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生管理体系构建
——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为例
2020-01-08董姜颖
董姜颖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综合素质评价是指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对本科学生思想、学习、训练、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表现,采用量化记录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数字化评价结果,是高校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利器。但是,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管理流于形式,与高校管理脱节等现象严重,导致综合素质评价尚未充分发挥育人作用。本文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完善指标体系,在探索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基础上,结合系统论原理,构建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体系,旨在将综合素质评价充分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一方面借助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深入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借助综合素质评价,充分整合学生管理工作,使得其一体化与规范化。
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本科生样本库,课题组抽取了3000份样本,样本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具有代表性,有效回收2583 份样本,有效回收率达到86.1%,其中男女比例为10:1,符合警察院校男女比例分配。
1 综合素质测评方法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本科生综合素质水平较高,政治思想、专业素质及身心素养等基础素质表现优异,纪律作风过硬,创新实践能力有待加强。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情况,学校综合素质测评内容由基础和奖惩两部分构成。基础部分考核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以及身心素质;奖惩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一专多能及纪律作风。综合素质测评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通过定性评价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客观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
1.1 政治思想素质
政治建校,立德树人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政治思想素质是公安院校日常学生管理中必须强化的重要素质,总分10 分。采取全员参与评价方式,从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道德修养和思想品德、警察意识和法纪观念、集体意识和服务精神、尊师善学和学业守信、课堂纪律和警容风纪、学习态度和创新意识七个方面来考察。
1.2 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以学业为主,总分75 分。以学期为单位,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折算成一定分值记入综合素质评价成绩。
1.3 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测评包括身体素质测评和心理素质测评两部分,共计15 分,其中身体素质测评12 分,心理素质测评3 分。身体素质体能测试项目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人民警察体能标准设定,要求略高于两项标准,目的为督促学生加强日常训练,每学期测试一次。心理素质测评主要考察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挫折应对及心理抗负能力,可采取心理量表测试或全员评价形式。
1.4 奖惩部分
为了拓展学生综合能力,鼓励其多元化发展,奖惩部分分值不设限。奖励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其科研能力;参加公安实践、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担任学生干部,锻炼其组织协调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知识和体育竞赛,培养其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在各类刊物报纸上发表文章,锻炼其写作能力等。学校可根据公安一线人才需求情况调整奖励分值,引导学生发展某一方面能力。
纪律作风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日生活制度的遵守情况,是对每一位公安院校学生的基本要求。养成良好纪律作风也关系到我国警察队伍的战斗力。扣分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纪律作风,为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学生管理体系构建
高校是由相互依赖与、促进的学生管理工作组成,完成人才培养功能的有机整各项体,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具有系统的开放性、自组织性、复杂性,整体性、关联性等特性。[2]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各项工作处于简单耦合状态,没有深度链接,因此,我们可以用系统论的思想来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从内容上讲,综合素质评价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学生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各项学生管理工作耦合性,使其高度系统化、规范化。还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2.1 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表现结构上,即把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作为选任学生干部、评奖评优、推优入党、推荐就业等与学生成长与发展息息相关,受到学生普遍关注工作的依据。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表现在内容上,即是在一切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一切考核的标准与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相一致。从本质上讲,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优势,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2 规范工作标准,全面整合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管理工作贯穿从新生入学到就业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入学之初的招生管理和学籍管理是一切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石。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进,逐步迈向综合素质评价时代。与此同时,高校基础学生管理工作也要与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接轨。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整合了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创新管理、社团管理、社会实践管理等。在此基础上,更是有党团管理、就业管理、奖助贷管理等学生关注度较高的高层级学生管理工作。
以往,上述学生管理工作相对独立,分别属于不同职能部门。造成学生多头管理,缺少统一的顶层设计,占用学生时间较多,问题与矛盾较多。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作用突出,也为整合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由学校统一规划,进行顶层设计,规范工作标准。由此,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化,按照工作标准与时间要求稳步推进,也有便于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
2.3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体系顺利运行
围绕综合素质评价,配套制定相关学生管理规定,是依法治校背景下,保障学生管理体系顺利运行的关键。学校在《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基础上,统一标准,配套制定了《警务化管理规定》《奖助学金管理办法》《奖励管理办法》等规定,切实保障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地,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保障各项学生管理工作有条不紊高质量完成。
3 总结与展望
3.1 利用信息技术转化,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
学校可在原有学生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根据系统需求开发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模块,根据业务流要求将综合素质评价融入学生管理系统,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首先,信息化手段保障评价过程与结果公开透明;其次,便于学校全面积累学生综合素质数据,为各项工作提供数据资源,为改革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最后,信息化大大提高教职工的管理效率与水平。
3.2 加强要素间协同配合,加强组织保障与监督
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的学生管理体系各工作之间联系紧密。因此需要各学生管理工作之间,学生管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勤沟通,多配合。学校层面,应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学生管理业务的统筹协调,成立专项工作组,定期督导综合素质评价的落实情况,保障体系顺利运行。
3.3 把好入口和出口,精准定位人才培养
公安院校目标是培养政治过硬,综合素质高的公安实战警务人才。现阶段深入研究学生综合素质画像基础上,进一步摸排公安院校生源质量,广泛调研公安一线警务人才需求,有利于及时调整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策略,监控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把握好招生入口和就业出口,精准定位人才培养。
总之,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生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系统,符合现代大学管理模式。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深入,如何衔接新高考制度,定制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学生就业需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