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感饮”系列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0-01-08周胜元

天津中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咽痛感染性竹林

任 明 ,付 鲲 ,周胜元 ,孙 晓

(1.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天津 300250)

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1],因呼吸系统感染引发的病症最为多见,由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包括急慢性咽炎和鼻炎等[2]。可见鼻塞、流涕、咽干、咽痛、咳嗽,易感人群普遍,且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3]。

中医药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具有毒副作用小等优势特点,研究显示中药可以抑制病原体,预防呼吸道感染或减轻症状[4],为保护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中医药预防医学的精髓——“治未病”理论是中医药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预防养生思想,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5],在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中,“治未病”的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的记载说明了疾病发病会有一定的潜伏期,在此阶段,邪气未盛,病亦未成,正是预防的最佳时机。中医药有丰富的“治未病”手段,其中“茶饮”是最为简便,备受历代医家推崇的方式之一。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记载:“贵在茶也,上通天镜,下资人伦。诸药为百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为预防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减轻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症状、降低今年秋冬季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叠加的风险、减少秋冬季疫情防控的压力和成本,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张伯礼院士根据多年临证经验及武汉疫情防控经验,结合四时邪气和儿童体质特点,根据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千金苇茎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清感饮”系列制剂,并经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进行临床验证。“清感饮”系列制剂,主要包括“清感春饮”“清感夏饮”“清感秋饮”“清感冬饮”“清感童饮”。

本共识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制订流程》[7]制订,并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报告规范》[8]的规则,由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组织中医、西医、药学和临床各学科专家起草,为医务工作者和在医疗人员指导下的应用提供指导。

1 共识制定方法

“清感饮”系列制剂是张伯礼院士根据多年临证经验及疫情防控经验拟定,经前期临床研究及同行专家多次讨论,“清感饮”系列制剂得到大家的认可,其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均有较好的疗效。“清感饮”系列制剂具有清咽润喉,疏风解毒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咽干舌燥证。也有预防季节性流感的作用。

在应用本共识时需充分考虑临床实际情况处理临床问题。

本共识将随着新的临床问题的出现以及循证证据的更新而予以修订。

2 共识适用范围

本共识推荐了“清感饮”系列制剂临床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适宜病症、介入时机、用法、用量、疗程、合并用药等,并说明了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本共识适用于临床中医师、西医师和全科医师,用于指导成人和儿童合理使用“清感饮”系列制剂防治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3 药物信息

3.1 “清感饮”系列制剂组成

3.1.1 清感春饮 药物成分:炒牛蒡子、射干、连翘、桔梗、赤芍、茉莉花茶等。防治建议使用时间:每年春季。

竹林是以生产竹材、竹笋及其他竹副产品等为目的的林木资源资产。竹林资源资产一般分为三类:(1)未投产新造竹林。该类竹林刚造林成功,尚未投产,成本明确。(2)投产年龄结构不合理竹林。由于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该阶段的竹林产竹量和产笋量波动较大,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才能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大小年竹林和花年竹林。(3)投产年龄结构合理竹林。该阶段竹林产竹量和产笋量都较为稳定。

3.1.2 清感夏饮 药物成分:广藿香、薄荷、炒牛蒡子、射干、桔梗、绿茶等。防治建议使用时间:每年夏季。

3.1.3 清感秋饮 药物成分:北沙参、桑叶、炒牛蒡子、射干、桔梗、菊花等。防治建议使用时间:每年秋季。

3.1.4 清感冬饮 药物成分:黄芪、虎杖、炒牛蒡子、射干、桔梗、红茶等。防治建议使用时间:每年冬季。

3.1.5 清感童饮 药物成分:炒牛蒡子、炒薏苡仁、连翘、桔梗、赤芍、菊花等。防治建议使用时间:四季均可使用。

3.2 药理学 “清感饮”系列制剂可明显减轻急性咽炎大鼠[9-14]咽部组织肿胀及充血情况,抑制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增多,增加淋巴细胞数目,显著降低白介素-1β(IL-1β)含量的升高;显著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单核细胞(THP-1)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IκBα、白介素-6(IL-6)和 IL-1β 释放;抑制 TNF-α诱导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提示“清感饮”系列制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以及显著的抗炎活性。

4 临床应用建议

4.1 适应症 适用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的咽痛、咽干、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15-18]。预防普通型感冒、流行性感冒[11]、急慢性咽炎、鼻炎等外感风热病症,春季宜饮用“清感春饮”、夏季宜饮用“清感夏饮”、秋季宜饮用“清感秋饮”、冬季宜饮用“清感冬饮”、儿童宜饮用“清感童饮”。

4.2 中医辨证论治 参照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19]、《上火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7年)制定[20]。1)主症:咽痛,咽干,咳嗽。2)次症:面红,牙龈肿痛,大便干,小便短赤。3)体征检查:咽黏膜充血、鲜红或深红,咽黏膜肿胀。4)舌象:舌红,苔黄。

证候确定:主症、体征必备、兼次症中具备至少2项,参照舌象即可诊断。

4.2.1 外感风邪,湿浊内蕴证 症见:咳嗽,痰黄或白,咽痒,咽喉不利,乏力,身有微热或无热,舌色淡红或偏红,苔黄。制剂:清感春饮。

4.2.2 暑热犯表证 症见:咳嗽,咽干或咽痛、痰黄;或发热、眼干、口渴,舌淡红或偏红,苔腻。制剂:清感夏饮。

4.2.3 风燥袭肺证 症见:干咳,少痰,咽干,咽痛,音哑,口鼻干燥,身有微热或不热,舌淡红或偏红少津,苔薄白而干。制剂:清感秋饮。

4.2.4 外感风寒、阳气不足证 症见:咳嗽,鼻塞,流涕,咽痒,咽痛,乏力,倦怠,气短,畏寒,舌色淡红或淡白。制剂:清感冬饮。

4.2.5 外感风邪,肺气失宣证 症见:咳嗽,咽干咽痒或咽喉肿痛,身有微热或无热,舌色红,苔薄白或薄黄。制剂:清感童饮。

4.3 服用时机 预防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季节性给予“清感饮”系列制剂,减少剂量提前预防,可以带来更好的预防效果。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和急性期,尽早给予“清感饮”系列制剂,遵医嘱增量治疗,可以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4.4 用法用量

4.4.1 给药途径 适量热水浸泡10 min后温服,可含口慢饮,徐徐咽下。每袋药可浸泡2~3次。

4.4.2 给药剂量

4.4.2.1 预防用量 成人按季节“清感春饮”、“清感夏饮”“清感秋饮”“清感冬饮”服用,每袋 3 g,每次1袋,每日2~3次或遵医嘱。儿童建议服用“清感童饮”,每次0.5~1袋,每日1次或遵医嘱。

4.4.2.2 治疗用量 成人“清感春饮”“清感夏饮”“清感秋饮”“清感冬饮”,每袋3 g,每次1袋,每日3次或遵医嘱。儿童建议服用“清感童饮”,每次1袋,每日2次,或遵医嘱。

5“清感饮”系列制剂安全性

5.1 不良反应 偶发轻度腹泻。

5.2 使用禁忌

5.2.1 慎用人群 遇冷腹泻者;3岁以下儿童。

5.2.2 禁用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对相关中药成分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5.2.3 注意事项 老人或者儿童服用时避免空腹饮用,治疗上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给药3日后症状不缓解请及时就医。

《“清感饮”系列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专家组专家组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吴 琦 雒明池 任 明 张智龙 张俊华

张朝晖 魏葆琳 朱振刚 刘 芳 赵振宇

宋新波 于洪志 周胜元 孙 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咽痛感染性竹林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思考心电图之177》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寻访竹林隐士
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吗
竹林野炊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在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喉咙痛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