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

2020-01-08陈铭欣

科学咨询 2020年42期
关键词:城乡家乡景观

陈铭欣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一、教学目标

本课为2019 人教版高中地理2 新增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①区域认知:从区域的角度简要分析文化和景观的形成原因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差异,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②综合思维:从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说明地理环境对景观的形成作用,从时空综合的尺度分析景观的演变过程;③地理实践力:能够与他人合作,收集相关资料,积极参与课堂分享,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解决方法;④人地协调观:形成正确的文化景观保护观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观。

二、学情分析

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当地的地理环境背景,城乡景观是抽象文化的具象载体,对于景观的认识,学生更多基于感性的理解,停留在审美认知层面,对景观背后象征的文化意义分析不足。由于缺乏亲身的文化体验,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城镇化过程与特色地域景观保护之间的矛盾并不是很明朗。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什么是地域文化,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形成的作用。

教学难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地域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4 个小组,提前布置好学习任务,学生分工收集教学所需的资料。小组1:收集家乡福建省仙游县济川村的相关资料;小组2、小组3:分别收集中国地域文化分区和世界文化分区大致地理范围,举例说明文化分区内的代表性城乡景观及文化特点;小组4:收集家乡古建筑的保护现状。

(二)导入新课

展示海港城市瓦尔帕莱索五彩缤纷的建筑景观图,引导学生思考这与当地地域文化有何关联?

(三)学习新课

教师展示“神奇的民居”如蒙古包、福建土楼、广东“蚝宅”、窑洞等;展示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及中国美食分布图。这些均是物质形态文化的表现形式。艺术、价值观、习俗等非物质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通过物质的承载或特定的文化氛围去感受。请同学举例非物质形态文化的例子。

生:中西方有不同的价值观,中国人比较保守,美国人比较开放;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语言、宗教信仰、传统习俗……

师:每个区域都有其文化的特殊性,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跨越了一定地域,文化就可能发生改变。所以将特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称为地域文化。文化如此复杂多元,我们要怎样去感受地域文化呢?

设计意图:厘清地域文化概念。

过渡:感受地域文化,可从景观入手。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教师讲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概念及表现形式,城乡景观包含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探寻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播放福建省济川村相关视频并呈现相关材料。

材料一:2018 年中国古建筑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活态保护古村落成为热门话题。古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珍贵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在过去15 年里,中国已消失约92 万个村落。

材料二:济川位于福建省仙游县石苍境内,为汉代古村落。2014 年,济川入选国家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山清水秀之中弥漫着千年不散的书香气息,是状元故里,是远近闻名的秀才村。

小组1 结合自己小组收集的卫星地图,气候图、人资数据等资料,汇报济川村的自然与人文概况,其余学生认真听讲并思考:①济川村的区域范围?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哪些?其景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②该地区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形成有何作用?③其代表的地域文化是什么?有何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爱国始于爱乡,了解家乡的景观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知识迁移,分析红河哈尼梯田所孕育的地域文化。展示哈尼梯田景观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并结合课本阅读材料思考:哈尼梯田形成的地理背景?代表的地域文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第一步,确定其基本功能为农田;第二步,该景观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州的山地上;第三步,景观所在的地域范围有两个尺度,较小尺度为红河州,较大尺度为中国西南地区;第四步,梯田为红河乃至中国西南山区农业土地利用的重要形式;第五步,梯田象征当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文化景观的一般步骤。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以西方典型代表性建筑如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建筑等和我国传统建筑四合院为例,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及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中西方不同建筑风格以及审美、文化、传统心理的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深入探讨景观背后的文化根基,明晰文化的地域性。

[小组汇报:中观尺度—我国地域文化分区,宏观尺度—世界文化分区]小组2、小组3 简要汇报中国地域文化分区(如东北黑土文化区,江南水乡文化区、岭南妈祖文化区等)和世界文化分区(如东方文明区、欧洲文明区、阿拉伯文明区等)的大致地理范围及景观、文化特点。

设计意图:创设文化之旅,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和小组合作能力。

[角色扮演—古建筑保护]家乡依水而建的骑楼建筑群与教材中江苏山塘历史文化街区案例有着相似的形成背景。为何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在城镇化进程中保留完好,成为独特的城市风景线,而家乡骑楼建筑群却在城镇化过程中破坏严重?学生可从政府、企业、公众等不同角度进行角色扮演,思考如何保护家乡骑楼古建筑群。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课下进行深入的探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立德树人。

五、结束语

从家乡到国家再到世界三个空间尺度,借助不同地域形形色色的城乡景观进行文化分析,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渗透着文化的魅力,最后再次回归家乡探讨地域文化景观的保护,提高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城乡家乡景观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