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在高等数学课前预习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8张艳维曹高飞许小芾

科教导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意识老师

张艳维 曹高飞 许小芾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300)

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模式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课堂上受到很大的欢迎,但是在高中、初中和小学的数学课堂上,该模式只能被应用在课堂上,课后和课前都不能应用,因为高中生的课程太多,有的家长课后给学生报补习班,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在课前和课后进行小组合作,初中生和小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放学之后,被父母接回家,没有机会将学生集合在一起进行小组合作。大学生而言,不存在以上问题,大学有很多课余时间分配,大学生都是住校生并且大学提供了教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条件,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供了物质保证;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可以自己查阅所需资料,经过各个方面的分析,大学适合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它会将小组合作模式的作用发挥到更大,本文主要讨论小组合作模式在课前预习阶段和课后复习阶段的教学策略。

1 小组合作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1]简单的说,所谓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利用教学的各个动态因素,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学中事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2 课前预习开展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约翰逊认为:“如果学生不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与他人的合作之中,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就说明了合作学习具有深刻的教学与社会意义,杨振宁博士曾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 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2]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前预习中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同样很重要。

2.1 学生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这里的好习惯指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及聆听的习惯,小组合作要求小组的每一位成员先自己思考教师所给题目,然后再集合在一起各自讲解自己的看法,最终将一个全小组都满意的答案呈现给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要先自主思考,再聆听别人的想法,养成了自主学习和聆听的好习惯,这样的好习惯给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带来很大的益处。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意识。这里的意识专指的是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小组成立以后,就是一个整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每一位成员的表现直接影响小组的成绩,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样的合作意识在学生毕业以后,在工作中是非常受用的,基本每一个单位,都是合作的形式进行工作;对于整个班级来说,每一个小组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各个小组在竞争成绩的先后,这样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会因为合作而缺失;这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就得到了提高。

2.2 教师方面

(1)有利于大学老师很快摆脱传统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束缚。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象从性格上和以前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已经是有张扬个性,外向性格,敢说敢做的00 后,因此,要征服这样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这样新性格的学生,教师需要开阔自己的眼界,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灵活地变换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新一代有个性的大学生,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得到更好的合作。

(2)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会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合作,学生有问题和老师随时沟通,经过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多次交流,多次沟通,慢慢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就越来越深厚,学生对老师有一定新的认识,老师对学生也有新的认识,学生和教师之间就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3 小组合作在课前预习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高等数学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它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被高中、初中及高职大量尝试使用,总体看来教学效果不错,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接下来分析一下课前预习阶段实施小组合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前预习阶段要被学生重视。学生要将一门学科学好,老师经常讲的方法是三步走:第一步:课前预习;第二步:上课认真听讲;第三步:课后复习,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在上一节新课之前,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好的习惯,跳过课前预习这个阶段,直接跳到了第二步骤,导致在上课的时候,有的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就听不懂,所以,想在课前预习阶段使用小组合作模式,要增强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再说,对于大学生来说,课前预习的资源非常多,并且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好一些,要实施课前预习比较容易。

(2)在课前预习阶段实施小组合作,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整个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是小组合作这部戏的总导演,要安排好演员的“导”和“演”两个部分;教师要心里特别明确学生不能一味地依靠老师的灌输,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必须承担的学习责任,分工明确,将责任落实到位,使每一位学生打起精神,认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将小组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来解决,小组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

(3)讨论问题注重专业的实用性。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其培养目标不一样,同一个学校的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也会因学生基础的不同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小组讨论问题的选择上,教师要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讨论的问题更加注重于学生专业的实用性,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及对其专业课的作用,除了实用性外,所选择的问题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探索性,学生讨论该问题才有一定的成就感和积极性。

(4)组建原则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3]小组划分要根据课程内容和性质进行小组和小组之间的水平基本保持一样,而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应该是有差距,也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才能实现小组合作的真正意义,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公平性。

4 小组合作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策略

小组合作一般被应用到上课的过程中,而在课前预习阶段使用小组合作和上课时使用小组合作有一定的差别,在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可以考虑以下几点策略。

第一,充分的准备需要讨论的问题。老师决定将使用小组合作进行课前预习,可以预先选择准备一些和本节课理论知识相关的视频或者电子教案,文档等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对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资料的熟读之后,提出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这里的问题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本节知识的重要概念定义及主要方法步骤的总结等相关问题,另一部分为本节知识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或者知识背后蕴含的做事哲理等相关问题。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有积极性,才会觉得学的高等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才能改变对高等数学的态度。

第二,检查课前预习的效果。老师在上课之前,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查看,为了对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上课时老师再讲概念时,可以针对性进行提问,通过各小组学生的回答来检验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问题的掌握程度,这样老师通过各组学生的回答情况,对该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及是否适合小组合作模式学习就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的信息就可以作为以后进行小组分组的依据,同时老师对学生能力有又有了新的了解。

第三,课前预习评价机制。课前预习的评价机制同样是小组合作的重要部分,在小组合作评价机制中,可以考虑教师自评和组内互评,[4]通过这两种方式看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老师对学生了解之后,要让学生自己了解到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问题及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老师课后通过自己对学生的表现,组内学生对该学生的评价情况,对每个学生进行一些总结,包括学生的优点及需要提高的方面,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有个重新的认识,也能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意识老师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