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020-01-07李立军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运用重要性信息技术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改良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仅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运用;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67

在新课改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求知欲,课堂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配合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提升基础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了解与掌握。

一、有利于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教育部门与教育工作者始终致力于突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尝试并实践多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的教学模式。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契合了教学改革的要求,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搜集、处理、分类功能,并借助多媒体技术、思维导图软件、流媒体编辑等工具,有效延伸课本知识,丰富教学教学与课外学习内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执行者甚至组织者。同时,教师也由“知识输出机器”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二、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向,是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创新,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理念,是教育界、学术界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是所有授课教师的关注点。运用信息技术,结合课本内容,实现文字、图象、声音、图表、图形的有机融合,把沉闷的“讲授式课堂”变成声情并茂、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促进了学生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记忆,也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动画、影视、音频对古诗词情境、内涵的形象化再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心理活动、写作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转变为诗人本身,进而完成“创作”过程。又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动物的自然活动视频及动物园、海洋世界动物表演活动的视频,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总结动物的先天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行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1]

三、 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初中阶段,每门课程都存在一部分学生难以听懂、不易理解的内容,即教学的重难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突破教学重难点主要依靠教师重复讲解、学生重复做题,虽然最终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但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突出,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扎实。而现代课堂教学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把枯燥的理论、公式、图表与动画、视频、模型等结合起来,实现重难点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动态化,在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变死记硬背为全面理解,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从而突破重难点。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动画技术把圆柱体表面分为上、下两个圆形和中间的长(正)方形三个部分,并配合不同的颜色,再运用三个部分从圆柱体到平面分解图再到圆柱体的动态展示,使学生形象地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几何构成,进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动态展示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兴趣。又如,在初中生物《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课堂教学中,教学重点是人体血液循环,而受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记忆心血管系统的构成及工作机理是重难点内容。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模型、血液涂片、血液循环系统的动画资料,向学生展示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过程,使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变为直观的视觉内容,促进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强化长时记忆,进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目前普遍提倡的学生学习方法,就是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灌输教学”的对象,缺乏自主性和合作意识。而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树立多视角、多层次的学习理念。在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初期乃至目前,仍然有部分教师担心初中学生自控能力差,接触信息技术后会滥用信息终端甚至沉迷于网络世界,从而严重影响知识学习。[2]实际上,教师应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对自身定位有清晰的认识,即教师在教学中处于“引导者”而非“主导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主动创新也是教师的重要责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课本知识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研究信息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加强学生自控能力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建立多角度观察、全面思考、主动探究和实践的能力。[3]如在初中语文《土地的誓言》课堂教学中,要在讲授课文内容前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东北地区的前后变化、作者要表现的爱国主义感情等内容。但生活在当下的初中学生,难以理解当时的背井离乡之苦、家破国难之痛,这就成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障碍。而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搜集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侵略者罪行及中国人民的抗争等资料,使学生置身于课文内容的背景之中,架起学生与课文内容的沟通桥梁。只有这样,才能使当代初中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感情、呐喊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分析、思考和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对重难点的突破,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实现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欽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9(01).

[2]徐川宇.浅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2).

[3]魏玉霞.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9(01).

作者简介:李立军,(1975),男,汉族,吉林省梨树县人,本科学历,梨树县蔡家镇中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运用重要性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