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困境与优化

2020-01-08陈素娥

科教导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师生思想

陈素娥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2016 年4 月,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2]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地。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会议精神,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高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和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本文从高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意义、面临的困境和优化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 高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意义

高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既关乎整个国家的发展建设、安全稳定,也关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建设、健康成长,加强高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高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关乎国家安全稳定

意识形态是对一定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等客观实际的反应,其本质是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意志的思想表达,并为该阶级或集团所代表的利益服务,其具体表现在社会中的观点、思想、价值观念、道德、法律等领域。[3]主流意识形态以主流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带有鲜明的引领性和实践性,成为一定社会环境中重要的精神力量,充当着实践标准和实践目标的角色。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和互联网时代语义环境的日益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愈发呈现出多元性、交互化等趋势,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和交锋也愈演愈烈。由于意识形态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具有能动作用,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必然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判断、理想信念和生活方式。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关乎我国社会长久治安的维护,是各项事业稳定有序开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把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筑稳筑牢,强化其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作用,做强思想阵地,防止错误、反动和敌对思潮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入侵和渗透,这是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基础。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综合实力在精神上的一种表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选择和取向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底线。防范因意识形态入侵和渗透而引发重大社会风险,影响国家的整体形象和国际话语权。[4]

1.2 高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大学生自身思想建设

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结构调整,同时也引发了媒体传播格局的全新构建。新兴媒体凭借网络平台树立的后发优势,在网络空间中赢得一席之地,成为人们尤其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但由于网络信息选择的混乱、部分大众媒体职业信仰的缺失,信息传播缺乏“守门员”动摇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网络空间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服务意识的养成、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家执政基础的稳固。

2 高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面临的困境

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实际随之变化,众多思想潮流开始涌现,意识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高职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受到不良影响。

(1)言论自由语境下的话语争夺,削弱主流话语。高校师生群体,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活泼自信,对于个人话语表达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自由化诉求。由于网络空间所具备的广阔性、匿名性、自由性、社交性等特征,其在为高校师生的话语表达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稳定提出了挑战。网络社交媒体呈现出“去中心化趋势”,每个传播节点都可成为信息、思想、观念的传播元点,大大削弱了原有意识形态传播中心节点的话语权和权威性。网络空间中大量夹杂着复杂、错误、敌对的价值观念,必然削弱了“主流”的话语权,甚至造成了师生不闻“主流”、不知“主流”、不信“主流”的现象。

(2)学术讨论语境下的价值渗透,弱化核心价值。正常的学术研究和讨论具有中立、无国界等特性,但一些错误的学术观点或价值观念,在网络空间借用“学术讨论”的名号,对高校师生的学习、科研和思想进行渗透,大学生社会阅历也比较欠缺,容易轻信一些错误的学术观点或价值观念。

(3)去政治化语境下的意识强化,消解国家意识。近年来,互联网络空间中呈现出一系列泛娱乐化而去政治化趋势,弱化了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为公民政治参与服务的功能:一是互联网泛娱乐化特征应用占据高校师生大量时间,以致对于学习与参与政治的积极性降低;二是互联网中的极端、虚假、歪曲等信息冲击着高校师生的政治理解和政治信任,使得别有用心的势力容易利用网络对高校师生的政治表达进行操纵;三是网络空间的社交联系强度弱,陌生感强,政治参与质量、效率不高。

(4)戏弄调侃语境下的信仰打击,淡化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作为“精神之钙”,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空间充斥着泛娱乐、非严肃、非理性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但缺乏精神营养,而且扰乱正常、健康的网络氛围,甚至在潜移默化中腐蚀人们的精神大厦。网络信息传递的匿名性、隐蔽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各种反动思潮披上所谓“事实”的外衣在网络空间肆意横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治理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5)民主法治语境下的底线冲击,动摇执政基础。民主和法治作为现代社会政治建设的基本标志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空间应始终遵循其基本原则和政治立场。然而,一些所谓西方政治思想家经常打着“人权”“自由民主”的旗号,利用网络空间大肆宣扬与我国国情不相符的政治观点,影响了高校师生对于我国的制度与理论认同。同时,与互联网伴生成长起来的“网络新公民”,在社会视野、自我意识、权益维护及用网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大V 或境外媒体,借助民生、时政类话题,煽动大众情绪,引诱他们不断进行不恰当的所谓“维权”活动,形成所谓的“网络新公民”运动。

3 高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优化

高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多方面协同发力,才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3.1 培育专兼结合网络工作队伍

高校应培育和组建一支体系完整、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网络工作骨干团队,发掘培养专门人才。团队需与高校师生紧密联系,及时了解最新思想动态,应激及时。团队成员要有专员负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熟悉有关的大政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熟悉相关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同时在团队中引入各级师生代表、专家学者,发挥团队成员多元化、专业化的特征。

3.2 优化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平台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离不开网络宣传传播平台,要发挥高校本身的育人、教学职能,高校在重视技能培训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意识形态教育。首先,要重视日常教学环节,不管是线下教学还是线上学习,都应当有意识地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宣传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当中去。其次,做好媒介融合,要运用好热门、时尚、新颖的官方媒体与新媒体平台,打造高效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传播平台矩阵,加强平台之间的传播互动。最后,要注重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实现网络教育和现实教育的连接,通过举办特色活动,促成线上、线下的联动效应,形成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规模优势,在高校网络平台和现实平台都营造出符合核心价值观念的氛围,做好思想和信念引领。

3.3 创新意识形态宣传形式

好的内容如果晦涩难懂、理论性过强,其吸引力、感召力必然也会大打折扣。当今的大学生比较活跃,对直观、有趣、新颖的东西较感兴趣,所以,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宣传不能采用过去的灌输模式,要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宣传形式。

高校要增强网络文化产品意识、品牌意识,利用搭建的网络文化传播平台,创作和传播优质的宣传产品,将文化融入产品,用产品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形成品牌效应,提升网络思想政治宣传的影响力。首先,网络意识形态产品,应在选题和内容上具有思想引领、理想培育的教育意义,具备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美学色彩,同时要采用师生喜闻乐见载体和展现方式。要注重对宣传内容的综合管理,做好体系分类,将宣传内容产品形成体系,内容力求丰富,共同发声,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力;做好宣传内容的监控和反馈收集,了解师生受众对于宣传内容的评价,评估宣传效果,延续优质内容,不断完善内容;注重品牌效应,将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内容与产品汇聚,创立一定的品牌,不断提高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品牌的影响力,更加规范有序地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师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思想与“剑”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云作战”模型及仿真分析研究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