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呈双”拓展性课程精致课堂教学模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灶头画”为例
2020-01-08陶彦敏
陶彦敏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和睦小学 浙江杭州 311100)
一、模式概述
所谓“五维呈双”,将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配置、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价值等五个维度展开。“五维呈双”的教学模式突出各个维度由“单”向“双”的转变,提升拓展课程的教学实效,打造校本课程特色品牌。
“五维呈双”的拓展性课程教学模式特点如下,即在课程教学目标上注重德育目标和传统文化项目技艺教学的双目标,实现学生成长目标的“德艺双馨”;在承担教学的主体上,强调非遗项目传承大师和学校美术、数学、语文等相关课程任课教师的“双主体”参与;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强调学生学习既有“灶头画”技艺内容和学习内容创新的结合;在教学评价方式上,强调教与学的双主体间的“自评与他评”的结合,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打造;在拓展性课程课堂教学价值和成效呈现上,突出课堂教学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的融合。
二、模式创新
(一)双标:德育与技法并重,德艺双馨
“灶头画”的拓展性课程是一个传统工艺项目的教学。其教学我们追求两个教学目标的呈现和实现。
一方面,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德育功能。小学生学习非遗传承项目的首要目标是德育功能。在当前形势和德育任务下,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思想和灶头画的画法和技法深度融合,突出强调将核心价值观通过非遗项目尽心传承,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手、入心。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技艺传承功能。在课堂上,主要教授绘画的技巧,比如色彩的调配与应用,线条的勾勒与穿插,构图的疏密与留白等。在绘画的内容上有农耕文化的认知,有传统美德的渗透,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教。在拓展性课程的课堂里,他们的任务是学习传承人教授的绘画技法;另一个任务是回到各自的班级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将学到的“灶头画”本领转授给同学或者亲友。学校会统一安排一两次美术课让学员走上讲台,教同学画灶头画,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二)双师:大师与教师同台,双师共育
最初,学校的“灶头画”拓展性课程由非遗传承人阮老师坚守课堂。拓展性课程开设以来,拓展性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师生好评和欢迎。鉴于传承人年逾七旬,精力有限,考虑到此阶段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为了让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更加有序、高效,我们采取了由“大师+教师”同台授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创新。
为此,学校为“灶头画”拓展性课程安排了一位骨干美术教师为助教,负责点名、分发材料、维持课堂秩序、转述阮老师的教学意图(阮老师偶尔用方言教学),还可以进行部分绘画技法的指导。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除了学生还有校内的助教老师。老师的专业水平远远优于孩子,接受能力也强,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学习“灶头画”的技法和创作理念也是重要任务。助教全程参与课堂教学,是课程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的主体,是灶头画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我校永久扎根的保障。
(三)双程:学习与创作同程,学创合一
“灶头画”本身就是一种技艺,有着较大的学习难度,教学难度也对老师提出了一定挑战。灶头画原本是画在旧时农家土灶上的绘画,近似于壁画,难度极大[2]。因此,在教学初期主要是以纸面绘画为主,主要是在宣纸上进行练习,等到一定的水平后逐步增加墙面的绘画练习。遵循由平面到立面,由小幅到大幅的次序,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能纸能墙”的双载体水平。这一基本教学目标的实现,正是学生完整学习非遗文化的过程。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强调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与创作的统一。在学习“灶头画”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成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重要的一点,在让学生临摹和学习已有成品的基础上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的老师会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技艺技法,共同提出一种创意性的想法和思路,在课堂内外让学生完成基于灶头画工艺的“作品”。
(四)双评:自评与他评结合,生生共进
双评是指在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生和教师学和教的主体性,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实现生生共进。
师生互评,体现选择。一方面,在组建学习班级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程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老师也通过自主选择选定适合来学习非遗传承项目的学生,体现出课程学习的“选择权”。另一方面,“灶头画”课程的评价是双向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作业水平给予相应的发展性评价;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给授课的教师进行评价。学校提供了学习评价项目表,学生还可以对课程本身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五)双效:教育与社会相融,文化育人
非遗项目“灶头画”拓展性课程的开设,既是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应发挥功能的体现,更是学校向社会开放,推动学生了解社会,不断走向社会的心智历程。“双效”策略的提出,一方面考虑了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同时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让非遗这一社会现象和社会资源走进了校园,深入了课堂,通过非遗项目的教学让学校面向社会开放,与社会相融,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拓展性课程体现出卓越的社会价值。“灶头画”课程的实施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又是非遗文化在时代背景下的再创造过程。土灶没有了,农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村落围墙上的宣传墙画。
三、反思与展望
当前,“五维呈双”拓展性课程教学模式已经趋于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非遗项目的了解均有加深。课堂内外学生和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范围不断加大,其他类型课程的任课教师对此教学模式的认可有加,引领辐射效应明显。当然,“五维呈双”拓展性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也仍有较长的路要走,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团队不断挖掘并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