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路径浅析

2020-01-08曾琳方

科教导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立德培育政治

曾琳方

(贺州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广西·贺州 542800)

思想政治素养是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优良的政治思想道德行为、端正的思想政治态度、良好的法纪和政治素养等的一系列符合经济社会时代特征的基本道德品质,更是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综合力展现。而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被“德”的培育所遮蔽,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处于弱化的境遇。“立德树人”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不仅深刻地强调了“培养人”的根本性,把“立德”与“树人”充分融合起来,还进一步地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的重要任务。

1“立德树人”的理论渊源

“立德树人”思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的根本,内涵丰富,意蕴精深。“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其中,共性指的是继承中国古代“立德树人”的传统思想,坚持不变的“立德”的核心价值观和“树人”的社会主义实践思维模式。“德”因“人”而立,“人”因“德”而树,“立德”和“树人”辩证统一。

“立德”最早记载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1]表明“立德”“立功”“立言”被人们视为是圣贤“三不朽”的思想和事业。其中“立德”是指大学生成就高尚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而“立德”又处于“三不朽”道德事业的第一位,表明了古人将道德和思想提高作为对人生道德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育明确了追求的最高境界。“树人”源于《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换而言之,能够一年内永久获得的应该是种植粮食,能够十年内永久获得的应该是种植树木,能够一百年以后才能永久获得的应该是培育优秀人才。由此说明古人对培养人才而做长远发展计划的高度重视。

“立”是自我培养、教养、践行,而“德”则是自我培养、作育、锤炼。“立德”和“树人”的重要性和含义是完全可以进行辩证统一的,因为一旦离开了“立德”就有极大可能导致我们偏离“树人”的基本宗旨和其正确方向,而一旦离开了“树人”就有极大可能会导致“立德”的重要性和方向显得更加模糊,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育存在的理论性问题和现实性问题。“立德树人”既全面地呈现了教育的一般要求和特性,又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2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存在的问题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认识欠缺,培育方式缺乏与时俱进、知识整合性不足以及大学生自身对其认识淡薄等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育认识欠缺

当前我国高校对于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开展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四本国家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材,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认识欠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此外,部分的高校教师并不完全认识和了解大学生思想教育政治素养知识和能力对学生培养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对意识形态的变化以及当前思想政治社会变化的复杂性等深刻认识,导致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和课程偏离了其重心,仅仅关注的是教育活动本身,而忽视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大学生。

2.2 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方式缺乏与时俱进

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方式过于陈旧、墨守成规,导致思想政治课程过于形式化和理论化。由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博大而深邃,而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基本都采用大班额授课方式,并且多以文本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述,甚有部分老师照本宣科。通常,在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较为常见,即将理论知识一一陈述,并未与实践相结合。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缺乏创新的思想政治知识教学方式,沉闷枯燥的课堂,使学生无法理解思想政治课堂中教授的知识以及要表达的思想和境界,更无法享受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乐趣,严重打击了学生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积极性,无法使学生更好的融入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的学习中。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育滞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如何引导、解惑、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等知识教育方面未能在课堂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

2.3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缺乏课程知识整合性

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要求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法律素养,即充足的政治知识、端正的政治态度和充足的法律知识、深刻的法律意识。在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能偏离政治,更不能逾越法律的藩篱。而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仅以开展思想政治类课程为主,与其他公共课程知识或者专业课程知识关联较少,更鲜少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讲座和活动,缺乏课程知识整合性。此外,在日常生活和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当中没有引起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视。这主要是由于思想政治态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不足,可能导致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初甚至还未步入社会时就出现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专业的知识技能进行不恰当的使用,触犯了国家法律的道德底线,引发社会恐慌,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这可能主要是由于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育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类课程上的一大弊端。

2.4 大学生对于接受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的认识淡薄

在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脱离实际,致使部分大学生把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有关的理论体系视为与实际相脱节的空洞教条,导致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的错误理解,[3]因而产生了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的过程中态度不端正的现象,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课程论远离实践,不能够对大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在大学思想政治课堂出现“上课需出勤,考前划一划,考试不挂科,考后全忘光”的现象令人深思。这也是由于我国大学生接受的教育在本质上属于高等教育,教育的主要核心和任务仍然是学生的素质教育,但看重学习成绩、专业成绩排名,忽视实践教育的风气仍然存在,导致部分大学生依旧认为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只要分数过得去就没有任何问题,自然而然的就对成绩有更大的需求,而不在乎对实践的需求,而思想政治类的课程实践要求恰好不高,甚至可以忽略,只要成绩“漂亮”就可以轻松过关,学生们自然不会对“简单”的课程过于精益求精,长期衍生大学生忽视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3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路径

立德树人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许,需要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3.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的先锋力量和主力军,正确引导教师团队科学的认识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的作用和地位,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前提。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开展有效的思想引导,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素养培育过程中的已有观念,做到不仅要优质高效的完成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任务,更要做到有效的正确的引导、规范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行为和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将教书和育人有效的进行融合,最终从根本上达到对于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和培养的最终目的。

3.2 鼓励运用多元化混合式授课方式

现代经济社会是一个走向科技化、多元化的新经济发展社会,作为新社会的教育,学校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通过论坛、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调动大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相关课程的积极性,对笼统的、难以理解的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教育过程产生兴趣,积极地投入思想政治课堂学习实践中,产生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课上讲解知识点,课后让同学们利用网络的方式,在微博、论坛或者社交软件中寻找与知识点相关的文章、段落、视频、有趣的社会现象作为例子,并可以在课堂上分析和分享例子所采用的知识思维导图为依据,教会学生学会利用新技术来发掘的知识。老师与学生也可以利用社交软件进行课下实时讨论,有效的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点。

3.3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需提高知识整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要回归于人的本质,做到教人成人、教人成才。孔子曾言“君子不器”说的就是人不是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工具而是为了育人,这才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首先要做到“成人”而后才能“成才”。[4]“成人”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对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的良好道德品质;“成才”主要是指大学生具有坚实的经济学专业理论政治实践基础、深厚的知识育视野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参与。不仅还可以使得大学生自身具有高度的社会使命感和对社会政治实践的责任感,而且可以使得大学生自身具有较强的社会政治实践意识和思想政治领导能力以及敢于积极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创新能力和精神正是培养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对社会政治教育的基本素养,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育必须具备的条件。学校应该注重将思想政治课程知识与其他课程知识相结合,以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为主,以强调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性为辅。在学会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老师也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反面例子来提醒学生不恰当使用专业知识技能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在 无形中贯穿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3.4 提升大学生自身认识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改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观意识世界,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确树立思想观念客观的认识自己,不断逐步的提高自身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意识和能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传统文化继承者,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发起人的骨干,我们首先必须先是一个真正品德高尚的善人,其次也必须是一个能够脱离低级生活趣味的人,最后我们才能努力做一个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民和有益国家的优秀的人。[5]这就要求大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正视思想政治素养,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改造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真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代优秀青少年。

猜你喜欢

立德培育政治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