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苯酚-氢氟酸混合物烧伤1例的护理

2020-01-08卢福长沈鸣雁

护理与康复 2020年8期
关键词:葡萄糖酸钙氢氟酸苯酚

卢福长,沈鸣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

化学烧伤是除热力烧伤以外的第二大烧伤原因,损伤程度与化学物质的性质、浓度、接触时间、烧伤面积及现场处理方式是否恰当有关[1]。近年来,随着新型混合化学物质如苯酚-氢氟酸混合物、硫酸-氢氟酸混合物、硫酸-萘混合物等的大量生产及应用,化学烧伤病例也有所增加,该类患者病情复杂,治疗护理难度较大[2]。苯酚和氢氟酸均属于高度危险的化学物质溶液,如经皮肤黏膜吸收入血可引起全身性中毒[3-4]。对于混合酸引起的化学烧伤,临床往往只针对主要致伤化学物质的治疗,而遗漏化学物质带来的中毒反应的预防,造成漏诊或误诊。2018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收治1例被苯酚和氢氟酸混合物烧伤的患者,经积极救治,未出现化学中毒的相关并发症,创面愈合良好,1个月后重返工作岗位。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33岁,因“左上肢、左颈部、左颜面及背部被化学清洗剂烧伤3 h”于2018年9月1日急诊入院。患者在工作时未戴防护帽和手套,不慎接触化学清洗剂(内含2.5%氢氟酸、10%苯酚、二氯甲烷),烧伤后现场立即用自来水冲洗约10 min,无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入院查体:体温37.6℃,脉搏53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2/79 mmHg;意识清楚,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角膜透亮;烧伤面积约8%,主要为左上肢、左颈部、左颜面及背部;创面局部红肿,有散在水疱,肢端血运正常。心电图:心率87次/min,窦性心律不齐。实验室检查:血钙2.4 mmol/L,血游离钙1.07 mmol/L,血钾4.56 mmol/L,血镁0.74 mmol/L,血尿素氮5.99 mmol/L,血肌酐61 μmol/L,血谷丙转氨酶11 U/L,血谷草转氨酶29 U/L,血二氧化碳分压35.6 mmHg,血乳酸1.0 mmol/L,血肌酸激酶240 U/L,血乳酸脱氢酶326 U/L,血肌钙蛋白T 0.003 ng/ml。到达急诊室后立即确认混合物中所含物质名称、浓度及剂量,予继续自来水冲洗创面20 min。烧伤后3.5 h采用数字评分法[5]进行疼痛评估,结果为7分,配合医生进行烧伤创面的紧急清创,床边留置导尿。烧伤后4 h予多途径补钙治疗(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5 g创缘皮下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口服液4 g口服)。烧伤后5 h收住烧伤病房,立即予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变化,定期监测血游离钙水平,予注射用磺苄西林钠4 g抗感染、每天2次,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化痰、每天1次,10%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2 g补钙治疗、每天3次,左侧颜面颈部及背部外涂创口愈合凝胶50 g,单层纳米银抗菌敷料覆盖创面,左上肢创面外敷纳米银抗菌敷料及无菌纱布后包扎,定期监测体温及创面渗液情况,预防感染,并做好会阴护理和心理护理。烧伤后7 h血游离钙为1.07 mmol/L,立即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烧伤后12 h,充分暴露患者创面,予隔日更换创面敷料,换药前肌内注射地佐辛注射液。9月3日查肝功能及各脏器未见明显异常,9月4日留取清洁中段尿培养后拔除导尿管,小便自解,9月6日创面干燥,愈合良好,情绪平稳,予出院,嘱出院后定时至创口门诊换药至痊愈。出院后1个月,护士电话随访,患者恢复良好,已重返工作岗位,无明显心理负担。

2 护理

2.1 快速洗消创面

沾染至皮肤、黏膜的化学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是引发化学中毒的根源,早期采取有效措施去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将化学烧伤创面转变为一般性创面,是化学烧伤合并中毒患者的治疗关键[6]。患者烧伤后3 h到达急诊室,接诊护士详细询问事件经过,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有无穿戴防护装置,烧伤物质的具体成分、浓度、剂量,有无吸入损伤,已经采取的清洗措施等。确认患者接触的是苯酚-氢氟酸化学制品后,立即将患者安置于室温24℃的清创室,床单上加垫无菌中单及烧伤专用棉垫,协助脱去患者上衣,俯卧于病床上,头偏向一侧,充分暴露烧伤部位,其余部位加盖棉被保暖,护士用流动自来水冲洗患者创面20 min,清除局部的致伤物质,减轻烧伤程度;冲洗后予更换床单,安置患者取端坐位,左上肢向前向上平伸,促进血液循环。准备清创包及换药用品,配合医生予外用等渗盐水反复冲洗创面,无菌镊子清除创面附着物,因苯酚难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予75%乙醇反复涂擦创面,最大程度减少残余苯酚的吸收。本例患者经及时、有效的创面处理,创面残余混合酸基本清除,减轻了对创面的二次烧伤。

2.2 落实多途径补钙治疗

氢氟酸不但对局部组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还可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吸收进入机体,与钙离子和镁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盐,并消耗体内阳离子,导致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治疗关键是尽快补充钙剂以中和渗入皮肤深层的氢氟酸[7-8]。烧伤后4 h由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合作落实多种途径补钙。责任组长完成创面给药,先沿左上肢烧伤创缘0.5 cm处皮下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5 g以封闭创面,阻止氟离子继续向深部组织渗透,再以10%葡糖糖酸钙溶液4 g湿润双层纱布后覆盖创面,每小时查看创面,若纱布干燥及时更换,若有新水疱形成,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疱皮干瘪后用无菌剪刀去除,以免影响药物渗透。责任护士选择右上肢粗直静脉行留置针穿刺,遵医嘱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并协助患者口服10%葡萄糖酸钙口服液4 g。10%葡萄糖酸钙为高渗性阳离子溶液,外渗可刺激外周血管和周围组织引起静脉炎,甚至组织坏死。注射前先予0.9%氯化钠注射液3 ml抽回血后正压封管,局部无硬结、红肿等静脉炎症状后方可给药,注射期间测量下肢血压,密切观察有无静脉刺激症状。患者入院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烧伤后5 h收治烧伤病房后,护士立即予3 L/min吸氧,持续心电监护,正确设置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报警范围,重点观察患者心律变化。烧伤后12 h开始口服10%葡萄糖酸钙口服液2 g,每日3次。因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中的钙可与纤维素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学物,影响补钙效果,入院第1天予低膳食纤维饮食,如豆类、肉类等,勿进食苹果、玉米、芹菜等粗纤维食物,每天上午及下午协助床边活动30 min。落实上述措施后,患者创面混合酸几乎未有残留,住院期间患者血钙无明显下降,血总钙波动在2.18~2.7 mmol/L,血游离钙波动在1.07~1.27 mmol/L,未出现严重低钙血症,未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大便正常。

2.3 预防创面感染

烧伤后5 h予左上肢创面外敷纳米银抗菌敷料及无菌纱布包扎,左侧颜面颈部及背部外涂创口愈合凝胶50 g,后采用单层纳米银抗菌敷料覆盖,并遵医嘱予注射用磺苄西林钠4 g,每日8时、16时静脉滴注,每6 h监测患者的体温和创面渗液情况,做好护理记录。住院期间予隔日更换创面敷料,换敷料时维持病室温度24~26℃,湿度40%~50%,使用洁净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通过等离子杀菌、高效静电吸附、化学催化反应等多重消毒技术,阻断通过空气进行交叉感染的途径[9]。换敷料后2 h关闭空气消毒机,更换床单被套,做好患者保暖后开窗通风。化学烧伤易致组织严重损伤,康复后形成瘢痕及出现功能障碍,需安置肢体功能位配合功能锻炼预防瘢痕形成。患者床单上加垫无菌中单及烧伤专用棉垫,每日更换,协助取右侧卧位2 h后再平卧位2 h,如此交替变换体位,左上肢垫枕头抬高30°,使肘关节处于功能位,前臂、腕关节处于中立位,促进渗液吸收,减少创面污染。住院第3天采集患者创面微生物标本,结果显示均为阴性,血清白细胞计数5.5×109~6.7×109/L,C-反应蛋白8.1 m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0.6%~70.6%,淋巴细胞百分比19.6%~24.4%,换药时创面愈合良好,无脓性分泌物,未发生创面感染。

2.4 预防苯酚所致早期急性肾损伤

苯酚属于细胞原浆毒物,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中毒后没有特效解毒剂,早期急性肾损伤是苯酚烧伤的常见并发症,尿液呈棕黑色,称为酚尿[10]。烧伤后3.5 h主管医生予床边留置导尿管,引流出黄色尿液500 ml,烧伤后5 h收入烧伤病房后立即予妥善固定导尿管,更换精密集尿袋,悬垂集尿袋于膀胱水平以下,每小时挤压导尿管,记录尿液颜色、量及性状,若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住院期间鼓励多饮水,每天9:00护士协助行会阴护理,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并遵医嘱采集血标本监测肾功能。住院第4天留取清洁中段尿培养后拔除导尿管,小便自解,尿培养结果显示阴性,住院期间血清谷丙转氨酶11~26 U/L,谷草转氨酶17~29 U/L,肌酐49~62 μmol/L,尿素氮3.61~4.4 mmol/L,尿液颜色正常,未出现酚尿和尿路感染。

2.5 操作性疼痛护理

剧烈疼痛和进行性的组织坏死是氢氟酸烧伤的特点[11]。烧伤操作性疼痛特指各种创面操作如换药、诊疗、治疗性干预、物理治疗等引起患者不愉快的主观感受[12]。住院期间,护士每4 h采用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包括疼痛分值、部位、活动状态、伴随症状,每班现场口头指导患者主动参与疼痛管理,学习数字疼痛评分法的使用以及深呼吸、听音乐等放松技巧。本例患者工作时意外受伤,烧伤后3.5 h急诊室清创时疼痛评分为7分。入院后1 d,患者静息时疼痛评分2分,换药操作疼痛评分6分,拆除敷料时伴有肢体发抖、面色紧张、不敢直视等恐慌情绪。遵医嘱换药前30 min予地佐辛注射液肌内注射,内层创面敷料用0.9%氯化钠溶液充分打湿后平行移除,改用亲水性银离子敷料,该敷料能有效减少Ⅱ度烧伤换药疼痛[13],并建议患者换药时可观看手机视频,以分散注意力。入院3 d后换药疼痛评分降至2~3分,仍畏惧换药操作,采用暗示疗法对患者的心理行为产生效应,如:“您今天看起来好多了!”“上午换药时,创口修复良好,已经明显变浅了”等,帮助患者坦然面对换药过程。入院5 d后换药疼痛评分降至1~2分,创面干燥愈合好,患者情绪平稳,能主动配合换药时的体位摆放。出院当天患者颜面部创面已愈合,剩余创面干燥,肢端血运良好。

2.6 心理护理

本例患者为混合酸引起的化学烧伤,为工作时意外伤害事件,烧伤导致的左上肢功能障碍以及颜面部形象破坏,严重损伤患者的心理健康。入院时责任护士即重点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发现其寡言少语、面带愁容后,予床边语言沟通,了解患者心中疑虑,向患者讲解烧伤相关疾病进展及预后,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治疗过程中责任护士随时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康复指导,主动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引导其倾诉内心想法,并会同病区内其他患者向其讲述治疗经历,传递正能量,消除其担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及时、持续的心理干预,住院期间患者情绪平稳,虽对创口换药时有恐慌、畏惧情绪,但仍能积极配合,出院后顺利回归工作岗位,无明显心理负担。

2.7 强化疾病知识和职业安全教育

出院前1 d,责任护士做好出院后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识和职业安全教育。患者出院后,护士每2周进行电话随访,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做好居家照护指导。烧伤后新生皮肤菲薄,局部可用温水清洗,嘱患者勿摩擦、抓搔,以免导致新生皮肤破损,引起继发感染;外出做好防晒,避免色素沉着;每周2次到医院换药中心处理创面。同时建议患者再次接受专业的化学物质使用安全培训,凡可能接触化学物质,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要求,穿防护服,戴手套、防护帽等,一旦皮肤黏膜接触化学物质,立即脱去污染衣物,就近使用流动水冲洗至少30 min,并及时就医。出院后1个月患者创面全部愈合,已重返工作岗位,能严格遵守职业安全管理制度。

3 小结

苯酚-氢氟酸混合物烧伤临床少见。护理要点:早期快速洗消创面;落实多途径葡萄糖酸钙给药,监测血游离钙水平;隔日更换创口敷料,预防创面感染;警惕酚尿,防范早期急性肾损伤;做好操作性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出院前向患者宣教疾病知识和职业安全防护要点,预防该类事件再次发生。

(致谢:感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王新刚副主任医师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葡萄糖酸钙氢氟酸苯酚
蛋壳制备羟基磷灰石及其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电位滴定法测定葡萄糖酸钙的含量
苯酚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脱氮性能抑制作用的研究
二氧化硅湿法腐蚀速率的研究
一种苯酚焦油中苯酚与苯乙酮的回收方法
葡萄糖酸钙制备的实验研究
制作雕花玻璃
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不良反应比较及护理
不同处理方法对瓷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
宝宝喝葡萄糖酸钙后拉肚子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