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2020-01-08王明亚
王明亚
(天水市行政学院,甘肃 天水741018)
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也为甘肃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天水作为“一带一路”甘肃黄金段重要节点城市,中新南向通道、关中平原城市群、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的交汇点,为天水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加速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应抢抓机遇,突破天水发展的制约瓶颈,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天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实现途径。本文从天水发展的阶段性出发,对在新的机遇下天水对外开放的程度水平、政策支持、变化因素等入手,分析天水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途径。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天水对外开放的发展程度
(一)天水市对外开放政策支持
天水位居中国大陆腹地,甘肃省东南部,东接关中,南通巴蜀,西抵兰(州)青(海),北进宁夏,是陕西、甘肃、四川、宁夏四省通衢之地,具有广收兼容、辐射四周的区位优势,为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以来,天水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出现了政策机遇不断叠加,开放通道越来越宽的利好局面。《“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的明确定位,进一步提升天水等重要节点城市的支撑能力,重点推进天水等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建设天水装备制造业等物流基地。这就是说天水市的城市承载能力从国家层面需要大幅度提升,才能成为重要的支点城市,目前需主要提升交通运输能力,以装备制造业,物流集散为主要任务。在《甘肃省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工作方案(2018--2020)》中提出,推进通道和枢纽经济发展,构建“一中心四枢纽五节点”现代物流产业战略布局,将天水作为重要的物流枢纽。甘肃省《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着重强调,推进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增强天水的承载能力,建立向西向南开放战略支点,将天水打造成为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海陆双向开放水平,强化对新欧亚大陆桥国际经济走廊的战略支撑作用。甘肃省《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明确指出,发展通道物流产业,统筹兰州、武威、天水三大陆港和兰州、敦煌、嘉峪关三大国际空港及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兰州铁路口岸资源,进一步完善流通网络布局,加强多式联运,推进铁路联运、海陆联运。这些政策为天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从海陆空立体交通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使天水市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战略通道,为发展通道经济指明了方向。
(二)天水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基础条件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需要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网络要立体互通快速便捷。近年来,天水市按照“规划大交通、建设大通道、构筑大枢纽”的思路,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陇海铁路双线化,前线铁路运营里程达312 公里。特别是随着宝兰客专的开通运营,天水开始进入高铁时代,每天有42 对动车列车停靠天水南站,实现了天水和全国多个城市间的无缝对接,使天水实现了从概念上的地理位置枢纽向开放需要的“交通枢纽”升华。连霍高速公路贯通东西,十天高速向南与湖北、成都、重庆相连,公路通车总里程10453 公里。天水机场开通了直达西安、重庆、杭州、南京、天津5 条航线,并可通过西安、重庆两地中转国内多个城市。城区交通设施不断升级改造,县区道路联通畅达,乡镇村组道路网络不断完善。天水航空铁路公路立体交通网路正在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开放质量提供充分条件。
(三)天水城市功能布局逐步优化,产业整合优势正在凸显,城市竞争能力提升
天水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加速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使城市功能体系逐步合理完备。以秦州区、麦积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优化城市功能和竞争力的核心区域,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县区优势产业竞相发展,特色鲜明,产业布局合理。优势农产品基地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循环农业和高新农业不断壮大,形成苹果、花椒、樱桃、葡萄、蜜桃、核桃等“一县一品”的特色农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机械制造、电工电气、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材料、能源化工为主导的六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装配式建筑、军民融合、航空维修制造、大健康、文化旅游商品制造等五大旅游新兴产业正在积极培育。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增容、产业整合集聚效应正在加强。把文化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积极实施一批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智慧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开发休闲娱乐、户外运动、农时体验等旅游项目,引导特色小镇、传统村落、田园综合体加快建设,构建了有点连线、有线扩面网络辐射全域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城市文化品牌,城市竞争能力明显提升。
(四)商贸物流基础良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天水市作为甘肃省规划的六大物流枢纽和物流集聚区之一,现代化商贸体系发展迅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坚持以开拓市场和促进消费为抓手,深入实施“商贸活市”战略,着力打造陇东南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持续扩大,总额稳居全省第二,增幅位列全省第一。服务业和物流业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2017 年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3 亿元,增长8.5%。
天水市外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贸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华天、星火、海林、长城果汁等一批外向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培育出了“永红”牌集成电路、“海林”牌轴承、“SPARK”牌机床等一批名牌产品,外贸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现有外贸企业190 家,2017 年底,完成进出口总值37.8 亿元,增长18.17%,进出口总值居全省第四位。
与此同时,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天水市不断完善流通业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推进秦安小商品城、武山洛门蔬菜批发市场等县区商贸基础设施建设,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天水新驿站、陇东南区域商贸流通高地为目标,积极推进天水商贸城建设,目前有各类消费品流通市场290 处,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流通市场体系。目前全市有大中型建材物流批发零售市场4 个,果蔬批发市场5 个,农贸批发市场84个,物流企业350 家,其中交通运输类90 余家,货运从业人员4 万人,货运车辆1.7 万辆,市场流通类物流企业200 余家,市级快递企业22 家,物流快递企业80 余家,其他类型物流企业70 余家。依托天宝、天定、十天高速公路节点,在秦州区、麦积区、秦安县等重点果品产销大县(区)建设了一批冷链仓储物流企业,建设多个物流园区和派送中心,物流集散地进一步巩固。外贸进出口额不断增长,南向通道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2018 年天水首批190 吨、鲜苹果通过南向通道货运班列出口至泰国、新加坡和孟加拉地区。大力开拓中西亚、中东欧、非洲等新型市场,电子电工、机械制造、特色农产品、清真食品出口规模不断增长,2018 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33.1 亿元,同比增长18.6%。
(五)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近年来天水市在光网城市、电子政务、工业园区信息化、社会管理创新信息化、城市交通信息化等10 大领域积极推进,加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产业加快融合,组织实施总投资12.92 亿元的12 个信息产业重点项目,组织2 个项目申报工信部2018 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项目、1 户企业的“工业APP 解决方案项目”申报工信部制造业与工业化物流产业加快融合,初步形成了物流业与制造业、网络信息等联动发展的局面。“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进展顺利,全面完成电信普遍服务试点1318 个行政村宽带网络建设任务,数字交通、平安城市等方面成绩显著,天水信息数据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目前全球通全球购跨境电商平台成为甘肃省首家通过测试的跨境电商平台。已建成1 个市级电商服务中心,7 个电商服务站,2226 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占行政村总数的89.36%。全市各类电子商务企业530 多户,网店6450 多个。2018 年前三季度电商交易额30.8 亿元,同比增长20%,提高了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天水的“烟铺模式”“秦安模式”“清水模式”等有地域特色的电商新模式,在省内外形成了较好影响,电商扶贫已成为贫困村精准脱贫的重要渠道。
二、提升天水对外开放水平的面临的制约因素
天水市的对外开放水平正在逐步提高,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趋向良好,但要做大做强通道经济,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仍然面临着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一)交通网路还不完备
省际、区域间交通干道单一。联通经济区域间的主要干道单一,铁路仅有陇海线和宝兰客专,南向铁路还未建设;高速公路仅有连霍高速和十天高速公路运行,秦安、清水、张家川三县还未通高速公路,交通网路大型集散能力较弱;民航仅仅开通了飞往南京、西安、重庆、天津等城市航线,航班频次少,运输量小。内部网路还不通畅,目前县区、乡镇路网建设与城市相比有所滞后,特别是站点、园区、市区等功能区域与农业、工业、景点等产业区道路衔接不顺畅,部分区域公路网路结构不合理,技术等级较低、通行条件较差。交通站场建设滞后,城区客运站点功能不齐全,脏乱差状况明显,交通安全存在明显隐患;货运场站功能体系和综合服务能力不足,农村客货运起步晚。站场体系各节点相互衔接不合理、网络体系不完善,无缝接舶能力较弱。
(二)物流产业发展不充分
物流经营主体还处于起步水平,专业化、组织化、集约化、信息化程度较低。核心竞争力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专业能力强的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严重缺乏。物流管理方式、组织技术、服务流程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不足,总体上呈现出高端物流市场供给不足,低端物流市场竞争无序、城市物流相对集中、农村物流覆盖面小、最后一公里梗阻的状况。物流基础设施滞后,货运站场、货运企业结构单一,功能互补性不强,货运车辆和物流设施的标准化程度低。规划的部分重点物流园区建设进度缓慢,已有的物流园区主要服务于商品流通和简单的商贸往来,针对天水装备制造业、特色农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物流服务能力弱。
(三)信息数据产业发展进程缓慢
基础网络建设还不完善。网络覆盖程度和接入稳定性不高,站点、景区等重要人流集散地开放网路建设还不普及,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亟待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仍在起步阶段。基于产业商品、交通物流、市场主体、社会服务等建立的数据平台、移动应用较少,涉及面窄,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滞后,信息资源开发不够,缺少加快平台搭建、信息填充、信息采集的有力措施。信息数据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行业对信息数据利用不重视,各产业间信息数据对接不充分,缺乏对资源配置、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数据深入分析和研判的能力,大数据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四)周边环境竞争压力大,比较优势下滑
政策优势较小,资源分流严重。国家和省级层面发展规划重点围绕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心城市西安和甘肃省省会城市兰州展开,天水虽有覆盖,但涉及到政策、资金等,在倾斜上面明显不足,再加上自身原因,大型人流、物流、资金流基本不以天水为主要目的地。天水有成为“发展飞地”的倾向。产业规模小,同质化竞争大。由于陇东南地区地理条件相似,天水与周边地区农业相关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农产品同等气候条件品质、特色、包装销售不及西安等平原地区。天水传统工业升级缓慢,受土地制约、配套滞后等因素影响,现有企业规模难做大,难以引进大型企业落地,西安、兰州都是省域城市主角,有光环笼罩,商贸服务业发展强劲,已经占领陇原大部分资源。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宣传推广力度不大,品牌也不响亮,与西安,敦煌等著名旅游目的地的相比差距较大。
三、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策略和重点
当前,天水应紧抓国家及甘肃省重大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调整发展思路,在交通、物流、产业发展、区域合作中加快发展速度,努力把天水建设成为交通发达、产业丰富、资源富集的经济大通道,内陆型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一)转变对外开放模式,调整产品及市场结构
1.加快对外交流合作,提高经济发展外向度。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关中平原城市群和中心互联互通南向通道,依托伏羲文化旅游节、西交会等重大节会活动,充分利用区域合作组织平台,调动各方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同周边城市在重点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强协作关系,从政策、利益、供需等方面加强与通道沿线和经济群之间的对接,通过投资互动、商贸对接等,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扩大合作空间。
2.创新合作交流形式,实施市场多元化发展。积极开展区域和通道产业调查研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积极探索创新交流形式,为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探清道路。积极参与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论坛、关中—天水经济区市长联席会议等区域合作组织,加强与丝绸之路国际国内合作展会、“丝路论坛”“丝路博览会”“兰洽会”“津洽会”“中国进口博览会”等平台的合作交流,重点在经济、文化、旅游工业、农业等方面加强对外合作。加快建立区域行业联盟,加强和周边城市的产业对接,开展技术合作,提高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合作。
(二)扩大产业规模,开发特色优势产业
1.加快天水特色新型产业体系构建。鼓励支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全面改造提升轻纺、机械、电器等传统产业,提高主导产业产品的质量。充分发挥华天科技、长城电工、电传所、众兴菌业、岐黄药业、华建新材料等在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扩大优势产业规模。通过优势联动,强弱互补,合作发展,建立星火机床、长城电器、华天电子三大产业园区。
2.鼓励支持重点开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果品产业“五大特色基地”和蔬菜产业“一区两园三基地”,以及畜牧产业“四大养殖基地”的建设,利用天水市特有生态资源,在提高农产品品质、建设冷链物流、打造特色品牌上加大力度,与此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行更多绿色、无公害、有机和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农产品的开发认证,充分运用天水农副土特产品资源丰富的特点,如秦州大樱桃、花牛苹果、武山韭菜、杂粮、甘谷辣椒、脱水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协调指导等措施给予大力支持,真正发挥农产品的龙头作用,使天水特色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3.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应充分利用天水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独特优势,树立推广“羲皇故里”“石窟走廊”“陇上江南”“始祖文化”“温泉养生”等旅游品牌,推出健康游、文化游、特色生态游等旅游项目,同时,在改善交通、通信、住宿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中加大力度,探索与西安、敦煌对接长线旅游线,加强旅游景点环境保护,吸引外来游客,增加旅游收入。
(三)加快构建立体交通网络
统筹加快规划铁路、公路、民航等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在铁路建设方面,宝兰高铁已全线通车,加快了西安—天水—兰州客运速度,但是天水与其他周边城市的铁路交通网还没有完全建设起来,所以,应加快推进天水—陇南(天平铁路南延线)建设,加快连接兰渝铁路,积极推动兰州—天水—汉中铁路建设等项目建设,形成以天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十”字形铁路运输体系。在公路建设方面,继续推进平凉—天水以及天水北绕城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加快秦州区通往天水各县区国省公路及县乡公路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快优化景区道路建设,构建连接秦州、麦积、三阳川(国际陆港城)的内一环线和连接各县区的外二环线,促进区域内路网由树状路网向“网络型”路网的转变。在航空建设中,加快开通东西天水—成都、天水—张掖、天水—敦煌等城市航线,积极拓展对外航线,尽快谋划国际口岸建设。推进天水军民合用机场(中梁空港城)迁建,着力提高空运能力,拓展航空服务。在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中,首先需优化城际及城市公交体系,增加线路,做好城际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积极推进有轨电车和旅游示范线路建设,优化城市交通服务,促进城市各要素之间的便捷循环流通。站场建设方面,启动天水铁路中心枢纽工程和天水铁路西站工程建设,配套建设高速铁路站点,加快旧有站房扩容改建。继续推进天水高铁南站、天水西客站、麦积客运站、公铁联运站、物流中心等客货运枢纽项目,加快连接民航、铁路、公路、城市公交等各种方式的城市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优化内部交通组织,打造高效便捷的换乘体系,实现客运的“零距离换乘”和货运的“无缝隙衔接”,形成集公路、铁路、民航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体系,为发展通道经济提供交通保障。
(四)打造现代化物流中心
进一步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在甘肃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园区中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加强大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批发市场建设。拓展铁路公路多式联运等物流模式创新,形成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1.建设通道节点物流重要枢纽。要加快天水三阳川国际陆港建设,全力推进铁路物流中心、公路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 型)、电子商务产业园、农产品深加工及冷链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着力将甘肃(天水)国际陆港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和中新南向通道重要的林果、蔬菜、中药材转运存储和集散枢组、关中平原城市群由东向西拓展的桥头堡、西部地区重要的陆港服务口岸、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物流配送基地、陇东南电子商务仓储分拨中心、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港。
2.打造国际通道东南集散地。增强周边省市服务对接,积极对接本省及周边省份省级物流公司,依托国际陆港城的建设,探索物流网络的设立,打造特色物流平台,让周边城市的优质农产品和工业配套产品在天水集结外运。与此同时,要加强资源整合,承接出口订单。通过南向通道与中欧班列等交通运输网进行对外贸易接洽,并利用班列相通形成海外及中东部地区物资向西覆盖的进口商品分拨集散市场,实现内外双向联动。
3.完善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加快装备制造业、生态农业及绿色农产品加工等现代物流基地建设。根据天水产业发展特点,探索设立动态物流站点,鼓励建设乡镇、村组运输服务站,扩大物流覆盖面,形成以物流园区为中心、各物流站点广泛分布的网络体系,满足物流服务需求。整合改造优化现有物流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资产重组等形式,争取发展更多市级、县级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鼓励本地物流企业在中东部地区建立物流基地,支持外地物流企业在天水设立物流中转中心和货物集散地。鼓励多元化投游资主体进入天水物流服务市场,积极引进国内外龙头物流企业特别是局域总部型物流企业人驻天水。
(五)组建创新型人才队伍
1.创新人才管理方式,促进人才双向流动。组建创新型人才队伍,既包括研究人员又包括管理人员。通过区域协同和通道交流平台,创新区域内人才培养和交流形式,在天水大中专院校加强天水地区经济文化等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加强天水师范学院及各职校与天水各企业的务实对接,加快培养满足区域内产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使天水成为人才培养、劳务输转的重要基地。
2.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完善麦积山坛平台建设,在天水师范学院、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等单位挖掘一批长期从事天水地域经济文化研究的专家,通过外出考察调研等形式,争取相关研究成果在天水转化和实践,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建立专家咨询长效机制,对部分领域的重点问题加以协议咨询,为天水经济社会建设建言献策。
3.调动现有人才积极性。在不断引进高端人才和专业团队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好已有的人才优势,加强人才绩效管理,营造活跃的干事创业氛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为发展通道经济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