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职教集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

2020-01-08杨潇岳

科学咨询 2020年43期
关键词:职教办学校企

杨潇岳 王 磊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沧州 061001)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教集团办学模式发展,要求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资源融合,走规模化、连锁化、集团化办学路径[1]。在新时期,职教集团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由之路。随着相关政策陆续出台,职教集团步入内涵式发展阶段,质量成为评价集团化办学水平的关键词。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打造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多元办学格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办学”,到“2020年初步建成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多元办学格局”。2020年9月教育部联合九部委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指出,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办学,将企业办学绩效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降低或减免税收政策,发挥职教集团推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纽带作用,打造500个左右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100个左右技工教育集团(联盟)。

一、构建职教集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国家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根本需要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产能转换的特殊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发展。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将职业教育定义为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工程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现阶段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职业教育发展关乎能否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供给。作为一种突出操作技能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更加重视教育的实践性。职教集团的校校、校企合作形式、产学研合作深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中高职衔接质量,进而涉及对学生数量及生源专业性等多个方面;二是影响校企紧密关系程度,关乎能否产生校企双方在人才共育、师资互培、资源共享、专业共建等多方面合作成效。因此,加快提升集团化办学质量,对于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为国家经济战略提供必要的人才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现职教集团由规模转内涵的现实诉求

纵观职教集团20余年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探索、规模发展等多个阶段,为职业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开辟了道路,为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办学提供了解决方案,它是职业教育市场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20年的发展,职教集团办学理念、伴随市场化改革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自身发展也在发生着改变,由从前的整合多方资源、实现规模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转向为致力于打造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的命运共同体,谋求一体化发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中提出的,“打造校院(企)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校企联合体建设,创新合作形式,拓展合作途径,连紧、系牢合作纽带”,为职教集团在新时期发展指出了方向。受政策环境、治理结构等多方面因素束缚,职教集团办学模式也曾遭遇瓶颈,“校热企冷”“产学研合作浅表化”“形式主义”等问题层出不穷。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集团活动局限于牵头院校、企业的综合实力,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的作用不明显,校企合作内容停留在顶岗实习、教师培训、企业赞助活动等浅层合作方面,对师资互培互聘、专业课程共建、技术研发、职工培训等深层合作涉及不多;二是项目建设局限于承办学校或企业,缺乏整体衔接,与整个行业需求、产业结构、岗位要求不相适应,难以真正实现职教集团的辐射作用;三是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一些集团沦为利益相关者临时组成的职教联盟。因此,构建职教集团质量保证体系符合内涵发展诉求,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内部成员衔接不紧密、合作形式化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职教集团的整合效应。

二、构成职教集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目标标准体系

目标、标准是衡量职教集团办学质量、效益的重要依据,具体包括集团化办学发展总体规划、子规划、学校、企业规划等规划体系;集团内设部门与岗位职责标准、工作流程、工作绩效考评指标,集团组织建设、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技术技能成果积累、社会服务等质量标准。集团组织建设包括总体建筑面积、学生总人数、学校及企业数量、年度财务预算、集团总资产等具体指标;专业及课程建设包括国家、省级专业群数量、校企合作举办专业数量、企业参与编写教材数量、年度专业建设委员会经费投入、校企共同打造在线精品课数量、企业专家参与建设课程数量等具体指标;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校企共同创建国家、省级教师教学团队数量及工作成效、校企共同打造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数量及工作成效、专兼结合专业带头人数量、“双师型”教师数量、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成效、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数量等;技术技能积累包括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服务平台数量、专兼结合科技创新服务团队数量等;社会服务包括校企合作开展横向课题数量、社会培训数量等。

(二)领导组织体系

领导组织体系涵盖了职教集团的组织架构、领导体制、制度体系以及协调管理的相关要素,职业院校、企业及相关用人单位、科研、政府和行业协会构成了职教集团基本的治理主体,董事会、理事会、联席会以及下设的常务机构、分支机构形成了职教集团基本的治理结构。各个主体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诉求,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与权力[2]。领导体制、制度体系构成了各个主体之间的交换价值、协作互补、交流合作的方式,是基于厘清职教集团内部多元主体相互利益、合作关系产生的,起着维护各方权益、限定权限的作用,良好的领导体制及制度体系可以协调各方资源,产生出1+1+1+1+1>5的效果。

(三)资源服务体系

职教集团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有形资源包括人力、专业资源以及集团内部的固定资产、基础设施资源、专业、课程资源,无形资源包含知识文化资源、信息及品牌资源。人力资源包括学校、企业、科研机构、政府行政管理人员及行业管理者、专兼结合教师队伍、技术技能创新团队等;专业、课程资源包括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教学场地、实验实训设施、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等;知识文化资源包括校企联合开发教材、专著及其他科研成果;信息资源包括图书、信息化资源等;品牌资源包括学校及企业品牌影响力等。支持服务包括智慧校园建设、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职教集团门户网站、生活及社会服务平台。

三、构建职教集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创新策略

职教集团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应以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线,以促进就业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满足集团各方主体实际利益为前提,利用校企双方品牌影响力、专业教育资源、管理资源及校企合作搭建的双师资源,协同驱动实现多维度发展目标。系统化建立质量目标标准、健全组织机构、打造质量文化与机制“双引擎”、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质量管理平台,有助于全方位保证职教集团发展质量。

(一)做好目标标准设计,清晰指引发展路线

目标是集团化办学发展的逻辑起点,为科学发展提供指引,用以对比质量生成过程中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进而及时发展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保障职教集团的发展方向不偏离。标准是衡量目标的标尺,是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要求,也是目标本质的展现[3]。在建立目标、标准时,一是要对接国家、省市教育政策,符合教育部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双高”计划、“提质培优”创新行动计划提出的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文本精神;二是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目标、标准不能过高,应当结合实际,根据职业教育集团定位、功能及成员单位的建设基础等多方面因素设定目标、标准。三是要做好目标、标准的落实,发挥好质量管理组织的监督、落实责任,确保各项目标、标准落地,引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四是要对目标、标准实施监测、改进,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目标管理等多种手段,保证目标、标准不打折扣,有效落实。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发挥集团整合效应

科学构建治理结构是实现集团现代治理能力提升的基础和条件。顶层设计应遵循扁平化、信息化治理原则,克服单边个体主义和碎片化治理思想,依据职教集团成员多、地域分布广、管理跨度大的特点,以效率最大化和质量最优为指引,合理构建内部治理结构,保障人、财、物在职教集团内部的合理流动,形成资源整合效应,发挥职教集团的最大效能[4]。一般采用“一会、四系统”的治理结构,即理事会或董事会为核心,下设质量生成系统、资源控制系统、支持服务系统、监督控制系统。一般根据集团成员数量及集团化模式不同、集团发展侧重点不同,治理结构有所调整。集团理事会或董事会下设质量保证委员会——由理事长单位、理事长全面指挥协调的集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由校企双方专家、技术领军人才、校企互聘专家构成,负责制定集团及校企合作质量保证政策、审定集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审定校企合作质量目标、标准;监督质量诊断与改进制度、机制是否运行顺畅,质量问题处理结果等工作;质量保证委员会下设质量控制与考核办公室,负责完善教学管理平台建设;监测与控制质量数据;监督质量考核办法与实施情况;向质量保证委员会提交职教集团质量年报,年度、季度工作总结等。

(三)提升全员质量意识,打造现代质量文化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构建专业建设保障体系。为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教集团办学模式提供了参考范式。提升集团化办学质量水平,重点在于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核心在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形成质量文化[5]。既要重视质量生成机制的平稳运行,更要追求塑造全员崇尚质量、重视质量、创造质量、享受质量的文化氛围,即确定了文化与机制在生成质量中不可替代的功用。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质量文化建设的有效推动力,职教集团质量标准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指标,即基础建设、管理与运行、特色与创新、综合服务能力。基础建设包括集团化组织建设、战略规划、运营规章制度、成员评选标准、牵头单位规格、集团规划、机构数量、基础设施设备、教学用地、生均仪器设备、生师比等具体指标;管理与运行包括常规工作及重点工作成效、信息交流与共享率、产学研成效、权利及义务分配、会商机制、决策机制、考评机制等指标;特色与创新包括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育人及科研成效、国际交流、治理模式与管理效能创新等;服务能力包括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就业创业、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继续教育、服务课程资源建设等。激发全员质量意识是推进质量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要树立牢固的质量观念,完善全员岗位职责标准,构建科学的工作制度,促进学校、企业、科研组织、行业组织全方位全工程全员育人,形成具有集团特色的现代质量文化。

(四)搭建质量管理平台,实现信息数据共建共享

着眼于职业教育集团资源整合、共享,坚持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原则,构建统一的技术构架、标准与环境,打造符合集团需求的标准及平台,并对集团内部的数据资源进行统合。一是搭建安全可靠、统一规范、可扩展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多方业务系统和数据中心平台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二是建立统一的信息门户,为不同身份用户提供一站式、便捷式、个性化网站信息服务;三是基于数据共享信息,建立职教集团数据中心,从认证层面、信息集中管理和信息个性化服务层面、数据层面实现集团范围数据的集中和共享。集团数据中心基于公共网络数据平台数据、共享数据平台数据及多方业务系统数据,形成集团数据资源中心。集团数据中心及规范统一的数据标准可以打通信息孤岛,使多方业务系统数据有效流转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建立教育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及时分析、使用,激活数据价值。信息管理平台主要解决集团日常育人工作行程的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模型架构、数据采集分析、抽取加工、数据呈现等一系列步骤,以可视化、模型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教师、学校企业领导及集团决策部门领导面前,供科学决策使用。同时,信息管理平台形成的动态和静态数据可以支撑集团质量生成过程中的实时性监测及阶段性改进。

四、结束语

职教集团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共同参与的政策环境,更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队伍、资金财力及专家指导等多方面资源支撑。集团管理层应切实秉承“合作共赢、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理念,找准自身定位,合理设计目标标准、组织机构,认真梳理部门、岗位职责,加强第三方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建设,营造质量文化,为全面打造职教集团质量保证体系做好充足准备。

猜你喜欢

职教办学校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