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两区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途径及对策
2020-01-08陈劼
陈 劼
(黑龙江省农村能源总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6)
2017年,国务院明确要求各地用3年时间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下达黑龙江省“两区”划定任务16670万亩(1hm2=15亩),占全省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99.4%,是全国“两区”划定面积的1/6,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10970万亩(玉米6200万亩、水稻4670万亩、小麦100万亩),大豆生产保护区5700万亩。为了更好地实施”两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证国家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解决“两区”秸秆禁烧问题,促进”两区“秸秆综合利用。
1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水稻、大豆、玉米3种农作物的秸秆资源众多,占据省内秸秆资源的绝大部分,近年来,全省组织实施了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能源化、秸秆工业化和秸秆基料化五项综合利用重点工程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村秸秆使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1)相关企业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仍需继续提高。由于省内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建设起步较晚,所以相关行业标准和市场并不健全,导致综合利用企业多数以中小型规模为主,缺乏相对数量的龙头引领,进而实际工作水平不高,无法高质量地满足农业需求。(2)部分农民秸秆焚烧意识仍需提高。经过近几年的宣传引导,并从多角度为农业从业者提供了解决的方案与措施,黑龙江基层政府与广大农民已经具有充分的认知,但由于部分农户自身意识缺乏,并且对于现代化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所以在处理过程中,依然可能存在农户选择在田间进行焚烧,导致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3)秸秆还田工作规范性仍需提高。秸秆还田是农村处理秸秆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群体为了自身利益着想,盲目减少投入,或是在秸秆并未腐烂时就开始进行播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作物产量。(4)秸秆资源利用途径不多。由于秸秆回收费时费力,并且所产生的效益相对不高,而对秸秆具有需求的企业受市场经济效益影响不是很多,所以部分农户在秸秆综合利用当中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2 有效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
秸秆综合利用对缓解黑龙江省内空气污染问题,提高生物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为了能够提高各界的工作效率,增强工程开展期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则需要进一步对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进行指导,宣传秸秆综合利用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奖惩机制的建设,提高农户违法成本的同时,激发农户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配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农村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弥补农户本身的知识缺陷,提高农户秸秆回收利用意识与工作效率,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当指派专业人员在农村设立站点,以便于农户随时进行咨询。
2.2 完善技术体系
虽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势在必行,但在实际落实当中依然应当采取层级机制推进,提高工程的稳定性与可行性,所以应当从两方面入手,通过完善秸秆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体系以及推进试点建设方式,加强各个区域秸秆综合利用实际效果。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应当不断提高秸秆回收处理技术水平,通过发展秸秆加工制造业,提高农村回收秸秆效率,增加秸秆附加价值,并有助于当地农村经济水平发展。其次,试点的建设应当符合当地实际需求,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付诸现实,通过实践验证,大力扶持秸秆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机制,切实提高秸秆试点的实用价值。
2.3 加大投入力度
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应当以政府为主导,吸引本土与外来企业共同入驻和发展,才能拓展资金渠道,提高技术研发和转化效率,所以在强化现有的财政资金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还应当进一步鼓励商业银行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贷款业务,尤其在秸秆肥料化、能源化等工程项目当中,确保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能够不断创新,秸秆回收再利用效率持续提高,尽早实现资源利用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3 结语
加快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的落实,不仅能够有效改善黑龙江省内农业发展现状,提高农户自身生产和经营水平,更加有助于黑龙江省内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契合国内所推行的环保、生态理念,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走向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