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灸配合电针治疗胃瘫的疗效观察
2020-01-08李霞丽王永丽张爱萍
李霞丽 王永丽 张爱萍
胃瘫(gastroparesis)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后,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1],是指腹部的大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的,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2]。也有学者称之为“胃麻痹”或“胃轻瘫”,而国内外文献趋向称“胃瘫”。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7%~36%[3]。术后胃瘫综合征在上腹部手术如胃部手术、肝胆胰手术中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早期症状的发病率甚至高达20%~50%[4],胃瘫一旦发生,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并且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药针灸理疗技术在胃瘫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应用任脉灸配合电针治疗胃瘫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49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7.86±6.55)岁;其中胃癌根治术1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对照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8.04±5.99)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1.1 诊断标准 目前尚无通用的诊断标准,根据相关文献总结如下:术后1周仍然需要经胃肠减压的,或者已经停止胃肠减压后改为流食或半流食后再次出现胃潴留症状需再次行胃肠减压的患者;胃部引流量≥800 mL/d,且持续时间超过5 d以上的;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的;没有明显的水电解质紊乱的;无其他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的,如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未应用过654-2、阿托品等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符合医院知情同意原则。
1.1.2 排除标准 急性肠梗阻;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结缔组织疾病等引起的PGS;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应用史[5];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其他心、脑、肺和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1.2 方法 选用南阳斯君艾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的金品艾绒。针灸针选用华佗牌一次性不锈钢无菌针灸针,规格:0.30 mm×40 mm。电针仪选用华佗牌SDZ-Ⅱ型电疗仪。
1.2.1 取穴 上脘穴至中极穴。
1.2.2 操作 实验组:患者取仰卧位暴露下腹部,上脘穴与中极穴连线上用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在上脘穴与中极穴连线上用10 cm×50 cm无纺布平铺于上,将生姜2~3 kg打成姜泥铺于无纺布上,使姜泥呈长方体宽约5 cm,高约3 cm,并在姜泥上按出一宽约2 cm高约2 cm的凹槽,将艾绒铺满凹槽并点燃,当凹槽内艾绒点完后,重新铺上艾绒再点一次,共灸1 h。灸完后取下无纺布与姜泥,用温毛巾擦拭皮肤。在艾灸的同时,选取双侧内关,足三里,用75%的酒精消毒后选取1.5寸针直刺0.5~1寸,并提插捻转,得气后每侧内关,足三里为一组,内关接正极,足三里接负极。选取低频连续波1.5~2.5 Hz,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 min后强刺激一次后取针,按压针孔,1次/d,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枸橼酸莫沙必利(上海新黄河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719),3次/d,5 mg/次口服。胃复安针(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3103)10 mg足三里穴位注射,2次/d。
1.2.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改善,恶心、呕吐、腹胀、反酸等症状消失;好转:临床症状较前明显缓解,食欲转佳,各症状明显好转或偶有发生;无效: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8.2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胃瘫是上腹部手术后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学认为,手术后尤其是腹部手术后多损伤中焦脾胃,属“痞满”“呕吐”“胃反”等范畴。《千金翼方》曰:“食不消,食即气满,小便数起,胃痹也”。《伤寒杂病论》也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6]。姜敏等[7]认为手术不仅耗伤人体气血,损伤脾胃脉络,还导致“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即脾阳气不足或胃阴寒内盛。任脉循行于胸、腹、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可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故有“阴脉之海”之称。任脉还有能总任一身之阴液的功效。全身的阴液则来源于饮食及水谷,它们通过脾胃的运化功能以及相关脏腑的协同而化生。而任脉主要是通过调理脏腑的生理功能从而促使阴液的生成和代谢,以防出现机体阴液的化生障碍和阴液代谢出现障碍。本病病在脾胃,而脾胃正是三焦中的中焦所在,腹部手术后导致中焦脾胃脉络损伤,气机受损。任脉还可调节三焦的气机,中焦的水谷之气也是由任脉所统摄。其中中脘穴是胃之募穴,为八会穴之腑会,可援水谷运化之司,助气血生化之源,施气血运行之力,气血合和,后天得利,疾瘵远矣;神阙穴在脐窝正中。神,神气;阙,原意为门楼、牌楼。神阙则是指神气通行的门户。《厘正按摩要术》曰:“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可以收降浊气。《难经·六十六难》言:“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任脉灸则是在腹部任脉段隔姜或隔药灸的一种灸疗方法。此法补阳不伤阴,滋阴且调阳,既能补虚又能泻实、扶正而不恋邪,泻实而不伤正,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王小妮等[8]认为隔姜灸利用生姜味辛,性微温,通过隔姜灸对穴位进行刺激,作用于全身,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止吐的目的。内关穴,内在之关要,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可治疗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症。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之下合穴,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9]。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两者合用共起调理脾胃,增强脾胃运化之司,使脾升胃降,促使中焦运转功能恢复正常,患者胃肠从而使胃肠功能自可恢复如初[10]。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92.31%。提示,本方法可以有效的调节患者的胃动力水平。且操作简单,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