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对60例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查分析
2020-01-08孙冬梅
孙冬梅
(太原市中心医院心电图室 山西 太原 030009)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多,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其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为危害,为了能够给予患者早期进行药物治疗,在临床中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诊断十分有必要。相关研究表明,将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中,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实现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奠定良好基础[1]。本次研究通过纳入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究了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查采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一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纳入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主要对象,分为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对照组男女人数比为16:14,年龄为60~82岁,平均年龄(67.25±2.26)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6.27±2.15)年;观察组男女人数比为15:15,年龄为61~83岁,平均年龄(66.52±2.18)岁,病程4个月~11年,平均(6.25±2.24)年。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以平卧位的体位方式接受检查,然后采用酒精擦拭对连接导连的位置;检测仪器为:麦迪克斯网络的12导联心电图,在检查过程中,将《临床心电图》的内容作为诊断依据[2]。
观察组:将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于临床诊断中,所采用的检查仪器为:美国Mortara公司生产12导动态心电图仪,患者以正常的生活方式接受检查,告知患者保持放松的心态,然后对患者进行全天24h连续检测,需要准确的记录所监测的心电信号,且对每位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及发生起居情况进行详细地记录[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临床检出阳性率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的临床检出阳性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研究
选择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一系列针对的处理,分析之后,如果P低于0.05,那么就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与对照组(63.33%)相比,观察组心肌缺血检出阳性率(83.33%)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肌缺血的临床检出阳性率的比较
2.2 与对照组(46.66%)相比,观察组对心律失常的临床检出阳性率更高(76.66%),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的比较
2.3 两组对比同观察类型心律失常的检出例数比较
对照组心电图对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单发、室速、短阵室上速、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单发的检出例数分别为:3、5、1、2、1、2例;观察组检出例数分别为7、8、1、3、2、2例,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对不同观察类型心律失常的检出例数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血管狭窄或阻塞现象。为了促进患者疾病的良好康复,应采取有效检查方法进行早期诊断,之后采取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从而为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奠定基础[4]。
机体心律失常的产生原因与内部电生理情况有着密切联系,冲动传导异常、冲动发生异常等是电生理的主要内容,因此,临床应对患者的电生理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将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诊断中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对于机体ST波段变化情况的全程观察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能够对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进行明确判断;与常规心电图不同,该检测方法最大的优势是能够24h监测患者的ST波段动态变化情况,通过快速记录ST波段动态变化情况,能够防止临床出现漏诊现象,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临床检出阳性率均更高,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取得良好效果,其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相比,能够大大提高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其能够实现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方法进行早期治疗,从而使疾病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因此,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具有重要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