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0-01-08王源
王 源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雅安 625000)
0 引言
基层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我国民生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布局,社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为我国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形式,其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手段也直接决定着人才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被颠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的应用,有效提升了高职院校在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在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中,高职院校应当本着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临床实操机会,为新时期社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1 注重教学工作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的教育具有很强的实战型,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期间,既要掌握学科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为今后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打好基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社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本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我国基层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与能力的优秀人才。因此,新形势下的高职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将教学工作与学生的专业素养培育向对接,将核心素养的理念和实践技能的培育贯彻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在重视社区康复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专业康复护理技能和实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从思想到行为共同实践社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基于此,在高职院校社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应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导开展学科教育工作,转变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积极发挥新时期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手段的优势,借助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社区康复专业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项目式、任务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引导学生学生在理论知识与技能学习中形成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素养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 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发展的有效融合
高职教学工作要始终贯穿“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的教育指导方针,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将“就业”与“升学”的双重要求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本着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将文化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进行有效的整合,基于当前的社区康复教学体系,对该专业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架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搭建完善的社区康复教育系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一方面,教师应加强对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清醒认识,进行科学的专业教学设计和规划,从价值、理念、目标、方法、评价等多个维度,打造知行合一的教学计划;[1]另一方面,深入分析当前学生在社区康复专业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助创新教学方法,将翻转课堂、微课、以临床病案为主导的自主学习等方式融入学科教育当中,注重对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探究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3 将社区康复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相结合
高职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区基层医疗康复事业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因此教学工作的开展和人才培养的模式需要以实际的用人需求为准则,强调人才培养与就业和岗位实践之间的有效对接,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在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性。
(1)高职院校社区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应结合相关行业的从业标准。高职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也就代表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应当与该专业对口的行业与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因此高职院校社区康复专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应结合我国社区康复行业的从业标准,通过这些标准所反映出的职业要求与职业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方向,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就业技能,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高职院校社区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应与实际的岗位要求相结合。高职社区康复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讲究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因此教学工作不能简单的依赖课堂的理论教授,也不能只依靠教师的纸上谈兵,而是必须将教学工作与学生将来所要面对的实际工作的过程相结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借助真实的临床病例,或由从事该项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授课,通过实际的工作实践,促进学生岗位技能与职业能力的提升,从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2]
(3)高职院校社区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应为学生提供实训环境。高职院校社区康复专业教育的开展需要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因此在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教学时,应注重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和临床实践的环境,加强教学工作中实际工作场景的搭建,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构建虚拟仿真的工作场景,提供丰富的专业病案,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熟悉工作流程与工作技能,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临床实习机会,以此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今后就业的工作环境与内容,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为社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在组织安排高职院校社区康复专业的学生参与实习时,一定要积极提升学生在实习阶段对于社区康复工作的基本性质的认知和理解。具体来看,社区康复专业的学生,再次参与临床实习的时候可以划分两个不同的阶段,在第一阶段主要安排的内容为:要让学生们充分了解熟悉实习工作的具体环境和氛围,熟知康复医疗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征,还要对康复医疗师这个职业的工作基本性质和工作任务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对于康复医疗相关不同的各个岗位的操作流程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在第二个阶段的具体实习过程中,基于学生在第一实习阶段的实践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性的康复治疗的实践技能,所以,通过帮带的实践教师以及相关专业指导医师的引导帮助之下,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康复治疗的实操环节中。通过临床的实践学习,可以让该专业的学生充分对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内容结合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效开拓学生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增强其临床实践的工作能力。同时,在临床实习阶段,学生通过接触真实的患者,和患者近距离的谈话沟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医德和对于患者的关爱之心。
高职院校社区康复专业培育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社区康复方面的专业理论内容,同时在参与工作实践时,必须要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主分析问题,同时寻求办法解决问题,这些能力单纯依靠学校的理论教学是很难培养起来的,一定要通过实践训练的环节来达成。社区康复的专业实践训练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操练平台。为了充分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在学生参与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设计变化性的实训环境,在实践教学中融入情境实践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实践训练环节,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教学所掌握的基础专业理论内容去分析处理实际遇到的问题,充分提升学生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通过实践训练的环节,帮助学生主动发现自身能力欠缺的方面,及时针对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学生对于陌生且未知的实践训练的环境往往抱有好奇心,对他们非常有吸引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心生敬畏,还可以有效端正学生的实践态度,让他们能够更加专注的投身于临床实践操作的环节当中,把在学校学习到的各类专业知识内容充分应用于临床实操过程中,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更要在积极应对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把学生培养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4 结语
新时期高职院校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以现代化的社区康复人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规划,加强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用人标准、岗位用人要求之间的有效联系,提供更加丰富的临床实操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应变突发情况的能力,以创新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从而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为我国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