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2020-01-08洪秋兰

图书情报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用户

洪秋兰 潘 荣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 福州 350117)

1 引言

所谓全媒体(Omni Media)是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不同媒介形态,实现多终端信息接收,最终实现5W 信息的全过程[1]。它所具有的集成性、互动性、立体化、个性化等鲜明特点[2]对传统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诸多挑战,也为新时代的信息资源建设发展拓宽了空间。从战略角度来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关乎生存问题[3]。新时代高校图书馆该如何面对挑战做好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这一问题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以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为基础,重点梳理其在全媒体环境下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其未来发展提供策略。

2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述评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积极进行改革,以应对全媒体环境所带来的挑战。目前,相关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信息资源建设内容和用户体验两个方面。

2.1 信息资源建设内容研究述评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内容伴随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出现了数字馆藏与实体馆藏并存的现状,并且逐渐呈现出数字馆藏超过实体馆藏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资源差异化欠缺的问题。如图书馆资源建设仅局限于纸本文献和电子书报刊上,对视音频资源和其他载体形式的资源建设不足[4],对非书资源组织加工能力不足[5]。有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全国39 所顶尖高校平均多媒体资源数据库为11 个,达到这一平均值的学校有23 所,武汉大学以32 个多媒体资源数据库居于首位,可见顶尖学校之间多媒体数据资源建设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6],由此推测普通高校馆的情况并不太乐观。基于此,学者们提出了进行开放课件资源建设[7]、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建设[8]、面向微学习建设微资源[9]等方案,北京师范大学制作信息素养教育微课[10],台湾东吴大学通过教师推荐相关漫画阅读、定期开办不同类型的主题漫画展(如法律、品酒、生活医学、音乐、运动等)等方式进行知识传播,一些学者对国外和公共图书馆的漫画资源建设情况也做了一定研究[11-12]。尽管如此,当前图书馆的视听资源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13],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网络上广泛存在的视听资源、APP 等资源,没有加以有效筛选就被纳入图书馆服务内容,造成了资源服务上“反客为主”的趋势[14]。这种种现象将造成图书馆用户到馆率低、借阅量下降[15]的后果。

此外,笔者认为全媒体应该是一种资源、技术全面的媒体环境,当前三维信息资源的建设逐渐受到重视[16],但高校图书馆对其他资源,尤其是“真人”类资源建设关注度不够。不少图书馆虽然举办过类似活动但并没有持续开展,且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真人图书馆中活动理念定位误差、借阅模式不完善、类型单一、宣传不足等[17]。

2.2 用户体验研究述评

随着第三代图书馆、用户本位原则[18]等概念的提出,“场景”“情境”“情感”这些我们之前在传播范式中并未作为核心的重要概念重获重视[19],2014-2017年的三次《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图书馆版)》反应了学界对用户体验度的持续关注[20]。目前,高校图书馆从空间改造、信息服务等方面入手,努力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但读书、听书类APP 丰富的内容,个性的设计以及各类书店、书吧等重用户体验的文化场所吸引着大量用户,不少信息数据公司不断推出增值服务,跨界竞争明显[21]。同时图书馆对新平台运营情况也没有进行很好地监控,针对用户服务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两微一网”平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建设问题[22-23],有学者对我国图书馆抖音号的运营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虽然不少图书馆开设了账号但其运营情况有待进一步完善[24]。

同时,学者们也积极借助新技术对用户扩大服务,如对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用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25]、高校智慧图书馆APP 的应用开发[26]、优化PDA 模式进行个性化推荐[27]等问题,同时能主动关注与之相关的信息安全问题[28]。现阶段,部分图书馆能够一定程度上利用大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分析用户的行为,进行个性化服务,如清华大学嵌入高校管理的深度学科分析服务[29],但从整体情况看,当前图书馆开展的移动服务依然很有限,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在信息资源建设中没有得到广泛重视[30],高校图书馆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发展策略

与传统环境不同,全媒体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万物皆媒”。针对新环境以及上述研究现状中的不足,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发展策略。

3.1 完善资源形式,用好“真人”资源,加强自身资源的独特性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该完善信息资源建设形式、积极引进新技术。不同读者有不同的喜好和阅读习惯,全媒体时代要求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能对不同载体的相同或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建设,以供用户进行选择。除印刷型书报刊与电子书报刊外,还应该重视对图片资源、音频资源、视频资源、网络资源的建设[31],载体形式也应尽量能够涵盖光盘、磁带甚至是唱片等,并应该结合图书馆自身特色形成特色资源体系,以增强竞争力。目前主要以VR 为载体的三维信息已纳入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部分,如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 项目就是一项虚拟技术在数字资源建设应用的成功案例[32]。全媒体环境下,各类型资源应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同时,图书馆要想占领文化传播高地,就要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全媒体时代里,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媒体。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使用好、建设好“真人”资源。从高校本身来说,图书馆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优势。可以尝试组织教师队伍开展学科服务,特聘在职或是已经退休的专家进行一定的学科指导,不仅可以弥补馆员能力的欠缺,在学科服务的专业度上也更有保障。另外,还可以自制课程、讲座,建设以人为载体的信息资源;组织开展校、馆、学校名人等口述史工作并形成文字、多媒体等不同形式的资料,弥补口述史工作的不足;与校团委、学工处等各类社团组织开展合作,收录其活动的视频音频资料作为特藏,制作校园活动年鉴等更有本校特色的资源。从社会环境来说,图书馆人相对其他机构更有共享的意识,且由于图书馆学相对较为小众,一个地区内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甚至是档案馆艺术馆等负责人很有可能有一定的社会关联,开展合作有较好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应该利用好这些潜在资源,加大多方合作力度,构建统一数据平台,优化文献传递渠道。

此外,高校师生在日常学习和科研学习中产生了大量信息,图书馆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建设原生态信息资源数据库。高校的原生态信息资源即在教学、科研、试验过程中产生的,论文、专著、报告及用于演讲、汇报的调研报告、多媒体课件等。图书馆应将其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原生态信息是高校师生的智慧成果,师生拥有绝对的知识产权,具有非常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33]。另外,实验数据,调查数据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前提下,也可以作为原生态信息资源的一部分,供相关研究人员使用。

3.2 充分利用新技术,增强信息整合开发能力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的都是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如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 等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越来越智慧,南京大学图书馆发明的图书馆机器人“图宝”就是超高频RFID、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晶。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也产生了直接或者间接的指导,使图书馆自身在海量信息中有较为准确的航向。EBSCO 的GOBI 专家图书订购系统、电子资源管理 (ERM) 系统等[34]就是AI 技术直接支持信息资源建设的例证。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依托这些技术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数字学术和数字人文发展。图书馆通过积极主动收集分析本校各学科的科研成果,并与其它高校进行比较,评价科研水平,制作发展前景报告,促进学校科研水平发展。如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制作本校ESI 系列报告和CSSCI 产出分析报告,彰显了图书馆在支撑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和扩大学校影响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再如CBDB(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的诞生让众多人文领域的学者受益匪浅等。

全媒体时代用户的“足迹”越来越多,高校图书馆可将高校用户画像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用户画像是在海量数据基础上,通过研究准备与数据收集、建立用户标签体系、确定个人或团队画像框架与优先级别、为用户打标签等逻辑过程[35]。目前迅速发展的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为精准的用户画像提供了技术支持,不仅可以利用行为数据开展有效的用户知识需求分析,还可以有效感知用户认知及心里变化,进行智能搜索和筛选服务,发现大型知识库学科之间的关联,为读者跨学科研究提供支持[36],而5G 技术的发展也将为迅速准确的信息传递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因此,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数据挖掘与非线性处理技术,了解用户“足迹”并为其精准画像。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图书馆进行科学的泛在化、个性化、嵌入式服务,另一方面有助于预测读者需求、分类读者群、进行信息过滤、挖掘用户潜在兴趣,进而为其他信息资源建设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从而达到高效的资源利用。

3.3 建设体验类信息资源,注重用户需求与体验

对于图书馆来说,体验类信息资源的建设由于是免费服务于用户,这一点比互联网信息服务真实、比经营类信息服务实惠,可将其作为图书馆的一大优势,增加资源差异。高校图书馆应更加注重自身资源内容上的丰富,追踪高校用户的喜好动向进行资源建设,为不同用户定制“专属服务”,帮助用户记录其认为的重要信息,鼓励用户参与信息采访等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决策,借鉴“彩云服务①彩云计划是内蒙古图书馆于2014年5月运用云服务理念与出版发行机构合作开展的读者采购计划。”设计符合自身情况的“个性彩云服务”。在全媒体时代通过提供唱片视听体验、立体音体验、巨幕体验,与图书有关的手作体验、信息生成体验等,加强用户的参与感;还应积极与学校沟通,对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用户群对于信息资源建设的实际需求和长远需要进行了解,进而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制定中长期建设规划[37]。

全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资源鱼龙混杂,用户更易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向,图书馆应满足用户所期待的“最小努力”原则,重视对信息质量的把关与筛选,有针对性地为用户精选信息、精确推送,重视信息生命周期,不断评估信息价值,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当前网络用户众多,他们更希望能及时而不必到馆就能和图书馆员取得联系,这也要求图书馆继续加强移动终端建设,并不断进行运营和维护。当前多数图书馆能积极建设“两微一网”阵地,也有部分高校开发了图书馆APP,这些高校主要集中于南方的“211”“985”院校[38],图书馆应该继续加强移动终端建设,若单独的学校图书馆无法完成也可尝试区域性或专业性合作,还要从界面、内容、评估等多方面加强建设。

4 结语

置身于全媒体时代,各个领域都在积极进行转型与发展。高校信息资源建设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智慧宝库”更要重视自身的发展建设。挑战是巨大的,但机遇也是无穷的。高校图书馆应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思维、充分的勇气、热情的服务来面对全新的环境。通过全方位进行资源建设、加强自身资源独特性,充分利用新技术增强信息整合开发能力,注重用户体验与需求等方式应对挑战。注意工作中的大方向、小细节,只有这样高校信息资源建设才能更快地坐上全媒体时代的飞速列车,更好地适应用户的需求,为用户进行服务。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用户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