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不良反应比较及护理
2017-01-09冯金霞
冯金霞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不良反应情况护理措施。方法:将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00例需静脉应用葡萄糖酸钙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共出现6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0%,观察组共出现1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脉推注相比,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引发的不良反应相对更少,值得大力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推注;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不良反应;护理
葡萄糖酸钙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瘙痒、药物性皮疹或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其作用主要表现为消肿、抗炎以及缓解过敏。而临床中常常因为静脉推注给药速度过快而引发各种不良反应,降低的葡萄糖酸钙的应用效果。本文通过研究葡萄糖酸钙不同给药方式对降低不良反应的效果,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00例需静脉应用葡萄糖酸钙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男70例,女80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3.8岁;观察组男73例,女87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4.0岁。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将10mL 10%葡萄糖酸钙加入至40mL 50%葡萄糖注射液中,使用7号头皮针进行穿刺,连接静脉推注泵,调整泵速,控制在30min推注完毕。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将10mL 10%葡萄糖酸钙加入至100mL 10%葡萄糖注射液中,使用7号输液针进行穿刺,滴速控制在20~30滴/min。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前区不适、心律不齐、心率缓慢、全身灼热感、注射部疼痛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系统对本次研究中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以(x±s)记录计量资料并用t进行检验,若P<0.05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共出现6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0%,观察组共出现1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中注射葡萄糖酸钙应当加强护理措施,针对钙剂漏入皮下组织的情况应当尽量避免,做到一针见血,因为钙剂会使局部组织产生疼痛或坏死。针对药物流产患者在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后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询问阴道流血情况,若患者在注射过程当中存在头晕、头痛、胸闷等不适感觉,可调慢注射速度,检测脉搏变化,若不适症状改善不明显则立即停止注射葡萄糖酸钙。让患者保持平卧位,进行吸氧、心电监护等处理,若情况十分紧急,如出现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等不良反应则可以肌内注射阿托品等药物,通知医生及时进行抢救。
临床表示,正常人的血清钙量通常控制在2.25~2.74mmol/L,当给与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后,会提高血内钙浓度。钙剂针对抑制心肌细胞钠内流起到竞争作用,属于膜屏障,当血钙较高时,会加大膜屏障作用,抑制钠内流,从而降低心肌的传导性,加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钙内流,缩短平台期,加快复极速度,容易出现心律不齐或心率减慢,若情况严重会导致心跳骤停。除此之外,在体温中枢中调定点需要钙作为调控介质,从而有效调节外周血管。如果血液内钙含量骤然增多会对心血管或其他重要器官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容易引发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前区不适、胸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现象,部分体弱患者甚至会发生心室颤动或重度房室传导阻滞,若未给与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相关研究认为,葡萄糖酸钙采用静脉推注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但是采用静脉滴注方式,并将滴速控制在20~30滴/min,可是血钙缓慢升高,不会出现骤然升高情况,因此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相对较少。本次研究结果认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6.0%低于对照组11.3%,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会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上述研究结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