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训练”课堂范式的策略研究
2020-01-08陈卫平
陈卫平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初中 江苏南通 226316)
分层教学法的提出,是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提出来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从学情出发,充分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导下,本文就其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使用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应用策略。
一、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应用中的现状分析
分层教学法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所以在数学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层教学法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由于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成绩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会出现骄傲和沾沾自喜的现象,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则会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基于这种情况,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无法保证学生整体的数学学习质量;其次,教师在使用分层教学法开展数学教学时,由于还没有相对较完善的具体方法的指导,使其在应用过程中也是完全按照教师自己的经验实施分层教学。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即使取得了一些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最后,由于部分教师对分层教学法的认识不够深入,在教学时不对学生进行分层,课堂授课也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最大优势,以致无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分析
应试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导致学校只注重升学率,而教师也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这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极为不利。最严重的是,绝大多数教师只关注那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差距会越来越大。
但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深入,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也逐步朝向客观、公平和平等的方向发展,及时调整了数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优化了数学的教学课堂,使其充分认识到了分层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同时在新课改背景下,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切实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也满足了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数学学习体验。但是分层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的应用时间较短,很多教师还未能接受且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导致教学过程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正是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很多学校和教师才开始意识到分层教学理念的应用价值,进而有效地将其与数学学科结合到一起,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成绩。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立足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有效在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有效密切了师生联系,逐步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有效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进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三、“分层训练”课堂范式的具体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数学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最大价值,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以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作为分层的依据,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方式,确保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实际学习中,把握学生的性格和学习需求,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分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受益,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充分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分层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样一来,教师还可以对分组的学生信息进行归档,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计划,让教师的教学针对性更强。
例如,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之间经常会进行对比,有一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被归类为“差等生”,无形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时间一长,这部分学生还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为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使分层教学法得以顺利推行,教师要注意保护初中生的自尊心,以“隐形分组”的形式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对学生的分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关注其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原理、公式的背诵情况,适时在学生有进步的时候提出鼓励;其次,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适当提升题目难度,逐步扩大他们的数学发展空间;最后,对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知识迁移,深化这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每个阶段的数学学习变化,适时调整学生的分层情况,让学生逐渐建立更高的学习目标。
(二)对教学问题进行分层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键部分。为推进整体的教学进度,教师在课程开展中对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探索和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将分层教学落实到实处。而课堂提问作为开展互动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也要对其进行分层,以此,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在“不等式”的教学中,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教师要提前设计教学问题,并根据对学生的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问题,使其既符合学情,又符合教学实际。基础水平学生对解不等式原理的理解,中等能力的学生如何解不等式和优秀学生对不等式的在实际中如何应用等。问题的设定保证在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且适当提高难度,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
(三)对习题进行分层
为增强分层教学的效果,数学教师在习题训练中也要对其进行合理分层,保证作业问题的种类和习题难度。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习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是基础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其次是中等难度的题目,教师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题目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最后,教师在针对水平较高的学生的题目训练中,不仅要对知识进行延伸,还要增加综合运用的题目类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通过以上对习题的分层,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走进数学,感受数学。
(四)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不难发现,教师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以成绩定命运”,完全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只顾埋头学习。但随着“分层教学”理念的实施,教师也要对教学评价做适当分层,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表现适当做出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重拾数学学习的信心。
例如,教师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完善传统的评价体系,将学生课堂互动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成绩提高幅度等指标纳入体系中,以更综合和全面的角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此外,教师在对数学试卷的分析中,也要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因为试卷最能反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教师要充分借助这一优势,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立足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教师对试卷进行分层考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有所了解,而且有利于教师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满足其数学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数学教师的责任不仅限于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长期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1-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分层教学理念的实施,数学教师也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充分发挥其优势,将其应用在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教师在通过对学生、教学问题、习题以及教学评价的分层中,结合学情,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在分层教学法的实施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