,然后统一收割,统一销售,按照面积分配利润。不仅如此,还带动东山头两位农户种植再生稻6.67hm2。西河振西合作社为社员进行代育、代插,把西河、杨店一片农户都带动起来了。肖港官湖生态农业公司,除自己的再生稻育插秧外,还为卧龙乡民耕农机合作社代育、代插再生稻,把星星之火播撒在别的乡镇。

这一年,全区种植再生稻433hm2,示范主体达20多个,还有整村推进的同欢村80hm2面积。

在进行面积扩大的同时,还在进行农机农艺的试验与创新:在新插秧大田施用“秧保姆”进行控旺促壮;在喷药防虫时加入“芸苔素”调理植株;根据孝南区不缺磷肥的情况,追施高氮高钾肥等等。还引进了由拖拉机动力输出带动的大型碎土筛土机,一天可以准备上千亩大田的育秧用土;由于引进示范的带动作用,多个农户也购买了小型精米机,随时加工鲜米供应市场。

年终,进行了农机农艺技术总结,编写了《孝南区“甬优4949”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操作规程》,发表在《湖北农机化》2020年第三期,把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技术进行了量化规范,以便农户“按图索骥”。我们还打算联合上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制定孝感市乃至湖北省籼粳再生稻种植地方标准。

年末,华中农大植科院把《江汉平原再生稻经简栽培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评审会安排在孝南召开,邀请了技术专家及主要示范户参会,这既是对孝南区再生稻模式探索的肯定与鼓励,也让人更加坚定了孝南农技人推广这一模式的信心!

5 抗疫保产开新局

2020年开年就遇新冠疫情,人员封闭、道路卡滞,育秧物资运输受阻、农民下田作业不便。一方面帮忙联系物资信息,一方面向区防疫指挥部申请到一张货车通行证,在2020年3月初就把农业主体育秧所需物资全部筹集到位。还与乡镇沟通,开放相关示范主体以家庭为单位下田作业,保证了再生稻育秧基本没有受疫情影响。为了兼顾早晚稻机插需要,推广了6台25cm窄行插秧机,并加装了同步侧深施肥装置,使2020年的再生稻机插工作如虎添翼,全区机插再生稻达667hm2以上,还在东山头的深泥脚田实现了无人机飞播再生稻。2020年的头季稻虽然受到连绵阴雨低温及病虫害,但头季稻湿谷也达到亩产800kg的好收成,因为粮价的上扬,亩毛收入也达1350元,已拿回全年的成本,再生季的收成就是纯赚了!通过收割前的实地调查,发现2020年再生稻无论是机插密度还是管理水平,都达到了齐头并进的程度,较之以往的参差不齐可以说是质的飞跃。

2020年再生稻种植过程中,示范了大型碎土筛土机解决育秧土制备问题;育秧基质掺一半土解决盖土不透气问题;采用无人机撒施除草剂;引进无动力水田耙解决埋草问题等。

6 有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1)机插秧规模扩大问题。机插秧是保证再生稻高效益的重要措施,但是机插秧面积的扩大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整理秧床:已引进一台1.5m幅宽的秧床整理机,可以在普通的稻茬田进行作业,一次性完成旋耕埋草、开沟、平厢、夯实工序;快速播种:已引进自走式软盘育秧播种流水线,一次作业完成铺盘、铺底土、播种、盖土、摆放等几道工序,可以大大提升作业效率。

(2)无人机直播规范问题。无人机直播在2020年4月26日,是在机插秧陷车下的无奈之举。2021年要提早在4月10日前进行播种,在适当地降低产量预期的前提下,快速扩大种植规模。

(3)头季稻消化。甬优4949头季稻的销售一直不畅,被粮商压价压款,毫无主动权可言。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找到适合这一品种的用途。拟开发年糕、豆折、酿酒等渠道消化头季稻谷,还准备尝试头季稻鲜收青贮做饲料的用途。

(4)产业链上的短板:烘干与储藏。当再生稻种植达到一定面积以后,湿谷的烘干与收储就是最紧要的环节了。短时间内大量的廉价稻谷,经不起多次运输,所以要有就近的烘干与仓储,但是加工厂的烘干与仓储费用很高,而且常有乘人之危的情况发生,所以建设自己的烘干仓储就成了当务之急!

(5)组织化保证。拟将各个分散的再生稻经营主体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再生稻联合社,以一个统一的整体来面对市场,对农资的采购、产品的销售、项目的承担、补贴的获取等各个方面都会更有利。

7 籼粳杂再生稻的优势

对“甬优4949”再生稻模式的优点进行了总结:品种有耐高温低温(前期耐低温可提早播种,中期耐高温不怕热花,后期耐低温生长期长、产量高),耐肥抗倒产量潜力大,生长期长达8个月,有效利用春夏秋季的温光资源,稻谷出米率高、产值高,两季收割秸秆抛撒还田不存在焚烧之忧,再生季在深秋和初冬缓慢灌浆、米质好,以上优点是籼杂再生稻不可比拟的。如果进行成本核算,籼杂再生稻米要卖到8元/kg才能保本的话,籼粳杂再生稻只要5元/kg就能保本!另外,孝南乃至孝感都有种植和消费粳稻的习惯,这是种植籼粳再生稻的地域优势。

总而言之,这几年籼粳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模式的试验与探索成效显著,受到来自政府领导、再生稻专家组、农业主体各方的高度赞誉,让农技推广人也收获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同时,意识到了自己沉甸甸的责任。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把孝南(甚至孝感)的籼粳再生稻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引领一方农民致富的主打模式;也希望通过这一模式的推广,保护农民种稻的积极性,让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同时,通过集约化、组织化的经营与管理,达成减肥减药节能环保,减少农业污染之目的。我们的理想是既要种出金山银山,又要保持绿水青山!

猜你喜欢

再生稻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再生稻自适应仿形割台性能试验与分析
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稻米重金属含量的比较研究
某地再生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气候资源对再生稻种植的影响
——以湖口县为例
湖南400万亩再生稻丰收估算比单季稻每亩可增收800元以上
实地高产高效栽培法,全程机械化生产 福建再生稻连续5年实现“吨粮田”
广东再生稻研究进展与展望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湖南:“四防一增”技术让再生稻增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