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乡县幼龄茶园控草技术应用

2020-01-08文锦圆陈志龙肖斌

中国茶叶 2020年8期
关键词:幼龄茶苗间作

文锦圆,陈志龙,肖斌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712100;2.西乡县茶叶技术推广中心,723500

西乡县位于陕西南部,汉中盆地东部,介于东经107°15'~108°15'与北纬32°32'~33°14'之间,属于我国江北茶区,种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异,自古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集散地。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乡县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产茶大县,2019年底,茶园总面积达到2.3 万hm2,总产量1.6万t,一产产值20.2亿元。

西乡县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区,全年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4.4℃,年均降水量1 100~1 200 mm,平均蒸发量457.2 mm,平均年径流量23.59亿m3。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水、肥沃的土地,为杂草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茶园中杂草生长的速度很快,极易产生草害。

近年来,西乡县大力推进茶园基地建设,每年约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600 hm2。幼龄茶园蓬面尚未形成、冠面覆盖度较小,土地裸露面积大,较成龄茶园更易滋生杂草。杂草与茶苗争水、争肥、争空间、争阳光等资源[1],严重影响茶苗的成活和生长,必须加以控制。无性系茶苗没有主根,根系分布较浅,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较弱,抗逆性较差,如若除草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茶苗死亡。因此,幼龄茶园的杂草防控又是幼龄茶园管护的一大难题,本文将对西乡县茶园杂草种类、控草方法、存在问题等进行详细叙述。

一、西乡县茶园杂草多样性分析

经调查发现,西乡县茶园中的杂草主要有牛筋草(E.indiaca)、看麦娘(A.aequalis)、球序卷耳(C. glomeratum)、小蓬草(C. canadensis)、救荒野豌豆(V.sativa)、弯曲碎米荠(C.flexuosa)、节节草(E.ramosissimum)、问荆(E.arvense)、狗尾草(S. viridis)、鹅肠菜(M. aquaticum)、苦苣菜(S.oleraceus)等,涉及29 个科60 个属66 个种(变种)(表1)。

从对茶园危害程度来看,主要有小蓬草、牛筋草、马唐(D. sanguinalis)、婆婆纳(V. didy⁃ma)、繁缕(S.media)、刺儿菜(C.setosum)、狗尾草、藜(C.album)、鹅肠菜、苦苣菜等10 种危害较重。春季茶园主要杂草有小蓬草、鹅肠菜、婆婆纳、看麦娘、繁缕、刺儿菜、藜、球序卷耳、弯曲碎米荠等。夏秋季茶园主要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苦苣菜、狗牙根(C.dacty⁃lon)、艾(A.argyi)等。

二、幼龄茶园防草控草措施

目前,西乡县幼龄茶园防草仍然以人工与机械除草、间作和化学除草为主,茶园覆盖等其他方式为辅。

1.人工除草和机械除草

人工除草是通过人工拔除、割刈、锄草等措施来有效防治杂草的方法,也是一种最原始、最简便的除草方法。有3 个方面的主要措施:一是用手工拔除(带草根)在茶树树干周围和缠绕在茶树树冠上及茶丛间的杂草,主要针对打碗花等藤蔓型杂草和酸模、苦苣菜、蒲公英等一年生或两年生杂草;二是用刀割除或锄头刨除生长在茶园畦面、梯壁、路边、水沟边等空地上与茶树争光争肥的杂草;三是用锄头挖除茶园树冠内和畦面上的牛筋草、蕨、小蓬草等深根恶性害草。

由于西乡县茶园多建在山地,茶园立地条件较复杂,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此类方法是西乡县茶园控草的主要措施之一,控草效果明显,但劳动强度大,耗时耗力、成本高,持续控草时间较短,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不断转移,越来越多的山地茶园由于缺乏劳力而出现草荒严重的现象。

机械除草是在作物生长的适宜阶段,根据杂草发生和危害的情况,运用机械驱动的除草机械进行除草的方法。目前,我国茶园专用除草机械研发较少,很多仍处于试验阶段[2]。茶园机械除草主要是利用耕作机械进行中耕除草和深耕灭草,其省时省力,除草效率高,防控效果较好,但西乡县多为山地茶园,且茶园种植不规范,密植茶园行距较小,市场上主流除草机宽度较大,无法在茶树行间作业,机械除草多数采用割草机进行,同时机械除草无法除去茶树树干周围、缠绕在茶树树冠上和茶丛间的杂草,仍需要用人工拔除,以避免割伤茶树枝干。

2.农业措施抑草

农业措施抑草主要有地面覆盖和间作抑草两种方式。

(1)地面覆盖

茶园覆盖是利用覆盖物在幼龄茶园、低产低效改造或未封行茶园的茶树根颈部或茶行中裸露地面进行遮盖。茶园地面覆盖除了对于茶园杂草有非常明显的控制作用外,还具有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减少水分蒸发、调节地温等作用。

一般茶园覆盖根据覆盖物材质的不同可分为有机物覆盖和无机物覆盖2 种。目前,主要采用有机物覆盖的方式,但使用秸秆、锯木屑、杂草等覆盖,覆盖物需求量较大,搬运较麻烦。

无机物覆盖主要使用黑地膜和防草地布。黑地膜覆盖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但地膜易于破损、寿命短,会造成环境污染[3];防草布覆盖技术于2015年在西乡县推广,其防草效果好,使用成本远低于传统的人工除草,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绿色防草方法。此方法的缺点是不利于茶园耕作、施肥等管理工作,也不适合在有机茶园使用。

(2)间作抑草

在幼龄茶园中分行相间种植其他农作物,以利用植物生长对空间等的竞争来防治杂草。茶园间作能增加茶行间裸露土壤的绿色覆盖度,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降低地表径流,增加雨水向土壤的渗透,减少水土流失;间作豆科类绿肥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同时还能调节茶园小环境气候,有利于茶树生长。如在幼龄茶园的行间间作黄豆、胡豆等豆科类作物抑制茶园杂草,茶园间作向日葵能有效地抑制马齿苋、曼陀罗(D. stramonium)、藜和牵牛(P. nil)等杂草的生长[4]。

茶园绿肥分冬季绿肥和夏季绿肥2 种。冬季绿肥主要有:紫云英、苕子、蚕豆、豌豆等;夏季绿肥主要有:豇豆、花生、大豆、绿豆等。此种方法在西乡县使用较为普遍,是一种安全、绿色的方式。

3.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是利用化学试剂对茶园中的杂草进行灭除。此种方法具有使用方便、除草效果好,节省大量人工、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如18%草铵膦、41%草甘膦异丙胺盐、30%草甘膦在茶园行间定向喷雾可有效地防除茶园马唐、狗尾草、狗牙根、小飞蓬、蒲公英、碎米莎草(C.iria)等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5]。但其易对茶树新梢产生危害,同时还会有农药残留隐患,也易污染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

1.防控对象不明

截至本研究之前,西乡县还没有对当地茶园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调查,不了解危害茶园主要杂草的种类,导致在杂草防控过程中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见草就除、“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非常普遍。

2.重治不重防

茶园杂草的防控重在预防。目前西乡县茶园对杂草的发生重在治理,没有相应的草害预警监控机制,对茶园草害发生的预防能力几乎为零;另外茶农、茶企对草害防控的意识淡薄。如在茶园建设前,没有对建园地块土壤进行有效的耕翻、晾晒;对茶苗、种子等检疫流于形式,无法有效防止外源性恶性杂草流入;没有灌溉水源清理的意识,无法防止草籽随水流侵入茶园;只防控茶园中的杂草,没有对茶园周边的杂草进行防控;使用农家肥前未充分腐熟,将大量草籽带到茶园中。

3.防控不及时

茶农进行幼龄茶园除草时未遵循“除早、除小”的原则,未趁杂草萌发时及时防治,而是等杂草丛生后再进行防治,不仅效果差,还易造成茶苗损伤,不利于茶苗的成活。

4.机械化程度低

西乡县山多地少,大多数茶园仍主要是采取人工除草,机械化程度较低。茶园耕作除草机械使用率低,主要使用的茶园除草机械是割草机,而割草机只能割掉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的根部无法去除,草头越长越大,根系越长越长,杂草很快又从割掉部位重新发出,防控效果持续时间短。

5.防治技术不到位

幼龄茶园人工除草,未做到“离茶近的手工,离茶远的割除或挖除”,造成茶苗根系松动和机械损伤。选择秸秆、锯木屑、杂草和茶树修剪枝叶等进行覆盖,厚度不够,防草效果不好。茶园间作豆科类等绿肥控草,间作密度过大,对茶树、茶苗生长造成严重影响。茶园杂草化学防治过程中,施用药剂针对性不强,施药部位不对,施药时间不科学,施药次数过多,施药浓度过大等。

6.新技术推广不够

茶园杂草的生态防控是一门新兴的控草技术,有着诸多的优势,目前西乡县科技人员对此研究得少,推广得更少。如铺园艺地布是现行茶园控草的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虽引进较早,但应用推广却较为滞后。

造成茶园杂草防控新技术推广不够的原因主要有:西乡县多数茶企和茶农对除草剂过于依赖,只看到使用化学除草剂的简便、高效,没有看到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导致其不愿意接受新的防草技术;另一方面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接触新技术的机会少,对新技术认识不足。

四、幼龄茶园控草建议

1.探明茶园杂草发生情况

茶园草类植物是茶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具有水土保持、改善土壤肥力,稳定茶园生态系统等多重生态功能,对维持茶园生态系统及茶园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分清茶园中哪些是与茶树争水争肥、对茶树生长造成影响的恶性杂草,哪些是茶园中的非恶性杂草,这是极为重要的。要改变见草就除的观念,改除草为控草、养草,清除恶性杂草,保留有益的杂草。需摸清恶性杂草的生长习性,开展相应的防控措施。

2.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建立茶园杂草发生危害的监控预警机制,是进行精准控草的基础。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适时防治,提高防效,减少损失有重要意义。茶园杂草防控重在预防,减少草籽传播应该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建园前期对土壤中留存的杂草种子和多年生杂草宿根进行处理;人工灌溉过程中对水源进行过滤,减少杂草种子随水流带入茶园;加强园地周边杂草防控,减少种子随风飘入茶园;农家肥施用前应腐熟或经高温沤制,避免将草籽带入茶园。

3.抓住控草关键期

幼龄茶树枝条稀疏,地面覆盖率低,杂草容易生长,应抓住杂草出土时期,除早除小,在进行人工拔除时,应利用大雨来临前、雨后初晴天气或结合幼龄茶树施肥及时除草,以减少茶苗根系松动,影响茶苗成活率。山地茶园应在秋季结合深耕施肥间作绿肥,既能有效控制来年杂草的发生,也能防止茶园水土流失。平地茶园早春进行浅耕追肥后,应及时覆盖园艺地布进行全年杂草防控。

4.加强技术培训

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茶园控草知识、技术培训与现场示范,制定明白纸、挂图,茶园综合防控措施要让广大茶农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在重点产茶镇村设立示范点,开展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以点带面,提高茶企、茶农对新技术的认识,进而逐步接受并使用。

5.多效并举综合防控

西乡县茶园杂草防控的目标是将茶园杂草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的同时,尽量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西乡县杂草种类多,在茶园杂草防控过程中宜采用多种措施综合防治。在建园前整理土地,减少茶园杂草繁殖器官的有效贮量;在幼龄茶园茶树种植行覆盖地膜或园艺地布,有效控制茶苗附近的杂草生长,避免杂草与茶苗争水争肥,也能避免因人工拔草或锄草而损伤茶苗;在行间间作高杆绿肥,既能覆盖因茶苗幼小造成的土壤裸露,减少行间杂草发生,也能为茶苗遮阴,提高茶苗成活率。同时加强茶园水肥、茶树修剪等日常管理,增加覆盖度,增强茶树生长势,创造不利杂草生长的条件,减少杂草的发生;做好茶园灌溉水源过滤,茶园周围杂草的清除,施用农家肥的腐熟,覆盖用秸秆的草籽清理,减少外来草籽的带入。加快茶园除草机的应用推广,以降低人工除草而带来的劳动强度。试验推广适合西乡县茶园的植物源、生物源和矿物源等新型除草剂,以替代化学除草剂,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茶园耕作不仅能直接清除杂草,也能有效减少茶园杂草繁殖器官的有效数量,从而控制下一季杂草的种群数量。

猜你喜欢

幼龄茶苗间作
基于多光谱图像的幼龄白木香含锌量无损诊断
浅谈幼龄动物的营养与免疫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间作黄豆、花生对核桃幼苗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幼龄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果园实行间作套种的优势与模式
你是我的舒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