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课例研究
2020-01-08何莹莹
何莹莹
(柳州市箭盘山小学 广西柳州 545000)
一、背景和主题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在时下以“主动有效”为教学改革关键词的情境之下,我们谈论任何一个议题都无法绕开“学生的学”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当然,并非说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没有关注,而是说目前“学生的学”被提上了崭新的重要地位。因为没有学生的学,“主动”便成了教师一厢情愿的行为,教学便无从谈起,“有效”也更加无从谈起。于是我们都在努力探索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向,探索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怎么才能达到数学课堂更“有效”,“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教学模式便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提出。它强调的是师生双边互动,学呼唤着教,教催生着学,质疑与探索并行,求索与遐思共进。为此,本文以“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为载体,开展了以“探索如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打造高效优质课堂”并切实落实“立德树人”课堂为主题的课例研究活动。就“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如何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先学后教,教师应该有哪些作为”等问题展开了研讨。
二、情境与描述
本课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一年级所学口算方法的情况下,进一步学习笔算。通过学情前测了解到超过一半的学生已经具备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能力,甚至有部分学生已经能自己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虽然如此,但也能从数据看出,学生只知道怎么算,却说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写、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从这点看出孩子们不缺少算法,但却不理解算理。另外,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整体分析,用摆小棒的方法能直观形象地展示竖式计算的过程和理由,因此,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因此,我大胆尝试将不进位和进位,以及不退位减这三个知识点进行结构化整合。
基于以上的考虑,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调整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自主探究等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用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理解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算理,并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法的笔算算理和算法。
解决措施:充分运用电子书包智能题板中的批注功能,将小棒放入题板,让学生在题板中边摆边圈画,充分体现数形结合,直观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三、教学设计
环节一:反馈成果,大数据分析,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昨天我们借助微课和任务单,自主学习了课本P14的例1-例3,谁来说说你都有什么收获?
(2个学生说)
总结竖式计算的方法:板书
师:真棒,大家通过自主学习知道了计算竖式的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加起。
2.出示数据,反馈成果
师:老师能通过任务一、任务二反馈的数据,看出大家对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掌握得很好,但任务三的正确率却低了很多,你们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3.出示问题,引出交流与合作
生1提出学习疑惑:个位相加得12,怎么写在竖式里?在个位上写12吗?
师:你们都有这样的疑问吗?我们通过投票来统计一下。(投票)
设计意图:采用在课前自主学习的方式,课前下发微课和任务单,让学生观看“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根据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设置的学习任务。在课中,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和大数据分析,及时收到学生前置学习的反馈情况,根据学生的错题情况和围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重难点进行课中教学。
环节二:交流方法,题板互动,总结提升
1.组内、组际交流学习方法
师:通过数据显示,发现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疑问,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出示: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出示要解决的问题:5+7=12,在个位上怎么写呢?
小组内可以先讨论,摆一摆,算一算。
2.反馈交流结果,重点理解进位加
组际互教:不同的小组间对算法进行交流
师:哪个小组能来说说你们的讨论结果?
组A: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边说边圈小棒图)在算5+7=12时,先把这10根圈起来得一捆,剩下这2根,就在个位写2;这边3捆+3捆再加新得的1捆,一共是7捆,在十位上写7,所以最后的结果是72。
组B:我们同意她们小组的方法,在计算5+7=12时,要把这个“10”和前面的这6个“10”加起来,得70,所以十位写7,还有两根小棒,所以在个位写2。
师总结:大家都听懂了吗?我们再来整理一下刚才这两个组所说的:(看动画,老师讲解过程)
计算加法竖式时要从个位算起,先算7+5=12,从小棒图中可以看到,这12根小棒已经满十了,就可以先把这10根捆成一捆,要和前面的6捆加起来,得7捆。
所以在写竖式时,先算7+5=12,满十向前一位进1,在十位这里写1个小小的“1”,在个位上写2;再算十位上3+3得6,再加进位1,得7,在十位上写7,最后结果是72。
师提升:也就是说,在计算竖式加法的时候,不仅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还要注意满十向前一位进1。
3.目标检1:竖式计算
28+14= 64+9=
反馈:28+14=正确率,4个错了,错在哪里?谁说?
(生说)
注意满十向前一位进1(贴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特点,感受数学的价值,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逐步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环节三:打开资源,自主探究,学习不退位减
1.自主学习不退位减
(1)打开资源,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单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把昨天遇到的困难解决了,老师要给大家点赞!现在请同学们打开电子书包,找到今天的学习资源,按照学习提示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开始吧!
(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2)教师下组交流、指导
解决任务一:怎样用竖式计算减法?
解决任务二:为什么要从个位减起?
2.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成果
(各组员分别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哪个任务?
组A:我们小组来汇报任务一
要解决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我们的列式是36-23,在竖式计算时:先在竖式中写36-23等于几,在点子图中先从原来的36中划掉个位上的3个,还剩3个,在个位写3;再在十位上划掉2个,还剩1个,在十位写1。
问:为什么要先在个位上划掉3个?
我觉得这道题其实先从个减或先从十位减都可以,是因为个位6-3够减,但如果个位上的不够减的话,从十位减起就不方便了。
3.总结与提升
师:通过两个小组对两个任务的汇报,我们来总结一下:(边说边板书)
(1)用竖式计算减法时,竖式的写法和加法一样:先写36再写23,在23前面写上-,底下画横线表示“=”。
(2)与加法竖式的算法一样,都是先从个位减起,先算6-3=3,在个位上写3,再算3-2=1,在十位上写1。
(3)所以,在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减起,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师小结(板书)
4.目标检测2
师:你学会了用竖式计算减法了吗?接下来进行目标检测:
48-18= 64-42=
(1)反馈48-18=:个位上得几?怎么写?(生说)
(2)反馈64-42=:十位上得几?怎么办?(生说)
环节四:在线组卷,巩固新知,突破难点
针对学生目标检测出现的问题及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在线组卷。
师:为了了解今天大家学习的成果,老师根据大家上课的情况进行在线组卷,考考大家,看看你今天学得怎么样,打开优学派。
(生写)
师:通过数据的统计,可以知道大家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了。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练习题,设计了“基础—综合—拓展”三个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加减法竖式写法和计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并在错例判析中强化了笔算加减法的算法。
环节五:回顾反思
师:这节课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的时候要怎么算?
(生说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