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

2020-01-08

喀什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育人政治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

习近平指出:问题是时代声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也将“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一项基本原则。经过长期努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质量有了很大提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可“稳坐钓鱼台”。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相应暴露出一些质量“短板”。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问题导向,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1],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担负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

一、明确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问题的时代表征

明确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复杂国际国内因素作用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消解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发挥。

(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威胁

我们党一贯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民众“懂马”“信马”程度逐步深化,但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特殊的历史方位:从国际形势看,随着我国的快速崛起,西方加大了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力度;从国内环境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引发部分民众思想的波动,以“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乘机兴风作浪,扰乱民众的正确认知,造成民众的思想混乱。在复杂国际国内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着多元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市场逐利性的挑战,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着网络新媒体的挑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面临着敌对势力渗透争夺的挑战”[2]。对此,习近平分别于2013 年8月和2018 年8 月两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

(二)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受到冲击

“没有共同思想基础的维系和支撑,党将不党,国将不国,民族也不会有凝聚力。”[3]通过长期努力,全国人民思想上的“最大公约数”不断得以明确和增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得以凝聚和增强,但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等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受到了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共同思想基础仍有进一步夯实的必要。一项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的调查显示:在确立人生理想时,超过七成(74.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更关注诸如“事业成就”(31.6%)、“兴趣爱好”(17.0%)、“物质财富”(14.6%)、“家庭需 要”(11.3%)等个人性因素,仅有8.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更关注“国家或社会需要”。[4]77这一结果表明,部分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主要是围绕自己的需要而确立,而相对忽视了对国家和社会需要的考虑,这在某种程度上突显了进一步做大民众思想“最大公约数”的必要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亲和力受到削弱

“提高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路径,更是判断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因素。”[5]2016 年12 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要求,直指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不足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不足的问题在现实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2017 年3 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够时尚等问题。具体来说,在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的教师对热点、难点、敏感问题无法作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不能满足学生对重大问题释疑解惑的期待;有的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缺乏针对性,学生课堂“抬头率”不高。

(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被浪费

质量与“成本”密切相关,日本著名质量管理学家田口玄一直接用生产成本界定质量概念,他认为质量是指产品上市后,给社会带来的损失,损失越小质量越高。但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讲产出不计成本投入的现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诸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被浪费。有研究者对大学生在学校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等活动中的参与状况进行了实证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有17.2%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其所在学校主题教育的开展情况”[4]524;“超过五成(51.3%)的大学生‘几乎不浏览’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类网站”[4]78;“当学生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时,仅10.8%的学生一定会去寻求心理咨询,还分别有24.6%和2.7%的学生一般不会、绝对不会寻求咨询”[4]560。大学生对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较低的参与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育人资源的闲置和浪费问题。

二、分析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问题的现实成因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问题的成因十分复杂,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执行、主体协同、人员素质、教育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政策执行不够有力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完成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而制定的纲领与原则,一般包括通知、规定、意见、办法等,是党和国家意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集中呈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我们党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一项核心价值诉求,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承担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否稳固。当前,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威胁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执行不力关系密切,总体来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普遍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不紧密,导致政策执行不够有效;二是考核与问责机制不健全,导致政策落实不够彻底。

(二)育人合力有待加强

2018 年9 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育人合力的形成有利于理顺各方力量在育人实践中的关系,将各方分散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协同起来,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各自为政”的问题,避免重复教育、低效教育,降低资源消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在当前育人实践中,教育合力构建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就存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的力度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格局仍需巩固”[6]的问题。对此,2020 年4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将推动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作为日常教育提升的重要内容。

(三)本领恐慌逐步显现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7],并要求各岗位上的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增强工作本领,提升工作水平。经过全党长期努力,党的领导干部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升,领导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中,“面对国内国际新形势,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新态势,面对信息化带来传播格局深刻变革的新趋势,我们的本领能力,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8],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亲和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难以走进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更难以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基于对该问题的深刻认识,2018 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全体宣传思想工作干部提出了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

(四)教育目标急功近利

思想政治教育直接面对的是人的思想,人的思想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教育引导与客观环境等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人的思想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思想形成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共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一种正确思想的产生和一种错误思想的消除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长期、细致、繁复的工作,幻想通过一次课堂教学、一次社会实践一劳永逸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基于此,2016 年12 月,习近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四个“坚持不懈”的指示,即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四个“坚持不懈”显然立足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着眼的是受教育者的长期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逐步满足党和国家发展需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解决问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探索

解决质量问题的过程也是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针对质量问题成因,可从优化教育制度、推进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和加强过程管理等方面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之路。

(一)优化教育制度:保证党和国家意志的贯彻落实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9],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更是如此,一方面它是党和国家的意志、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集中表现,它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党和国家意志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它一旦确定下来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较普遍的约束力,很好地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长期性的等特征,有利于保障育人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因此,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断加以优化。第一,要加强方针政策普遍要求和特殊实际之间的结合。这需要高校相关领导,一方面加强对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的学习和研究,弄懂悟透相关方针政策的具体要求和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加强对本校的调查研究,科学掌握本校师生的思想状况和期待,由此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的普遍要求同本校的特殊实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中结合起来,形成从中央到高校的完整“政策链”,指导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逐步化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第二,要完善问责追责机制。部分领导干部存在重业务工作轻思想教育工作的错误“政绩观”,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甚至只教书不育人,时有发生的师德师风问题等,呼唤建立更加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追责问责机制:首先,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监督考核,即上级教育和宣传部门可通过加强对下级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定期、不定期的考核力度,逐步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监督考核的“全员覆盖”和“全程覆盖”,督促思想政治教育者严格按照各环节相关规定,科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退出机制,即上级部门根据下级的育人工作监督考核的结果,按照规定对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者予以奖励和惩罚,引起其对育人工作的重视。第三,要强化协同育人制度设计。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既要完善领导制度,将地方和高校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直接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实施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也要构建大中小幼有机衔接,家、校、地协同联动,中央、省级、县市、部门齐抓共管的协同育人机制,全面统筹各方育人资源和力量,从宏观、中观、微观各层面一体化构建育人工作体系,实现各项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

(二)推进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和技能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素质和技能状况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第一,以“六要”标准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者德行。2019 年3 月,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素质要求,这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目标和遵循。首先,以“六要”标准,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准入关,将政治立场状况、理想信念、专业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要求细化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准入考察测评之中;其次,以“六要”标准,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日常管理教育,提升其在岗位中的幸福感、事业中的成就感、社会中的荣誉感;再次,以“六要”标准,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退出机制,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做出相应的处理。第二,以专业技能培训消解本领恐慌。首先,要实现培训时段的常态化,即教育培训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实践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和典型案例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在实现培训的常态化的同时,提升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其次,实现培训手段的多样化,即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业务水平为出发点灵活选择培训方式。第三,以协作精神的培育凝聚育人合力。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时代语境下,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显然包涵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协作精神的培育,如通过集中学习、讨论交流、典型示范、现场观摩等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协作精神教育。

(三)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针对性

创新育人方式既是时代发展与受教育者身心特点变化的呼唤,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的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表现,也是判断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生成与提升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准。第一,实践育人与理论讲授相结合:引导受教育者知行合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归宿,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和指南。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在理论学习中引入实践活动,提升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融入科学理论的宣传教育,保障社会实践的正确性和教育性。第二,文化育人与业务能力提升相结合: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首先,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即立足时代对受教育者的新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对古今中外文化资源进行筛选、整理、提炼、创新,使其转化为在内容目标、话语风格、方式方法等方面合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育人载体;其次,将文化载体融入专业知识教育和业务工作之中,即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文化载体对专业知识教育和业务工作的融入。第三,网络育人与网下学习相结合:提升教育覆盖面与吸引力。首先,加强手段融合,即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教育内容要求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范围;其次,加强载体融合,即以数字化的形式将传统教育载体在互联网上呈现出来,赋予传统载体以新形式,供民众适时学习;再次,加强话语融合,即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善于运用具有权威性、规范性的学术话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度和说服力度,又要善于运用口语化、简洁化、大众化的网络话语,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契合受教育者的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亲和力。

(四)加强过程管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配置

过程管理是以生产过程为中心,以追求卓越为目标不断实现过程增值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从某种程度来说,加强过程管理的过程也是对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运用过程管理理论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问题可知,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其它宣传教育活动之间、受教育者成长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其它宣传教育活动之间的衔接问题导致部分育人主体的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受教育者成长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之间衔接问题导致资源重复投入,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问题导致教育过程中资源内耗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加强过程管理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10],对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其它教育活动之间的有效衔接。首先,加强目标衔接。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同时,还要向其讲清全面发展的道理,帮助其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其全面发展的自觉,引导其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夯实专业技能,不断走向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其它教育活动在向受教育者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加强对其思想状况的关注,注重对其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发展趋势的引导。其次,加强内容衔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有机融入其它教育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的同时思想受到启发,政治立场不断坚定。第二,加强受教育者成长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首先,强化目标衔接,即根据目标链式定位律合理确定各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其次,强化内容衔接,即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要求科学设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再次,强化方法衔接,即随着学生接受能力的增强,教育方法由直观逐步向直观和抽象兼具转变,由实践锻炼逐步向实践锻炼和理论阐释兼具转变。第三,加强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生成一般历经宣传部门进行动员的环节、教学部门进行实施的环节、受教育者行为表现的环节以及评估部门进行反思的环节。因此,高校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动员环节与实施环节之间的衔接,即一方面,宣传部门根据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部署和本校实际,制订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另一方面,教学部门充分利用学校有利条件,做好活动方案实施的准备工作;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环节与践行环节之间的衔接,即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要求,教学部门依托一定的教育内容,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选择适当的教育载体与受教育者进行互动,引导受教育者将教育内容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再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环节与反思环节之间的衔接,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结束之后,评估部门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的状况进行评价;最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反思环节和动员环节之间的衔接,即宣传部门根据评估部门的评价结果,对育人实践中的先进经验进行继承,对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反思,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