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政府决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
2020-01-08张百尚拓晓瑞
张百尚,拓晓瑞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33)
1 研究背景
当前,人工智能、区块链、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产业技术创新空前活跃,美国、日本、德国等全球主要国家利用新科技加快布局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球产业分工及经济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为持续占领全球产业技术发展高地,近年来,美国将我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通过采取301调查、提高关税、技术封锁、出口禁运、限制人才交流等措施,定向打击我国高科技产业和企业,企图遏制我国高科技产业和研发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强化产业技术情报研究,有效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已成为摆在政府、高校院所及企业情报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张汇楠[1]在分析我国战略新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情报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一个协作网络平台、3个层次组织机构以及3个系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情报服务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叶继元等[2]对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过程中,需要对现有存量信息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增量信息资源进行有效规划和布局,进而建立国家、地区和实体企业3个层面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潘杏梅等[3]分析了产业竞争情报的特点及关注点,对县域经济产业竞争情报服务需求及服务内容等进行了研究,认为情报研究机构要不断加强产业情报研究和探索,开发出多元化的情报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王学东等[4]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个性化信息资源需求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产业链和企业价值链的信息资源数据集模型,并提出了平台自助式信息服务和企业联盟信息推荐服务两种模式。由此可知,现有文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情报的研究大多数是理论方面的探讨,研究重点集中在情报需求、情报信息分析、情报服务保障等方面,对情报研究支撑政府科技产业战略决策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基于此,本研究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的实践应用角度出发,以服务政府战略决策为导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研究的工作模块及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深化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竞争情报认知、促进情报研究成果应用、提升政府战略决策水平等提供参考借鉴。
2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2.1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竞争日趋激烈
从全球经济发展历史看,谁掌握了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和主动权。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带动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并影响着主要经济体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5]。如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推动全球进入“机械时代”,冶金、采煤、交通运输、机器制造和纺织成为当时全球的五大支柱产业,英国也成为了世界超级强国;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推动全球进入“电气时代”,电子、电器制造、石油石化、通信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德国、美国超过英国成为全球产业技术大国;第三次产业技术革命推动全球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和空间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强国。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变革蓄势待发,全球主要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纷纷制定有力度的政策措施加快推动本国先进制造业等高科技产业发展。美国2012年启动了“国家制造创新网络”,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向产业转移,力图重塑美国制造业的全球领导地位;德国2013年制定了涵盖“工业4.0”的高科技战略,积极打造创新体系,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促进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日本2015年提出了“工业价值链计划”,力争建立日本制造的联合体王国,解决制造业企业之间“互联制造”的问题;我国2015年也提出有关制造业发展计划,大力发展十大领域的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2 我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的需求日益迫切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效,整体处于全球“领跑”“并跑”“跟跑”并存的态势。其中,量子保密通信、互联网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等小部分领域技术处于全球“领跑”水平;高铁、特高压输电、5G通信、民用无人机等部分技术处于“并跑”水平;芯片、软件、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处于“跟跑”水平。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国家之间技术竞争日趋激烈,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加大了出口管制力度,对有关重点产业领域的加工设备、科研仪器、关键零部件、先进材料等实施出口管制,同时也加强了对相关技术领域信息情报的管制。为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迫切需要强化产业技术情报研究支撑工作,强化产业技术信息挖掘,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在“互联网+”、平台经济等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政府和社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提出更高要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前沿科学、新兴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后一环”,在政策、资金和市场等支持下飞快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呈指数级增长,市场信息、产业动态、科技数据、研究论文、报告等信息越来越多,科技信息来源变得复杂多样,新兴领域的科研机构不断裂变和成长,迫切需要一批专业化情报信息研究和服务机构,为各级政府科技产业战略决策提供专业化情报支撑。同时,政府和社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情报+技术情报”需求越来越多,对情报服务快速反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情报科研工作的挑战性日益增强。传统的市场咨询公司或情报机构仅凭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很难完成高质量的产业情报研究工作,这就要求情报研究人员不断创新情报研究工具和手段,综合运用市场、产业、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去完成相关研究工作,并从政府宏观决策角度开展政策、市场、产业链和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在情报需求的驱动下,我国涌现出如艾瑞咨询、前瞻研究院、赛迪顾问等一批信息咨询公司,但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的支撑机构数量仍较少,支撑能力仍然不足,高端的情报研究成果仍不够多。
2.4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所需的资源保障存在不足
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等作为业务支撑和保障,同时,需要建立集信息搜集、分析、编制、传递和应用等为一体的现代情报快速响应机制,以发挥情报研究的最大社会价值。目前,国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的资源保障方面存在一些短板[6],主要表现为: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竞争情报信息资源涉及产业、政策、技术、企业、市场、竞争、创投、服务合作等各个方面,信息资源来源渠道繁多,信息量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各种信息真伪难辨,而目前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信息尚未建立起一套相对成熟的研究分析系统,对情报工作者开展产业技术情报分析工作带来较大挑战。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近年来我国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政府、企业和高校院所对有关产业技术的需求量比较大、要求也比较高,而目前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的人才和团队数量比较少,情报研究人员的专业素质总体仍不够高,形成的高质量研究成果相对不足,未来尚有很大提升空间。三是情报分析的手段不够丰富。目前,国内情报工作者运用比较多的情报分析手段有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归纳法、专利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信息平台等新技术工具开展情报分析研究的比较少,产业技术情报分析的专业技术平台有待建立,情报分析技术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工作模块分析
3.1 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置条件。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市场供给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竞争格局的分析,可以判断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的领域,并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7]。近几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不断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持续快于总体经济增长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但另一方面,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制约,如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芯片、核心软件、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先进生物技术等技术和产品很多依赖进口,专利使用费居高不下,国内、国际中高端产品市场大都被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际企业巨头所占据,市场竞争环境日趋严峻,因此,需要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竞争情报的分析,帮助国内企业提升战略决策能力,抢占市场份额。
3.2 产业链和技术体系分析
产业链分析主要包括上中下游分析和产业价值链分析[8]。一般来说,上游重点分析资源、材料、设备和软件等;中游重点分析部件、组件和系统等;下游重点分析产品、应用和服务等。产业价值链分析重点是研究上中下游产业的各自产值及比重,同时分析上中下游产业链中细分的龙头企业。技术体系分析主要包括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核心技术分析,通过文献计量和专利计量,可以分析掌握相关技术的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情况。产业技术情报研究人员需要结合全球产业转移的规律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强化对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和技术体系等方面的情报研究,重点从产业技术生命周期角度,分析判断产业发展的成长阶段、发展规模、技术成熟度、研发战略等;同时,深入研究国内外产业技术人才团队数量、专利申请、科研机构分布、技术交易等发展情况,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报告,供政府部门、企业和科技管理人员等决策参考。
3.3 产业技术跟踪和评价
产业技术跟踪是基于产业链和技术体系分析,利用订阅工具、自动监测等采集工具,跟踪发达国家、国内先进省市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最新政策措施、重大科研成果、科研创新资源分布、产业发展动态和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等,及时把最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形成快讯、简报,同时根据需要建立专业化信息数据库。产业技术评价重点是开展本区域内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信息的跟踪、收集和加工,了解掌握区域内产业技术发展的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重点研发方向和重大技术成果等,系统梳理分析区域内产业链上中下游龙头企业和研发机构分布情况,同时根据需要编制产业链图表和价值链图表。通过开展产业技术跟踪和评价工作,有利于及时掌握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找准区域内产业技术短板与不足之处,为后续技术研发与科技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3.4 技术预见
技术预见是系统地选择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利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手段,实现经济与社会利益的最大化[9-10]。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预见主要从技术、社会、产业的一体化角度出发,以社会主流愿景为出发点,以重大产业发展需求为基础,利用文献计量、专利分析等手段开展技术前沿、热点和趋势等方面的分析,同时发挥区域内外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未来技术趋势、路线进行研讨,最后科学预测与判断产业技术发展走势。在开展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时,情报工作人员、专利分析人员要善于听取技术领域专家的专业意见,以提高计量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在组织专家研讨时要组织好技术专家团队,在技术专家人数、专业领域、学术水平、行业认可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选,除了选择本领域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外,要适当增加本领域的企业技术专家,以及科技战略专家,确保预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5 技术研发攻关
在技术预见的基础上,政府、研发机构和企业在现有产业基础和科研资源条件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目标、产业目标和企业目标的指引下,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选择技术发展的关键节点进行研发攻关,并选择与之匹配的科研攻关模式[11],提升研发效率。如在高端芯片和核心软件等“卡脖子”“卡脑子”技术领域,采取集中攻关的组织模式;在人工智能和新一代通信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采取自由探索的组织模式;在新能源汽车、手机和重大装备方面,注重集成创新的组织模式;在底层材料、工艺和关键元器件方面,注重原始创新的组织模式;在生命科学、新能源、航天航空等基础研究方面,有效利用财政投入的组织模式;在数字经济、物联网等应用研究方面,加强市场牵引的组织模式。
4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支撑工作分析
在产业技术革命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在引导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开展各类产业发展决策活动需要有丰富的信息情报作为支撑[12],因此,开展面向政府决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四方面。
4.1 产业技术政策研究
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研究是情报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首先需要系统梳理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及国内兄弟省份制定出台的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发展的战略、规划、实施意见、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提炼政策亮点及典型做法,并将有关信息报送政府决策部门。其次,结合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决策需要,深入地市园区、平台、企业及高校院所等开展产业技术调研活动,掌握全面真实的第一手产业信息资料,并对有关信息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产业技术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为政府分类施策提供信息参考。最后,根据政府需要,组织工作团队编制出台产业技术的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及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4.2 科技计划专项前期研究
组织实施重点、重大科技项目是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攻关,抢占产业技术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抓手。目前,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已组织实施了多种类型的科技攻关项目,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等,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重点领域,面向经济社会重大需求以及“卡脖子”技术,力争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为支撑政府部门做好这些科技计划管理工作,需要有专业机构或团队配合开展科技计划专项前期研究,协助编制科技计划专项实施方案,参与撰写专项申报指南等相关材料。其中,科技计划专项前期研究和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均需掌握大量产业技术发展的信息情报,需要情报研究人员和专业科研机构分析研究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技术短板、创新资源分布和研发建议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凝练科技项目指南,组织优势力量开展技术攻关。
4.3 重点专题领域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多个细分产业领域,每个细分产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在产业规模、发展阶段、产业成熟度、资源分布、技术水平、市场竞争、企业成长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针对这些情况开展深入研究。目前,从事这些重点产业领域研究的单位主要有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咨询公司等,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包括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研究报告、技术预见报告、专利分析报告、产业创新地图、信息简报、产业技术路线图、案例分析报告、产业发展蓝皮书、政府内参报告、行业分析著作等,部分研究成果对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技术发展政策、推动有关产业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4.4 搭建产业技术信息数据库
建立产业技术信息数据库是开展产业技术情报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发展所涉及的各类信息数据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信息来源渠道和途径多样,各种信息鱼目混杂,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对这些专业信息的收集、归类和整合应用。搭建产业技术信息数据库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管理方式,已被政府部门、高校院所及企业广泛采用。作为情报研究人员,要以服务政府战略决策和助力行业发展为导向,加强与政府管理部门的沟通,按照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发展特色及需求,搭建政策库、企业库、机构库、项目库、技术库、人才库、权威报告库等信息数据库,推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产业信息数据有效归拢,打破“信息孤岛”。此外,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建立形成集信息数据收集、分析、传递和使用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数据分析平台,以大数据分析手段提升产业技术情报研究能力。
5 强化情报研究对政府产业技术决策支撑的建议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技术的不断迭代和进步,现代经济社会对高质量的产业技术情报研究需求将日益增多,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事业,并将情报研究纳入政府相关部门战略决策系统,提升情报研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情报研究的战略价值。
一是强化情报研究顶层设计。重点是以产业技术竞争情报为抓手[13-14],加强信息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的支援和保障。动员全国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产业竞争情报的资源和力量,建立形成强大的全国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信息服务网络,强化情报界与产业界、技术界和金融界之间的跨界合作、相互协同,大力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政策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研究、产品开发应用研究、市场投融资研究等活动,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政府相关部门战略决策和企业战略发展提供重要产业技术情报支撑。
二是强化情报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情报学学科体系建设,支持国内高校、职业院校等开设情报学专业,形成系统化的情报人才培养体系,为情报行业输送大量人才。鼓励各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产业技术情报等相关培训课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情报工作者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特别是加强产业战略与前沿技术的跟踪、文献计量、专利计量、技术路线图、技术预见、专利地图、产业链研究等方面的学习,着力培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情报人才,打造一支“产业知识+技术背景+情报分析+战略研究”复合型人才队伍。
三是不断丰富情报研究工具和手段。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中,要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和新手段,全面收集、系统分析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等,从政府战略决策需求角度研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同时,在情报研究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分层分类分领域的实时数据库,进一步提升情报研究在政府产业技术决策中的科学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四是推动情报研究的国际合作。紧紧抓住全球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国内情报研究机构与国外情报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同业国际组织活动,跟踪参与产业技术战略研究相关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发展的共性问题、国际合作问题、产品技术贸易等问题开展合作研究,为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发展贡献中国情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