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引导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与实践
2020-01-08谢飞亚
谢飞亚
(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13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 1972)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且不会自学提高、不会自寻信息的人。”5G时代已到来,网络的便捷,信息的爆炸,海量的资源,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课堂不再是人们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唯一方式,中职教育只有结合时代发展,适应信息技术变革,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作用。
1 “问题引导”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教学以老师的教为主,通过教师的教学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掌握着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是知识的接受对象;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就是教师讲授,重在知识的接受、识记、存储、输出,记忆是重点。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 Barrows教授1969年在医学教学中首次提出的应用,“问题驱动”是关键,因而带来了教学效果的可喜变化。我国最早提出“问题引导”教学思想的是张楚廷教授,教学即“解答问题-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学着问、学会问。
学和问密不可分。学习就是接触-了解-怀疑-质问-解答-产生新的疑问的螺旋上升循环过程。学习和提问,在学中问,问中学,这才是学习应该追求的目标,有对知识的积累,更有对知识的创新。所以我们的教师不能简单灌输,而应该用问题去引导、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多想多思,进而探寻出问题的答案,更要引导学生自己能够在教师的问题上产生新的、自己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会问、善问、能问、爱问,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通过教师的问题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语文课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活动,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知识,积累新的经验,形成新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从外界存储到记忆中。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不存在单纯的某种智力和达到目标的唯一方法,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掘各自的大脑资源,这种为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利用原有的知识储备,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提出新问题、回答产生的疑问或探索某个新知识点,此学习过程都需要利用学生自身的智力优势和已有的专业素养,开创性地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 设计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
混合式、多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将“问题引导”理念融合到语文教学和学习中,主要包括问题引导的课堂教学、问题讨论的在线学习和以小组学习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3个教学环节;利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语文课程课堂教学,其中的超星网络平台的资源区和课堂问题讨论区发挥各自不同的教学功能;采用考试试卷成绩、师生互评成绩、学生互评成绩形成多元评价调控教学过程。
(1)各个环节分工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课堂教学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问题启发式教学)、超星平台以“学生提出问题—全体师生讨论”为主(问题拓展)、学习小组则以“学生互问—学生互答”为主(问题探究)。
课堂上,教师启发式教学,示范性演示,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的指导,通过问题的讨论、解答,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学则通过超星平台进行展示、汇报和交流。以问题驱动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一环扣一环,一步一步推进,师生、生生互动鼓励相结合的学习循环过程,产生了学生自我学习的内动力。
(2)网络教学平台凭借校园超星平台构建,教学资源的提供及教学活动的支持均可在平台上实现。在超星平台上教师可以创建不同的学习栏目,比如课前预习资料、相关背景材料、影音视频链接、专访专栏、线上线下作业、测试题库等,发布信息、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各项教学功能均能实现。
(3)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依托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的多元评价,35%由课堂教学给出、35%赋分在线自主学习、学习小组活动评价分值的10%、期末试卷笔试评价最后的 20%。分别从学生在课堂教学环的表现、学习小组的贡献、个人的学习收获和进步进行评价,从而有效避免过去只以考试成绩决定学生学习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
3 教学模式的实践
2019年春季学期,笔者以高淳中专校18酒管1班 22名学生为样本,对中职语文第三册进行了“问题引导”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上课前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及本学期语文教学进度安排,设计18酒管1班的语文教学方案,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愿组建一个4~6人的学习小组,并推荐一名小组长。各小组组长负责协调、管理、监督、评价本小组的学习,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组织。教师在课堂上相关问题引导下进行语文课教学,包括基础问题(作家、作品、字词积累)、渐进性问题(文章主旨、文章脉络、文章特色)、拓展问题,每节课、每部分都有相关的“问题包”,只有明晰、通俗易懂问题才能使学生得到启发,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主要是在超星平台完成,在平台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参与老师的问题作业讨论,学习相关资源,或者分享自己搜寻的学习资料、学习心得体会,自主学习一般课后或课前10min。各小组可以根据教师教学内容及小组特长、爱好、困难之处自拟或教师指定,例如可以就课文某个观点进行总结答疑,或者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归纳,相关学习活动材料(文字、图片、视频、PPT等)都要上传到班级课程平台上。
4 实测教学效果
通过校内语文组教师听课、班级学生调查问卷、部分学生座谈会、与学生个别交流、小组及个人学习总结、班级学习微信群实时反馈、月考、期末考试等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问题引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了多种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团队学习能力。阶段性的自主学习汇报和学习小组活动展示深受学生的欢迎。相关问卷调查显示,52.8%和79.4%的学生认为这两个环节对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反馈,过去都是被提问、要求回答问题,现在是自己主动问问题,问完老师问同学,问完同学问自己。过去上课记笔记,现在上课唇枪舌战热闹非凡。胆子变大了,嘴巴能说会道了。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到,积极参加讨论互动的学生有62.6%,55.8%的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完成学习平台上的问题作业并提出自己的新问题。在本学期,平均讨论超过20条/人。
基于超星平台的问题引导教学模式,建立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通过问题的传递,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塑造了学生的批判思维,从而让学生获得思维交流与碰撞的享受,使学习不再是单一、单向、单边活动,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激励和训练过程中,在相互多元评价中,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专业素养,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教学不再沉闷,学习不再被动。
5 教学模式反思
5.1 夯实教学理念,抓好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是筋骨,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必须及时学习,不断更新理念;教学模式是皮毛。我们不能舍本逐末,为了形式而搭空架子、花架子,否则既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不能对教学起到积极作用。教师需要付出心血和智慧,设计适合平台操作的教学方案设计。
5.2 课程信息化的意义
时代、社会的信息化必然促使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都将受到信息化的影响和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必将受到影响而产生改变。现在的学生具有很强的信息接受能力,个性也更加的鲜明。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虚拟社交和娱乐手段的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教学结合的新课堂更受学生欢迎,学生表现出的兴趣更大,学习效果更明显,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升也更快。
传统意义的课堂教育、学校教育在信息化的冲击下,不断拓展,不断开放,使得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加个性化,也更有利于团队化学习,传统师生问答演变成网络学习平台的师生、生生的问答、答问,传统与网络,传承与创新,相得益彰。
5.3 教师提问能力提升
问题引导思维,探究贯穿过程。教师依据课标及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提出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教师如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如何将“问题引导”与混合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评价方案如何才能全面、系统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掘和巧妙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