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实现路径探究

2020-01-08金少芬

科教导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思政

金少芬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盐城 22400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对于专业课程改革以及人才培育创新等工作发挥着积极作用。始终坚定思政教育的引领,可有效解决现阶段高校培育什么人以及如何培育人的这一本质问题。伴随国家对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视度提升,协同育人理念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提升,亦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1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现状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和理想信念还需进一步提升。当前,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开展中,其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仍然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错误思想,给很多学生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开展中的思维意识产生不良影响。如果缺乏正确的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和理想信念,也会使学生出现偏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给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而且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如果注重个人利益、以自我为中心,也会降低学生对教育理想信念和课程的认知程度,很难发挥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榜样激励作用和学习作用。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国家高校课程思政政策方针及相关制度背景下,虽然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并采用将专业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协同育人工作特点。但是过于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念停留在相关制度的传播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存在,未能融合案例范式、课程思政活动等方法,将协同育人工作与学生成长实际相结合,进而使传统教学模式和内容仍然存在局限性,降低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凝聚性。目前,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未能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方式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缺少将理论知识点与社会实践内容紧密结合,在落实协同育人理念方面缺乏力度。各部门在课程思政教育中,主要以自成体系、单独运行的管理方式为主,各内部系统在教学方面不够统一、考核制度不完善,从而难以更好将各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工作联系起来,导致高校课程思政多协同育人目标未能得到具体落实和执行。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平台,还需进一步完善。为加快课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必须优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平台,还要引导辅导员教师构建自身职能体系和责任体系的方式,推动协同育人工作全面发展。当前高校未能通过优化协同育人平台、明确划分职责等方式,为课程思政工作提供更多发展空间,普遍还是以单一的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为主,在全面融合发展方面存在问题。同时,辅导员班主任与思政专业教师之间缺乏互动,没有通过协同育人平台,从多角度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2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

一方面,课程思政育人可以推动高校教育工作现代化发展,满足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在党的报告中,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基点,并且通过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充分融合,培育学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学生们明确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提高报效祖国的能力。而且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将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充分落实到学习当中,积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精神,大力发展自我能力和素养,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承。二是增强思政教育工作实效。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效果是不乐观的,在专业教学和专业教育目标的制定方面,忽略学生理想信念和行为意识的培养,削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地位,过于表面化地进行思政教育工作,这对实现现代大学治理改革目标、增强思政工作实效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高校在协同育人理念下,结合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相关工作需求,大力建设课程思政育人工作,优化大学的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进而才能从思想方面主抓学生的学习意识,增强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的价值引导作用。

3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路径

3.1 工作者要树立正确育人观念

首先,突出思政课程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大力建设课程思政的工作,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做好当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加大对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宣传,完善以学校领导为基础的课程思政育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对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辅助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发挥二级学院党支部堡垒作用等方式,合理在协同育人理念下,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课程思政育人局面,进而构建属于高校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其次,以正确的育人观念,开展精品课程试点,尝试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并通过精选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等方式,做好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备课、听课、研讨等工作,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知识的互补,进而合理做好价值观引导与德育教育工作。最后,优化协同育人工作制度。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开展中,可以创建考核激励制度、监督反馈制度,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的考核工作,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还可以通过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反馈制度,构建常态化的思政课程反馈联动格局,做到对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施监管和监督,推动工作流程和内容的创新发展。

3.2 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一方面,加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之间的协调发展,并通过开展学习竞赛、课外实践的活动,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功能,增强学生对专业课与思政课学习的正确认知。同时,在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中,还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改善说教教学模式,要求专业的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并且根据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相关工作要求,完善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能力培养。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要为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配套相应政策和提供经费保障,积极通过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方式,落实好课程思政育人工作,还可以通过对辅导员团队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等方式,推动课程思政教育合力的形成,全面达到层层抓落实的工作目标。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中,还需要坚持守正创新为导向,打破传统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局限性,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打造灵活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协同育人工作水平。

3.3 优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平台

协同育人工作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思想与制度的统一,而且这也是协同育人工作的基础。同时,为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工作主体性,还需要优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和作用,以及实现对大量信息的全面处理和分析。各科教师和思政工作人员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和网络技术,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入对话。并通过构建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环境变化的复杂性特点,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进行引导,而且协同育人工作平台,也能为学生的学习工作带来便利,强化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认同。另外,在构建信息化平台中,也可以将新闻热点、教育科研、图书等内容融入信息化教育平台中,达到信息共享、记录师生任务的工作目标,也能切实合理地推动协同育人工作健全发展,防止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出现流于表面、不长久等一系列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协同育人理念下,学校与教育工作者均应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的功能定位,树立正确育人观念。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主要构成内容,对学生三观树立具有深远影响,高校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便是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与科学的三观。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转变传统育人观念,建设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优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平台,生成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高效完成当下思政工作目标,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