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2020-01-08王晶
王 晶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3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往往又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发挥教师队伍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作用,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人才。
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1.1 为人师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进步的需要。德为师之本,师以德为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目前,部分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缺乏对学生及教育教学工作应有的热情与责任感。教育部2018年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准确把握文件精神,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到“四爱”:爱祖国、爱学校、爱教育、爱学生。培养自己对学生的爱心与耐心,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国家和人民满意的教师。
作为当代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提出的“课程思政”理念,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结合起来,把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体会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懂得知识、增长技能的同时学会做人的道理。
1.2 认清自我,实现自身角色转变
教师的职业具有创造性,再丰富的教学经验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换代。因此,教师要学会学习,勤于反思,恒于研究,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当代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把最新学到的知识的道理告诉学生,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把教育学生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在新时代,教师充当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书匠”,而要将自己的定位转变为学习者、引导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式都需要适时进行改变。
1.3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实践决定认识,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能得到深化;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一定的反作用,认识会进一步指导我们更好的开展实践活动。在当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首先要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清晰的认识,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展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及目标,虽然说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看的是学生的主动性,但不对学生教育是行不通的。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光有先天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接受后天的教育,这种教育既包括知识的教育,还有对做人、做事、与人相处的教育。人各有长,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认识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都是不同,也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教师的教育要得体得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
同时,对学生的教育也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十分重要。要把专门的、正式的、全面的教育和家庭社会中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才能真正达到综合育人的效果。
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1 树立正确的平等观
平等是师生之间相处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水平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在教师教书育人,使学生获得知识、提升技能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获得了提升与成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学生的存在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提高教学能力,也正是学生的进步,使教师在思想上能感觉到加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先知和后知的关系,或者是在某一领域比学生先知,而学生的发展进步也是极为迅速的,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平等友好地相处也是正确的为师之道。
2.2 树立正确的个性观
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简单地把差异认为是学习成绩的好坏,每个人在个性特点上都各不相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做好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这是坚持“特色之美与各美其美”的体现,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的体现,更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体现。
2.3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处于教育两端的教师和学生也是如此。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教师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要认识到学生都会有进步。学习和做人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无法做到一蹴而就,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质变的发生。教师还要认识到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理解学生在进步中出现的反复现象,掌握学生发展阶段的独特性,把握关键时期,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搞一刀切,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有助于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1 提前做好教学设计工作
教师在课前做教学设计时需要想清楚这两大问题:(1)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出什么效果;(2)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出什么效果。对待每堂课都要想清楚这两大问题,再去着手做教学设计。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需要做到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教学资源丰富等。
反观现在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存在理念陈旧,模式单一,目标不明确,或者纯文字堆砌等问题。完备的教学设计需要包括前期分析、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总结升华、板书设计等内容。教学设计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提前做出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才能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3.2 通过趣味性激发学生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会更乐意投入到学习中去。增添课堂教学中的“趣”元素也考验着每位教师的智慧和职业素养,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入式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展开充分的讨论,再由教师逐步引导,这样会让学生有想听下去的欲望。即使是理论课程也要做到联系实际,把近期的一些热点话题引入课堂中,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上发生的种种现象,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上课要注重课程的导入,以精彩的开头吸引学生。作为教师,要换位思考了解学生想法和他们的的兴趣所在,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出作业题,将“游戏式教学”应用到课堂中,组织适合教学、适合学生的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3 将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也广泛地体现在当代的教学活动中,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都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在这里以微课为例,微课的内容是将学习目标聚焦在某一环节上,利用最短时间阐述某种现象或精讲某一个知识点,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作业题、典型例题等,微课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以此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巩固所学知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微课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讲授类、问答类、讨论类、实践操作类、演示类、实验类、示范类等。
教师要在认识微课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授课程的性质,选择适合自己教学的微课类型,把微课教学等信息化手段应用到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各个环节中,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完善,也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总之,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做到为人师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现自身角色转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在对待学生时做到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提前做好教学设计工作,不断学习探索增进教学效果的方法,在课堂中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同时将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中,打造新时代新型课堂,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