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园建构游戏中教师的适度介入

2020-01-08朱晓玲

科学咨询 2020年42期
关键词:积木建构儿童

朱晓玲

(江苏省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珠江御景分园 江苏昆山 215300)

幼儿园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游戏,孩子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的。建构游戏是指幼儿利用不同的建构材料动手造型,构造物体或建筑物的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游戏,对幼儿想象力、审美能力、体力、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都起着促进的作用,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一、对儿童的三种建构水平的理解

在《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这本书中第一章就提到了儿童游戏的三种水平:

(一)混乱失控的游戏

原定计划的建构活动,最后演变成了材料满地都是,刚刚搭建起来的建筑物又被同伴瞬间推倒,还伴随着一些大笑、哭闹或者是嚎叫。

(二)简单重复的游戏

孩子机械的一味平铺或者垒高,铺到没有积木了,或者垒到自己不能再达到的高度,推倒,重新再来。

(三)有目的、复杂的能让幼儿聚精会神的游戏

孩子们或单独、或合作,一起协商建构计划,共同搭建、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最终完成了令人满意的建构作品。这种成熟的、高水平的游戏正是维果茨基所推崇的,特别是幻想性和假装类的游戏,儿童要想参与到这类游戏中,就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并按照集体共同制订的规则正确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二、教师的适时介入,推动儿童游戏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教学应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为儿童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下面,我以一个中班建构活动《我们的幼儿园》来阐述教师的介入策略。

(一)教师的第一次介入——建构主题的确定

建构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就对建构主题的确定产生了争执,这个时候,我第一次介入了游戏,分别询问孩子们想搭建什么,最终孩子们一致决定搭建“我们的幼儿园”。他们先设计了图稿,选择相对最贴近我们幼儿园实际构造的设计图,然后大家一起商量,画出需要的建构材料,这里运用到了儿童的表征记录,既可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又对评价儿童的行为提供了便利。

(二)教师的第二次介入——根据设计图合作、合理地进行搭建

设计图完成,孩子们开始搭建了,他们各占一角,大家都想先搭房子,材料散落一地,取材料的时候很容易碰倒别人搭建的东西,东西倒下之后免不了就会引起又一场争端,场面变得有些混乱。这让我想到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游戏中混乱失控的场面代表安全需求未得到满足,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交往、合作、妥协都是为了寻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游戏中孩子表现出的创造力是为了获得同伴的尊重及成人的表扬,当孩子成功完成了任务,即达到了自我实现。

这时,我进行了第二次介入,我首先询问幼儿分别在搭建什么,建议他们根据绘制的图合作搭建,可以先从搭建主建筑——我们的教学楼开始。主建筑是一幢长方形的建筑物,于是孩子们合作,有的运材料,有的搭建,没多久就搭了一个很简单的长方体出来,对于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孩子们沾沾自喜。

(三)教师的第三次介入——提升主楼的搭建难度

前文中我已经说明了简单重复的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不具有游戏的意义的,我们要引领儿童向更为复杂的游戏迈进。于是我以“第5 名搭建者”的身份进行了第三次的游戏介入,和小朋友一起根据我们的幼儿园实际分析,总结出主楼应该有三层。但是缺少楼层板了怎么办?孩子们想到去走廊的公共材料区寻找帮助,找到了用作马路的板,中间再加一层柱子,孩子们成功改建并完善了第一层的搭建!有了搭建第一层的经验,孩子们迅速完成了第二层的搭建,过程中圆柱的积木不够了,孩子们选择了差不多高度的长方形积木,但是问题又来了,快完工的时候第二层倒了!孩子们又试了几次,不是这儿倒,就是那儿倒。

这个场景让我想到了书中提到的皮亚杰——同化和顺应理论,同化是对信息的吸收,即孩子们对第一层的搭建经验,顺应是对自己思维的改造,即想出新的办法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要想让幼儿以有益的方式继续进行游戏,必须让他们经历更多的顺应的过程,运用自己的游戏经验去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思维。于是我启发孩子们寻找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没有圆柱积木了,用了薄一点的长方形积木,不够稳,孩子们想出的解决方法是多用几块拼起来,增加稳定性这个方法很有用,第二层搭建成功!搭建第三层的时候,孩子们在公共材料区选用了很多小三角形来装饰出了屋顶。

(四)教师的第四次介入——建议丰富主楼周边环境

儿童建构的最终发展阶段是使自己的建构作品成为现实世界中某种物体的象征性代表,而复杂的再现型建造可以由多名幼儿共同合作完成。于是我进行了第四次介入,引导幼儿再次回顾设计图稿,说说还可以做些什么来丰富幼儿园中的环境,孩子们决定分工搭建操场、沙池、骑行区、绿草地、国旗台……过程中,孩子们去教室内向寻求积塑区帮助:请他们帮忙拼插出自行车、大树、小花……

最终,孩子们在一次次地遇到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搭建我们的幼儿园,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都是积极向上的一面,幼儿园的成功搭建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分享与交流,拓展建构经验

教师是幼儿游戏评价的支架,幼儿是游戏评价的血肉,评价的价值与否不单考验教师的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幼儿游戏的水平和幼儿对游戏的真正理解,分享记录就是对幼儿所进行的游戏的认可。

在游戏的最后,孩子们记录下了建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绘画了我的建构小故事,我把评价的舞台交给了孩子,只要孩子真正参与到了游戏的过程中,他一定会有很多的话想说,很多的经验想要分享给大家。

每一个儿童都值得拥有在以游戏为基础、注重经验的幼儿园成长和学习的机会!我们也知道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具有发展适宜性,我相信我们每位老师都在非常努力地制订游戏计划,为了保证游戏质量,我们会介入也会退出儿童的游戏。我们都相信,教师在儿童游戏中扮演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角色——让游戏无限地发展。

猜你喜欢

积木建构儿童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星钻积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留守儿童
有趣的积木
六一儿童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