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析

2020-01-08翟婧伟

科学咨询 2020年4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大学

翟婧伟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

一、大学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显而易见由于当下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依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而就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际形势来看,如果想要降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脱轨于当下社会对大学生教育要求的可能,就必须要从变革和进步其教学方式方法着手。因此对“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式进行创新——用“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的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立体式融入各个学科成为了必走之路。也就是说对于在大学课程中占据重要比例的大学英语这个重要环节来说,应当适当地加入“课程思政”的内容以求实现在该课程学习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受其影响的目的。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我们都知道就目前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教师,大多没有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意识。一方面由于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践行使得教师大多对学生认识掌握英语知识和英语文化、提升增强英语语言交流技巧和应用能力更加重视;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作用和必要性。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使得学生的关注点大多也仅仅是通过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英语应用技能的强化训练来实现英语知识和技能的逐步提高并借此更好地应对四六级考试。因此必须要首先从大学英语教师开始便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是辅导员和政治教师任务和责任,自己也应当承担起身为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育人职责,否则学生难免“有样学样”不在意除了思政课以外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英语教材中西方元素过多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所承载的是所有使用英语的国家文化,所以自然而然在我们英语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被其所承载的文化和意识所感染,而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目的也不再是基础的英语学习而是被更好进行国际交流所取代,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就是进一步实现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相互渗透传播的效果,但就当前的大学英语教材所选择的内容而言——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远远比不上西方文化的相关内容。这就直接导致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所学习的内容西方元素远超于中国文化元素,因此自然而然该学科中学生受到英语语言文化和西方意识形态影响的程度更深,甚至加大大学生在道德理念和价值观方面出现偏离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可能,毋庸置疑这不符合我国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所应承担育人功能的要求。教材的西方元素过多也使得学生容易出现难以将中国文化进行有效表达而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这是极其不利于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实现平等双向传输的。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提升大学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和教育意识

一方面,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确保其充分认识课堂“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承担起所应承担的责任毫无疑问是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首要策略。通过教师自身对思想政治、先进思想文化等的学习来达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作用。这样便于教师作为一个文化践行者和传播者成为学生的榜样,并借此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核心价值理念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些潜移默化的方式有意识对学生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特别是习主席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引导,这有助于加深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并树立文化自信。同时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自己国家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对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

(二)合理设置大学英语课程和教材

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师顺利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而就目前英语教材中方文化元素远少于西方的现状来看,我们必须要走通过科学合理的重新编排和设置现有教材,实现教材中中国元素与西方元素的所占比例平衡的道路,可以适当性添加一些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中国特色阅读性教材内容。而在调整大学生英语课程设置上,最好要在常规性的英语课程设置之外添加一些能够拓宽学生英语知识视野的公共课内容,如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并借此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意识。另外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不能够忽视电子科技对大学生学习所能够提供的帮助,比如说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源。在对教材进行合理设置和更新时,要以提升其思辨能力为基础要求增强他们选择分析海量的信息中真实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应对网络信息中的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等的过度冲击。

(三)加强大学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从当前的大学教育实际不难看出: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育进行融合是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中的最有效方式。教师要做到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入日常英语教学的目的,如在讲到欧美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了解和学习找到二者之间的区别并举出相关的实际日常生活中可见的例子,可以是小故事也可以是从书本上看到或了解到的生活实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主动对本国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和客观分析。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英语知识视野,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本国政治经济体制等相关知识的兴趣,以此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以奠定学生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