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抓实小学语文人文性教育的有效着力点

2020-01-08周霞云

课外语文 2020年31期
关键词:人文小学生素养

周霞云

(江苏省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 如皋 226500)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来说,“人文教育”与“智能培养”一样,既是必需品又是营养品,既不容忽视又无可或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一些。“智育不行是废品,体育不行是次品,德育不行是危险品。”这一流传甚广的信条式经典网络语,极其生动地体现人文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在大力强调“立德树人”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还会产生十分重大的深远影响。“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如何坚持小学语文教学优质平台对儿童进行人文性教育呢?笔者在解析“人文性教育”内涵基础上,试简要阐述之。

一、简析人文性教育内涵以及语文课程的可行性教育

所谓“人文性教育”,就是重视并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什么是“人文素养”呢?即是指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和品格气质,具体可分为“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和“人文精神与品质”等三个方面。其中“人文精神与品质”是最核心元素。通常所说的“人文素养”多是指这种相对狭义性的基本概念。儿童人文素养集中地体现在:学习并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学习并解决自身在理性、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努力在“德、智、情”各方面实现良好和谐状态,不断提升综合性基本素养。就语文学科而言,其中孕育有丰富多元的“情与美”元素,如语言温度、人物情感、人性修养、精神力量、家国情怀,还有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人生价值、风度礼仪以及喜怒哀乐等等,都是对学生开展人文性教育的优质资源。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就像“有待绘描的大白纸”,不仅填充空间很大,而且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鉴于此,切实加强对儿童人文性教育,既是语文课程活动中的应有之义,又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根本需要。

二、在小学语文活动中开展人文性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语文活动内容在于“听、说、读、写、动(综合实践)”。人文性教育可以体现在语文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类环节。以“阅读与写作”为例,善以如下几个方面为抓手,能够攫取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应。

(一)以“名人故事”为抓手,有效开展人文性教育活动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编排其中的“例子”语篇,其经典性或精髓性集中地体现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丰富的内容情感,还有极具濡染性和洞透力的“其人其事”。比如,发生在小周恩来身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以学报国的故事,体现在加拿大国际友人白求恩身上“手术台就是阵地”那热爱和平的故事,描绘在冯骥才笔下“人爱鸟、鸟爱人”那人鸟和谐的故事,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那震撼人心的故事,体现在美国林肯总统这位“鞋匠的儿子”身上那宽容待人的故事,讲述在季羡林笔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那回味无穷的故事,发生在廉颇蔺相如身上那“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科学家钱学森身上“祖国我终于回来了”那爱国情深的故事……在语文教材中随时可听、随处可见的“其人其事”,涵盖古今中外,内容丰富多彩,时刻闪烁着感动元素和人性光芒,是小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必备元素,也是对他们开展人文性教育的优质资源。教师善于以此为实质性抓手,能够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正引领作用。

(二)以“传统诗词”为抓手,有效开展人文性教育活动

众所周知,以“唐诗宋词”为杰出代表的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历经历史长河的荡涤和数千年岁月的积淀而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的优质遗传基因,同时更是丰富涵养并有效滋润华夏子孙的“初乳素”和“活性剂”。蕴藏其中的启蒙睿智元素、情趣审美元素、思想情感元素、人性修养元素、社会交往元素和人生价值元素等等,无一不是对儿童开展教书育人的精品要素和精髓元素。过度地淡化或忽略古诗词中的经典人文性教育,既是对优质资源的严重浪费现象,又是不容忽视的教育渎职行为。比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前两句教育我们对待人和事物,只有全面立体才能客观公正;后两句深刻地阐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和道理。再如《泊船瓜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解释“绿”义的时候,还应把作者如何苦苦寻得的过程讲给小学生听赏——先后替换“到、过、入、满、染”等十多个词语,以此让孩子们切实体悟古人“严谨治学”的精神力量。

(三)以“群文阅读”为抓手,有效开展人文性教育活动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普遍以“单篇阅读”活动为主,这种“精耕细作”形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更加侧重于“工具性教学”方面,在“人文性教育”上则显得相当薄弱。与上述有所不同的是,最近流行的“群文阅读”(又叫“多文本阅读”)模式,就是本着相同或相关的中心主题,把两本或两本以上的文本集中起来,以此引领学生通过“求同与求异”的类比阅读活动,能够把“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好地融合起来,从中攫取令人期待的“1+1 >2”效益。以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本着“同一题材”为导向,引入了胡令能笔下的《小儿垂钓》、高鼎笔下的《村居》、杨万里笔下的《宿新市徐公店》、白居易的《池上》等关于刻画“儿童”人物形象的著名古诗文,以此引导小学生开展“求同巧拓宽、求异谋深化”的群文阅读活动。通过“小组探讨+集体交流”的类比阅读,小学生不仅习得了儿童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还切实享受到了不同情态下的“童真童趣”,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以“读写互动”为抓手,有效开展人文性教育活动

“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鲁迅语)我们从学习与教学中不难感知,许多文艺作品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历久弥新,除了语言文字、结构形式等因素,还在于作品的思想情感以及作者的人格操守和独特价值观。蕴藏其中的这些“人文性”元素,在“激励、唤醒、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观文者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本着“教书育人”的履职理念,善于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互动”形式,注重把“言教(写作技巧)”和“心育(人文素质)”相互渗透并有效融合起来,进而从“沿波讨源、披文入情”中攫取实实在在的“双赢”效果。以《詹天佑》为例。在课文内容教学结束后,笔者以“我心目中的詹天佑”为题,让小学生在“想一想、谈一谈”基础上,动手写一篇阅读体会或读后感。还可让小学生抓住“课文结尾段”,开展相应的“相机补白”读写活动。如此而为,不仅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体悟与内化,而且有利于他们从主人公身上汲取“不计名利、为国争光”的思想元素。

(五)以“体验实践”为抓手,有效开展人文性教育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充满客观而又辩证关系的古诗句,意在强调“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善于组织并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体验实践活动。如此而为,不仅有利于迎合小学生“求动、求异、求新、求趣”的活泼特征,还能为他们提供自主体验和情感实践的丰富空间,从而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基本特点。比如,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开展小学生古诗文朗诵比赛活动;在《曹冲称象》等课文教学后,组织开展“少儿故事”讲述与分享活动;针对如《草船借箭》《景阳冈》等情节性、操作性较强的课文,在教学结束后,组织小学生开展“课本剧”式的改编和表演活动。除此之外,还可在条件许可情况下,把语文教学课堂“搬出”班级和校园,引向社区生活和大自然中去,让小学生通过“社会阅读、绿色阅读”不断增强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人文性教育同样需要“激励、唤醒和鼓舞”。尤其在全面强调“核心素养”引领的今天,我们善于将“人文素养”与“智能素养”和谐统一起来,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人文小学生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