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高校水族科学专业“鱼类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0-01-08任洪涛
齐 茜 任洪涛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
回顾世界水产业的发展,水产业的快速发展都是因良种培育的突破而获得发展和提高。[1]而国内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产量持续增长,鱼类养殖种类数由过去的十多种增加到目前的百种左右,成为农林牧副渔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为保障国家优质蛋白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2-3]鱼类育种学是水产种业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支撑,对水产类学生的培养和知识构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水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水产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水产育种学被确定为六门专业必修课之一。[4]
鱼类育种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正确理解与水产动物育种相关的名称术语和基本概念,掌握水产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性别控制等,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选育实际问题。河南科技大学大学水族科学专业成立于2015 年,在过去的几年种,我们选择的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2009年版《鱼类育种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兄弟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多、更新慢、学生兴趣不高,被动接受,教学方式变化偏少、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效果不好等问题。[5-6]因此,我们结合专业特点不断在教学中寻求改变,以期找到更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方法。
1根据学科发展前沿和专业特点,丰富并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目前鱼类育种学所用的教材版本较旧,是鱼类育种学教学中大家都普遍面对的实际问题,其中有些方法与目前育种实践相比已经明显滞后,大多案例是二十年前所作工作。因此为了能让学生接触到最新前言知识,需要授课老师及时查阅一些研究文献及综述,补充到课件中,使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易懂,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例如种质保存技术上,我们要更多关注近年20 多种海水鱼精子和胚胎冷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应用冷冻精子进行了杂交育种实验。[7]在新品种培育方面,以鱼类性别控制育种为代表的水产高新技术纳入国家863计划以来已有18 年之久,诸多研究成果令人瞩目,诞生了全雌半滑舌鳎、全雄黄颡鱼等众多新品种,具体可以参见每年发布的水产新品种认定。[8]在现代育种技术上,让学生给更多了解以黄河鲤、银鲫等为研究对象开展的全基因组解析,包括环境的难受性、抗病性、饲料高效利用、性别控制等方面。除了经济鱼类外,结合专业特点,要更注重金鱼育种案例中300 多个金鱼品种的案例引入,观赏性鱼类金鱼的转基因研究,其他一些小型模式动物如斑马鱼、青鳝、泥鳅和唐鱼的转基因研究,要更多地结合水族专业使更多的学生明白在现代养殖模式下未来水产种业的发展方向。[9]同时,建议任课老师每年要适当参加国内的各种学术会议,以了解更多的前言育种知识情况,为学生带来更多新鲜的知识。这对学生毕业后快速进入行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 丰富上课形式,提高授课效果
本科阶段鱼类育种学课程大多设置在学生生产实习前的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此阶段学生基本无任何与鱼类育种相关的实践经验。育种学所涉及的常为一些原理和方法大多比较抽象,如果按传统方式进行授课,很多具体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这就导致在往常的授课中,学生基本不提问题,与老师交流也比较少,原因就可能在此。基于一些课程经验和我们当下的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摸索:一是潜移默化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认同感。二是提高课件的丰富性。基于鱼类育种学理论性很强,我们在授课中融入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案例。同时现在视频网站很多,我们筛选一些典型视频进行讲解,另外还自己录制一些视频,积极进行教学积累和更新,使学生对具体品种的育种过程有更多的感性认识。[10]三是以疫情为契机进行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充分利用好现在的MOOC、微课资源,让更多优秀的师资资源参与到本课程的教学中来,有效推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四是尝试课堂形式翻新,采用翻转课堂,让学生提前1-2 周搜集准备资料,例如最近5 年研究的新品种,每节课前学生抽5-1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讲授,学生提问,老师总结,紧扣现代育种方法。还有部分高校采取了校企联合的授课方式,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在进行,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在校外企业进行,同时邀请企业的专家或技术骨干担任学生在生产单位实践的指导教师,这种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方式,不但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可以实现校企双赢,不仅方便学校师生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而且帮助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该方法在疫情结束后也可以适当尝试借鉴。
3 适当调整实验课上课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鱼类育种学实验综合性很强具有长期性和连贯性的特点,要采取针对该课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同时尽可能地能够与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目前很多学校老师积极进行了实践环节的课程改革。河南科技大学有从洛河引水的环形景观水系,我们通过在水系上布置网箱暂养实验鱼的方式开展育种实验,让学生熟悉经济鱼类选种、催产、杂交等环节,再让学生进行开放性、综合性实验设计,从观赏鱼市场选种进行杂交育种,再到胚胎发育观察、DNA提取、凝胶电泳、种质鉴定等实验,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每组4-6 人,分工协作,要求不但要做好实验记录,还要录制好视频,发现问题要及时与专业老师沟通解决。这种方式不但有益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也非常有益于带动老师综合素养提高。另外,也可以借鉴一些学校,和观赏鱼繁育的公司合作开展教学实验,在生产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例如邹远超等人“课程+基地+企业”的模式把鱼类育种实验的主战场从实验室搬到了生产一线,非常有利于培养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11]但是这种方式通常需要基地或者企业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一旦条件具备,效果将非常显著。
4 优化考核方式,全面展现学生参与结果
目前在考核中,平时成绩占比10%,实验课占总20%,期末成绩占70%。建议根据鱼类育种学课程实际情况进行成绩评定方式的优化,变三位一体的传统考核评分方式为多元化考核评分模式,建议加大实验课成绩的比例,建议占比40%比较合适,实验操作可以线上线下进行,有一些可以电脑制作鱼类育种动画模型,让学生网上操作进行考试。允许学生对实验进行综合设计,老师对实验的方向性、可行性、严谨性把关,并给予指导调整。
5 结语
高校教育改革是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开始重视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应用。水族专业的鱼类育种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授课教师任重而道远。因此,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勇于探索实践新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内涵建设。致力于培育更多优秀观赏鱼育种人才,培育更多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的水产动物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