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省级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的思考及构建*
2020-01-08贺美华邓文池
贺美华 邓文池
(湖南图书馆 长沙 410011)
1 引言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基本坐落于省会城市,与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在顶层设计、业务领域及功能定位上多有重叠、交叉,甚至是竞争。这些重叠、交叉、竞争在表面上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信息资源和文娱生活的需求,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国家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图书馆事业整体的掣肘,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产生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可能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根据我国图书馆界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层级划分:第一层级是国家图书馆,也是国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馆;第二层级是省级公共图书馆,是各省域范围内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引领馆;第三层级是地市级图书馆,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四层级是县图书馆,在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1-2]。因此,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省域范围内公共图书馆的龙头馆和核心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图书馆行业体系中,具有独特的行业引领作用和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本文选取省级公共图书馆为突破口,初步探讨省级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问题,可为其他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思考。
2 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研究现状
2.1 国外关于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的研究
21 世纪初,国际图联曾就图书馆在WTO 中的立场专门发表《国际图联关于WTO 的立场》,强调“要在WTO 环境下切实保障图书馆的利益,提高国际社会对图书馆的价值认识和关注,支持成员国促进、培育民族精神文化”。该文关于图书馆社会功能定位的论述被热议,并被一些国家纳入图书馆发展的规划和目标中。
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曾就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功能、计划等出台过一系列文件,主要是要求公共图书馆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选择地确定自己的功能,注重与社区加强合作,重视社区的需求及参与,共同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为社区的情报中心、社会教育中心、公众文化学习中心,同时要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为社区居民、商业机构提供信息服务。英国专门就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发布文件《未来框架:未来十年的公共图书馆、学习与信息》。虽然该文件只是为特定时期的公共图书馆提供功能定位指导,但也成为当时较为清晰、明确的政策指导性文件,其目标是为每位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图书、刊物及其他信息服务,并将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为:社区文化艺术中心、情报中心、教育中心等。德国图书馆则更加重视用户的需求,始终强调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尤其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服务,其定位侧重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和对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服务[3]。综合来看,国外对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的关注程度较高,相关研究也较为深入,既在宏观上有政策把握,又在微观上强调结合本地区实际的系统性定位。
2.1 国内关于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国内公共图书馆事业不仅没有像曾经预言的那样——走向“消亡”,反而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展现出更多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国内图书馆界关于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的研究也涌现出较多成果。王政、毕红秋两位学者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与定位进行了专门的文献研究[4]。
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职能定位及时代需要决定了业界和学界对其功能或定位的认知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建国初期,为了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强调省馆的社会教育职能;1956 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后,则强调省馆的科研服务;十年动乱期间,省馆需为阶级斗争服务;1978 年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颁布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省馆应同时担负为科学研究和广大群众服务的任务,但以为科学研究服务为重点”,“其主要服务对象是省、市、自治区党政领导机关和研究、生产部门和文化教育部门”;1982 年正式公布《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省馆变为“向社会公众提供图书阅读和知识咨询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同时列出了6 条工作任务[5]。但是,关于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定位问题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核心职能及工作重心并未明确。1987 年9 月,在中南五省(区)省馆业务研讨会上,关于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及定位问题成为主要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省馆的职能无论是在服务对象、藏书建设、服务范围、服务手段上,都应与其他图书馆有所区别,应有新的突破。应在省馆的‘省’字上做文章。省馆应以研究开发、利用文献资源,为本省党政军机关决策服务为主,为本省科研生产服务为主,为大众普及科学文化为辅。并明确了省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省党政军领导及高中级专业研究人员,在科研生产方面,主要是中小型企业。”[6]此后《图书馆》《黑龙江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报》相继刊发了常书智[7]、李锡初[8]、潘寅生[5]三位前辈关于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及建设的文章。此后相关研究相对沉寂。进入21 世纪,学者沈丽英率先提出“新时期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能转换”命题,指出“在新时期,以计算机通讯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公共图书馆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省级公共图书馆广泛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地区中心职能;强化教育职能,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服务;顺应发展趋势,开创工作新思路。”[9]《国家图书馆学刊》随后邀请了程小澜、张勇、许建业三位馆长探讨“省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定位与发展”这一议题。程小澜认为,“省图书馆将真正成为服务于全省的省级公共图书馆,而不是一个城市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不同服务层次的公共图书馆将构筑完整的全省公共文献服务体系”;张勇指出,“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要能体现该省域文献载体文化积累、传承和发展的成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表现阅读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是省域知本文化的标志和表征。”[10]此后以柯平为代表的南开大学团队一直在持续关注公共图书馆职能与定位研究问题,并取得多项显著成果,如获批国家图书馆重大科研项目“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定位与服务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发表论文《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基于功能定位的公共图书馆评估》等。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图书馆王妍、王政、毕红秋团队的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转型期省级图书馆在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及职能拓展”也有最新的成果诞生,可以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及团队关注和重视该方向的研究。
从当前的相关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国内图书馆界一直在不断反思,试图使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定位更加清晰,找到符合其自身条件及特点的发展路向,以期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但是,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相关政策、标准和《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呈现出愈趋明显的独特性和阶段性,其独特性在于与其他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功能、性质、特点等有更加显著的区别;其阶段性在于21 世纪的新时代对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有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新世纪以来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3 现代省级公共图书馆所处的时代环境
3.1 文化自信成为国家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指出:“中国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由此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同时在新时代继承和发展,并在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在此进程中,公共图书馆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为图书馆定位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希望国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再立新功。”这既是对国家图书馆和国图人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所有图书馆和图书馆人的肯定和鼓励。省级公共图书馆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期望为导向,充分发挥职能,明确功能定位,为坚定文化自信贡献图书馆力量。
3.2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颁布实施
2017 年《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8 年《公共图书馆法》的相继颁布施行,体现了国家对公共文化领域和公共图书馆界的高度关注及重视。《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从国家法律层面进一步确立了公共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功能和地位,不仅为公共图书馆事业今后的发展规划明确了方向,也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定位提供了法律保障并注入了强心剂。这充分反映了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公共图书馆的期待和要求,是对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认识的再次深化和明确,对健全文化法治、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由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属于宏观层面的保障性、促进性法律,其众多内容多为原则性表述,如果不能和各省的实际相结合,就很难有效落地并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这离不开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支持和推进。协助制定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相承接的适宜省域内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地方性配套法律法规,成为近一段时期省级公共图书馆需要承担的职能。
3.3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进入21 世纪,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服务理念的确立,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分优良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的核心职责[11]。2005 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词正式出现在我国政府的官方文件中,10 年之后的201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这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在公共文化领域中的体现和深化,标志着我国公共文化事业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2]。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重新定位和制度设计,也是政府在应对当今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需求进行文化行政职能转换的必然选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为主导、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全民参与并面向社会大众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1]。公共图书馆长期致力于普遍、均等、公益的公共文化事业,其性质、职能和服务特征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精神和要求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将公共图书馆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是理所当然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省域内公共图书馆的龙头和核心,在传承优秀文化、保护地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终身教育、引领全民阅读等方面有着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分量和显著位置,理应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一起共同发挥作用,进一步彰显自身价值和影响。
3.4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自计算机、互联网应用普及以来,社会公众开始利用科学技术工具及方法来发现、统计、分析、利用呈几何倍增方式增长的数据体量。当现代公共图书馆还在适应计算机、互联网时代带来的阵痛并逐步开始转型时,大数据时代已经呼啸而至。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13]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问题为全球热议,进而刺激政府、企业及研究机构等对大数据进一步挖掘和利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大数据的运用几乎无处不在,与之相对应的提供技术支撑的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无不给公共图书馆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泛在化、智能化、虚拟化等特征正改变着社会公众对公共图书馆认知的思维定式及图书馆对自身的认识和功能定位。
3.5 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增强
在即将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9 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 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2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7%)2.6 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8.17 亿,占网民总数的98.6%,惠民展演、公益讲座、数字移动阅读、资讯速递、视听体验、休闲娱乐等多样化文化需求成为趋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主体扩大、基本文化需要高级化发展、社会群体文化需求不断增多、同质化与异质化文化需求同步增加”[14]等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对称正制约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服务的范围、对象、内容、技术、方式等诸多方面需要重新定位和调整。
3.6 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高举改革旗帜,为中华文化指明前进方向。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201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还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国家级、部分省级和副省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中开展试点,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15]。2018 年,文化和旅游机构重组合并,《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指出组建文化和旅游部,目的是“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16]。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中,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理事会组建、文创产业开发、文旅深度融合路径等功能需要进一步体现。
4 现代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在上述时代环境的影响和推动下,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突出表现在全国范围的新馆建设高潮和硬件提质改造上,而更加重要的功能定位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探讨和解决。在我国,从国家图书馆到市、县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省级公共图书馆是重要的一环和中坚力量,对上承接国家图书馆、各类国家级专项工作中心(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古籍保护中心、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等)和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和重点工程项目;对下作为一个区域的龙头馆,具有引领示范和业务指导带动作用以及区别于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和社会职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7]。省级公共图书馆首先要具有一般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还要具有区别于国家图书馆和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其他功能。
4.1 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
业界共知的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国际图联提出的“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4 项职能和《公共图书馆宣言》中的12 项使命[18]。从内容上看,这些职能和使命几乎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概括来看主要有“文化职能、社会教育职能、信息服务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省级公共图书馆也应具备这些职能,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其职能与其他公共图书馆具备的基本职能相比,应该是有所侧重的、有界限的、有层次的。在省域内,省级公共图书馆应该具备市县图书馆并不完全具备的基本功能,并指导、帮助它们健全基本功能,还要将基础的、市县图书馆可以承担的公共服务剥离给它们,让其发挥更大作用。省级馆基础性功能的剥离并非放弃或取消,而是应该在精细、专业、创新、标准上下功夫,为市县图书馆的基础性服务提供新思路、树立新标杆、开创新局面。另外,自1994 年以来,国家已开展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6 次。苏福、柯平两位学者对前五次省级公共图书馆评估的关键指标进行了探讨[19],可以发现在历次评估定级工作中,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评估指标均有一定的增加或细化。第六次评估定级工作已于2017 年完成,该次评估定级的标准中有16 项指标是省级图书馆独有的,如组织本地区联合编目、数字资源发布占比、统筹本地区各项国家文化工程等。这些侧重对省级公共图书馆资源保障、业务引领和协作协调等方面提出的专项指标,意味着业内对省级公共图书馆有着基本一致的行业认知和职能要求。
4.2 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省级公共图书馆既是一个省份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品质的代表,又是一个省份文化底蕴和文化软实力的代表,还是一个省份文化转化为生产力能力的代表,综合当前的时代环境和图书馆职能,我们认为省级公共图书馆应该进行以下定位:
全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承担省域内最全面文献信息资源(含各类介质载体的实体、虚拟文献信息)的收藏、保存、传递职能,为实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全面性、均等化,保障和改善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提供支持。具体包括:在数量上、类型上、方式上满足各个层次、不同用户对文献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开展地区文献信息的集中统一采购和分类编目,为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奠定基础;推进地区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利用,重点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和特色资源的搜集、整理、开发及利用等。
全省古籍保护研发中心——承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相关项目及工作;承担省域内古籍保护、研究利用方面的政策调研、发展规划、标准研制及业务指导;开展地区古籍普查登记、汇总成果,编制、修订地区古籍目录;培养和培训古籍普查、保护修复、开发利用人才;加强基础实验和研究工作,重点契合“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全省公共图书馆现代技术研发应用中心——承接国家中心的重大工程项目及任务,做好相关推送、实施和管理工作,重点向基层、边远、欠发达区域倾斜;开展现代技术在公共图书馆应用的对接研制,并进行试点推广;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保障、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协助、支持地区图书馆现代技术的普及应用;培训地区图书馆技术人才等。
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推广中心——承担省域内公共图书馆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推广;重点探索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对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服务及社会教育,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组织策划大型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举办高层次、高品味、大格局的公益展览、讲座、课堂等。
全省公共文化智库中心——承担省域内公共文化政策的协助起草、试点实施;搜集、统计、分析省域舆情信息,参与、支持政府的决策参考,为社会企业及个人提供信息咨询和情报分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研究、分析、评估公共文化事业发展问题;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的相关问题研究;探索文旅融合的方法、路径及策略等。
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承担省域内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的评估、策划、孵化、拓展及跟踪分析;牵头全省图书馆文化创意产业的试点、开发、推广;探索图书馆优秀文化资源的生产力转化渠道及方向。
全省公共图书馆交流指导中心——通过省级学会承接中国图书馆学会的相关工作;承担省域内公共图书馆的示范引领、协作协调(联合咨询)、业务指导、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及其他方面的支持等;加强与省内外、系统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全省文化地标——充分挖掘地区文化的渊源、脉络、社会作用及现实影响力,构建以省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的地区文化圈,引领文化风尚,成为对外展示、传播地区文化的窗口和通道;成为新潮的文化旅游必经地;成为地区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场所。
5 结语
省级公共图书馆自创建以来,其职能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是渐进的、逐步扩大范围和影响力的[20]。文章主要结合时代环境和公共图书馆职能对省级公共图书馆在现代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更多地停留在顶层设计层面,是对当前现状、问题的初步思考,暂未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阐述,以期为当前部分省级公共图书馆找准功能定位、探索事业转型提供借鉴。
(来稿时间:2020 年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