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幸福感,培养“五感六有”教师
2020-01-07冯家传
冯家传
2014年起,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坚持“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的办学理念,通过树立和培养教师的“五感”(对办学理念的认同感、对学校发展的归属感、对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对专业发展的成就感、对自身价值的存在感),引导教师把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职业认同、专业发展、课堂改革、培训学习、评价制度、福利待遇等方面来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培养“六有”教师(胸中有梦、课堂有情、发展有力、成长有望、工作有心、生活有味)。
建立职业认同,让教师胸中“有梦”
教师,是一种有温度的职业。教师的幸福,需要物质的支撑,但更多来自精神层面的引领,来自对教育事业的认同和对教育梦想的执着追求。2015年以来,我校成功举办四届“十大幸福教师”评选活动,这逐渐成为学校幸福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成为学校“幸福教育”的一大亮点。学校树立了一批幸福名师,增强了广大教师对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教师们对学校“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认同感进一步加强,教师团队变得有活力、有梦想、有追求,骨干教师有闯劲、有干劲,青年教师有冲劲、敢较劲,幸福指数不断飙升。获选的教师中,既有在专业发展中取得辉煌业绩,在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特等奖的骨干教师,也有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在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普通教师,还有在后勤服务工作中兢兢业业,把琐碎的工作做得精致的教辅人员。在“幸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书写着幸福的教育故事。
促进课堂改革,让教师课堂“有情”
教师的价值表现在课堂的教、体现在学生的学。一个对教学没激情、对学生没感情的教师,是毫无幸福感可言的。在“幸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校积极推进课堂改革,致力于构建“开放·活力·高效”的幸福课堂。一方面,引入全国名校长、特级教师张云鹰的开放式教学理念,通过开放课堂,解放教师,释放学生,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四关注”(关注学情,关注过程,关注对话,关注实效),让课堂教学变得有智慧、有激情、有活力;另一方面,完善对课堂的评价机制,课堂教学强调“以生为本,依本靠纲;删繁就简,精讲多练”,让教师教得轻松、教得扎实。此外,学校还设立教学成绩优秀奖和教学成绩进步奖,表彰先进,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点滴进步,让更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
学校立足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以探索课、能手课、展示课、公开课等形式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多推荐教师们上常态公开课,让每一位教师都有“磨刀”机会,让骨干教师“利剑出鞘”,让老教师“宝刀未老”。同时,深入探索专题教研、主题论坛、微课微评等新形式的教研活动,纵深推进教与研方式转变。通过开展“教学相长、研训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时刻保持教学激情和教研热情,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引领专业发展,让教师发展“有力”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校通过搭建个人发展平台、打造强师发展团队,助推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享受到职业幸福。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一模式、三工程、四平台”的师资培训体系,铺开了“一三五十”教师发展蓝图。
一模式:立足课堂教学,依托学科组建设,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学科组”“智囊团”和“工作室”为活动载体,形成“三三三”研训一体校本教研模式。突出三个层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进行有层次的培训。针对三项内容:理论学习、教学基本功、教学能力,进行有针对的培训。用好三种形式:搭建校内舞台、外出学习培训、参与比赛打造,进行有深度的培训。
三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智囊团工程。
四平台:岗位练兵平台、培训学习平台、比赛展示平台、名师引领平台。
强化培训学习,让教师成长“有望”
对于教师们来说,培训就是最好的“福利”。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训成为教师的必然需要和迫切要求。强化培训学习,也是改变教师职业倦怠、提升教师队伍发展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校把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培训学习当作一项基本福利,以“重点培养,全面兼顾”为原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完善教师学习培训机制,落实教师培训经费专款专用,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找到个人专业发展的动力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一是拓展渠道“走出去”,学校不断拓展外出学习渠道,创新外出学习的形式,丰富观摩学习、跟岗培训、工作室培训等培训形式,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进行有层次、有深度的培训,坚持一学期外出培训学习不少于100人次。近三年来,我们派出教师参加跨区培训学习超过600人次。几乎每位教师都有两次以上的外出培训,培训经费每年都超过规定的公用经费比例。
二是立足本校“请进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学校选拔优秀骨干教师组建新教师培训讲师团,落实对新教师“一周一培训”的指导;坚持每学期邀请著名专家、名师和省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到校开展授课、作报告、主题研讨。2015年以来,我们先后承办了全国真语文五周年理论与实践成果展示活动、广东省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论坛、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作品展示交流等多项高规格、高层次的大型课改研讨和学术交流会,把王旭明、贾志敏、吴忠豪等全国名师专家请进学校,让教师们与名家零距离开展交流、教研。
完善评价制度,让教师工作“有心”
我们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出发,着力建立一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相对公平的评价体系,让教师在学校能安心工作、用心工作、尽心工作。
一是改变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机制。主要做法有:完善教师备课制度,推行集体备课,改进教案检查管理,以电子教案代替传统纸质手抄教案,把教师从抄写教案中解放出来,使之能有更多时间投入集体备课和年级教研,把备课的心思聚焦在备学生、备课堂、备重点难点上;改进成绩评价管理,保留期末综合成绩排名制度,但不把排名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依据,本着“慎罚多奖”的原则设立对教师教学成绩进步的多项奖励,同时,设立教学成绩集体奖,适度淡化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促进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合作能促进交流,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焦虑,解放教师心智,还能从根本上缓解学生的压力,解放学生的心智。
二是完善对教师工作奖励的评价体系。改变过去对教师工作“重罚轻奖”的评价观念,树立“奖励为主,扬长补短”的新评价观念。通过完善教师绩效分配机制,制定对教师的各项奖励机制,如设立学校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科研积极分子、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教学成绩优秀奖、教学成绩进步奖、转化后进生奖等多个奖项,形成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全方位的奖励机制。对待不同身份的教师在待遇上尽可能做到同工同酬,奖勤罚懒,在评优评先上坚持德才兼备、业绩优先,并在同等条件下适当向班主任、低年级教师、担任双班主科教学的教师倾斜,营造“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性竞争工作氛围,让教师在褒奖和肯定中收获荣誉和幸福。
提高福利待遇,让教师生活“有味”
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我校想方设法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丰富教师的职业生活,活跃教师的职业文化,提高教师的基本福利,让教师在追求精神富足和身心健康中感受幸福。 一是堅持把培训学习当成教师最大的福利和对教师的奖励;二是创造条件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体生活;三是提高和保障教师在校的各项生活和工作福利。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脚踏大地,又要仰望星空。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这是我们的办学理念,也是我们对教育的终极目标。对于教师而言,获得幸福是职业生活的根本目的,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是职业生活的本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教师这份职业,在追求职业的幸福中成就别人、快乐自己。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
责任编辑: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