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不听话的好孩子
——探索逆反心理学生的应对策略
2020-01-08徐敏芝
徐敏芝
(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 江苏江阴 214400)
一、案例
“老师,L 今天自习课上一直违反纪律,我提醒了他很多次,他就是不听,还不停地吵。”
“老师,L 一直说脏话。”
“老师,L 不穿校服。”
“L,为什么又违反纪律?”
L,有时,沉默不语;有时,甩手而去……
第一天军训时我就对L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坐如趴,行如虾,碎碎念,不看时。开学后,依旧如此,仿佛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很多老师向我抱怨这名同学,认为该生有问题。我几乎天天与他交谈,也让与他较好的同学相劝。L 一边应付我,一边我行我素。
于是,跟他妈妈交流反映。他妈妈的回答却让我很是惊讶。她说,她的儿子很乖很孝顺,街坊邻居都夸赞;他的儿子很文静,她反倒希望自己儿子能活跃些。我一度怀疑我们俩谈论的不是同一个对象。后来她跟我说起了孩子的一些事,让我对L 有了不同的认识与了解。
事件1:L 在家经常帮忙做家务。因为家里有个小作坊,有时看妈妈很忙,他立马会前去帮忙干活。
事件2:前两年,得知妈妈被查出得了癌症早期。L 几乎夜不能寐,甚至因此压力过大,得了白癜风。导致现在身上的隐私部位,有了白癜风的症状。时常会去医院就诊。
事件3:经过了解,L 与六年级的班主任感情非常好。
在我对L 转变观念后,我还找到其六年级的班主任,与她详细交谈。该班主任仍是对他满口称赞,不过对他进入初中后的表现也觉得迷惑不解。于是,我请求她抽空找L 多交流交流。
时间一天天过去,L 仍是这副样子,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转折点是在一次辅导课上。那节课,L 几乎一直趴在桌子上,懒洋洋的,手上软软地握着一本书。班内有另一个同学C 也是如此,被我提醒批评了。C 同学表示不服,说L 也不认真学习。我看了L 一眼,想到他的隐疾,就说:“他身体不舒服。”当他看到我“维护”他时,眼里流露出惊讶和一丝喜悦。
我感觉到有点走进他的心里了,于是经常找机会跟他聊天,跟他开玩笑,让他带学习较弱的同学。慢慢地,他开始喊我姐。等到相互了解后,他也感受到了我真切的关心,以及对他的肯定,开始主动找我谈心事。后来升入八年级、九年级,虽然不在我的班里了,还经常找我聊天,开心的事、烦恼的事也会与我分享。在学习上更用心了。
二、分析与对策
(一)了解学生,恰当对待
初一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和不断变化。他们在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引发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甚至产生不良行为。而这一切都是不可预测的。一方面,我可利用上下课时间,对L 进行观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其心理变化;另一方面,我时不时地不经意间找他聊天,通过聊天发现其反常行为的根本原因,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切忌盲目指责、批评学生或不尊重学生。
(二)动之以情,消除疑虑
青春期同时也是一个反抗时期,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个人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而L 吊儿郎当的态度也是他对现实消极反抗的一种表现:妈妈身体不好,爸爸脾气暴躁,自己患有难言的疾病,学习上压力增大。而对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且又正处于“反抗”时期的L 更是需要教师对感情的倾注。要淡化或消除他的逆反心理,我们不能采取简单和偏激的行为,而应做到以情动情,以心换心,如,我对L 进行作业方面的辅导,常常询问他妈妈的病情进展如何,和他谈谈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让L 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爱,从而对教师消除疑虑,真正从内心接纳教师、与教师做朋友并分享自身的忧与愁,这将有利于改变L 的逆反心理。
(三)创造条件,优化环境
家庭和学校要共同重视学生逆反心理问题。教师与家长要改变不适当的教育方法,控制消极因素的刺激。家庭中,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学习型家庭;我通过发手机短信、微信、电话和家访的形式对L 的父母进行沟通,试着改变L 父母的教育方式。通过一年的时间,L 的父母转变了很多,从L 的笑脸和其父母亲对我的态度上就能感受到。班级中我通过开展多彩的教育活动,为L 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L 处处感到是温暖、处处感到是关心。以此来克服他的逆反心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