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政热点播报让课堂“活”起来
——思政课开展新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的思考

2020-01-08邹连方

科学咨询 2020年42期
关键词:时政热点理论课

邹连方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是“三进”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进学生头脑的主渠道。源头有活水,渠道宽阔通畅,活水才会源源不断地流向远方,滋润万物。新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反映理论武装规律的科学命题,既是新时代对社会主义公民的要求,也反映了人民认识事物的过程。从“见”到“新”、再到“深”,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通过学习的快进度、创新的高速度和行动的加速度,真正实现学懂、弄通、做实。

新思想需要学生主动去接触、理解、接受、实践,这个过程并非在短时间能实现。如何让学生乐于接触、主动接受,并敢于实践,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2019 年上学期,我在任教的班级开展了课前时政热点播报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让学生主动担起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的重大责任,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一、缘由: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由观念框架、主要概念、基本原理、思维方式等构成。理论本身具有逻辑性、抽象性、思想性、知识性,如果就理论讲理论,不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就会造成理论语言与生活话语的隔阂,也会使学生对于理论课望而生畏,甚至感到厌烦,抱怨理论课内容没意思。我们通过调查也显示:72%以上的同学觉得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不会产生教学效果,甚至会让学生反感这样的课程,他们更喜欢课堂的讨论、视频观看、自主学习。有很长一段时间,思政课学习都是处于“说起来重要,学起来不重要”“教师激情澎湃,学生昏昏入睡”的尴尬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200 周年诞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习主席的讲话再次给了我们思政课改革的思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状况必须扭转。否则直接后果就是学生非但圣贤书没读明白,窗外事也一无所知,视野狭窄,能力低下。[1]

“缺乏理论的纯感情的信仰,会随着地位的变化而发生蜕变,而纯理论性的信仰由于环境的险恶和挫折容易发生动摇。”要让思想政治理论“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政热点事件无疑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源头活水”。每次课以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播报开头,能唤起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充满活力,有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头脑,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对当代中国问题及世界问题的深度关注、合理破解中发挥更为积极的引领作用。

二、做法:从强制要求到主动积极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政热点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关注、议论多且比较集中的问题,既有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有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如2020 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全中国、全球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发的讨论也是此起彼伏。

2019 年3 月,我在任教班级宣布规定:每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正式上课前,每班(合班上课)需要安排1 名学生进行时政热点播报,时间为1~3 分钟。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明确指出,上台播报的同学可根据表现将期末成绩加1~2 分。学生对于提高成绩感兴趣,但对内容的选择有偏差。在最初的几次课里,如谈明星效应、过年恐归现象等,甚至有错误观点与偏激言论。形式就是在网上摘录一两则新闻简讯。作为老师,对于学生的上台行为应持肯定、鼓励态度,引导学生选择符合主题的事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大是大非问题基本能做出正确判断,帮助学生树立主流价值取向。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部分学生养成了每日关注时政要闻的习惯,逐步树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学生在课前的时政热点播报时,不仅只叙事,如外卖小哥的诗词情怀、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还能较好地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评论,从现象看本质,知晓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原来要推辞谦让上台,现在能主动踊跃上台。有同学提出课前用1~3 分钟时间太短,时间应该更长些,以便把时政热点问题讲得更透彻。

2020 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全中国、全球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发的讨论也是此起彼伏。在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和全世界蔓延之时,学生们只能待在家中进行“网络学习”。我们的时政热点播报也发生了变化,要求每位学生拍1~5 分钟的视频,谈论疫情防控中的家国情怀、疫情防控中的青春力量等。教师在每次网络思政课前播放学生制作的视频,并鼓励其他同学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深化。从学生的视频和讨论中,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理解较好,也明确作为新时代青年肩上应承担的责任。

三、反思:师生共建课堂共享进步

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事实也证明,学生只有通过自身感悟建构的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并外现于行动。让学生播报时政热点,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教师的适时点拨、思想升华,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一种使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他们进入社会后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观察问题的方法,打下一个比较牢固的基础。这个过程,既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教育,也是对学生原来接受正确观点的强化和错误观点的纠正,更是与各种影响学生的错误社会思潮的一种争夺。我一直秉承一种观点:大学生舆论中不仅有正面的表达也有负面的消息和情绪,不回避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正确态度,化负面信息为正面引导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应有姿势。

通过时政热点播报,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学习运用、激发热情,实现天天见;学生以事例、热点将政治话语转化为群众话语、生活话语、网络话语,教师加以点拨、提升,学生获得新认识、拥有新本领、焕发新面貌,实现“天天新”;在教师激励下,学生认真学习教师课堂理论解读,自主再次深度研读新思想,进一步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念和信心,并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

从我的课堂实践来看,这种生成的课堂与预设的课堂有较大的差别,对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储备、课堂的驾驭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果教师把握不了,课堂就可能陷入浑沌的状态,反而会干涉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基于此,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每日关注时政热点,更要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理论成果。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调查、会比较。另一方面,现在的思政课老师大多是“70 后”、“80 后”,而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是“00 后”,年龄差也会产生信息间的语言不合、交流渠道不畅。思政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获取方式、语言表达方式等,学会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事实证明,通过让学生讲解、分析,也能促使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调整教学内容,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从开展课前时政热点播报的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须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如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应付了事;播报方式比较单一,部分学生选择在网上找一则或几则习近平出席活动的新闻播报;评论不到位,缺乏理论深度;学生的团结合作不够等。在疫情防控情况下,这种情况更加突出。所以,我打算在学生返校后继续强化时政热点播报的规范与要求,要求学生参与方式采用3~5 人一组的小组合作方式,加入小组与小组间的互评环节,播报的呈现方式除了传统“读新闻”外,鼓励学生制作PPT、微视频,甚至像新闻记者的现场报道、采访等等,播报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至10 分钟以内。将评价结果纳入思政课的平时考核,并增大所占比重。此举是为了提高播报的质量,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竞争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2-3]

新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就是让教学回归生活,教学内容“接地气儿”。用活时政热点播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时政热点理论课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热点
时政要闻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时政资讯
时政
热点
时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