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万众皆媒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新态势

2020-01-07石余竞楠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2期
关键词:信息传播

石余竞楠

【摘 要】麦克卢汉提出的“地球村”已然成为现实,在如今这个“万众皆媒,万众参与”的信息传播时代,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而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界限也被逐渐打破,人们可以更为主动地获取信息、生产信息,正因如此,信息内容的产消与发展也渐渐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的延伸”,正因如此人能够借助快速发展的各种媒介以及技术,更好的获取、传播、生产、消费、创造信息。

【关键词】万众皆媒;信息传播;媒介延伸论

在当下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信息传播的自由度得到了显著提升[1],导致在这个庞大的“地球村”里,各种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极大地拓宽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在给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使得其渐渐吸收新媒体传播的精华,进行自我转变。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这一观点:“一切技术都是肉体和神经系统增加力量和速度的延伸”,他表示人和媒介是相对独立的,不同媒介通过对人不同感官的刺激,使人对环境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2]。所以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之下,万众皆媒与万众参与的现象会使得受众和传播者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将逐步抓住机遇,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二元对立的传播者与受众关系的转变

(一)传播者与受众

现代大众媒介使得传播者出现了三个特征:专业化、职业化和组织化。专业化是指一批熟知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各种技巧,也懂得相关的技术设备如何使用的群体;职业化指的是传播者开始形成了一门庞大的职业圈层,有人专门以此为生;组织化则指的是这些专业人士往往附属于某个机构共同来完成大众传播活动。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就是受众,它指的是信息接受者的总和,因此大众传播兴起后,就形成了一组二元对立的关系,即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我们所熟悉的很多传播理论都是默认这种关系存在的前提下来形成的,比如两级传播论或者沉默的螺旋理论。

(二)“传”与“受”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

在处于“众声喧哗”的时代中,针对任何一条信息,每个人都可以是该信息的传播者,随着这种情况的普遍化发展,受众和传播者也从传统意义上的有明确的定义,向多元化、多边化发展。

在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中,受众与传播者一直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对立关系,专业媒体在新闻生产链的首端发布信息,受众在终端接受信息。而在进入“万众皆媒”的时代后,受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还能通过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传播信息。因此,横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那条界限开始逐渐淡化,而“受众”这一词,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则是“用户”一词。与受众相比,用户解释了两个重要的变化,首先,信息的使用从被动变得更主动了,其次,使用不是群体性的、千人一面的,相反,而是个体化的、千人千面的。

二、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融合

社交媒体应用之一的微信,是极为典型的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融合的产物。微信不仅能够满足人与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沟通与交流,现在渐渐变成了获取新闻资讯和为他人或自己发声的平台,无论是官方的电视台、报刊杂志,亦或是各大院校、单位,都会在微信上开设公众号,定时定点的推送相关公告或事件信息,以便受众更为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也就是说,人们从一开始的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了主动获取,从民生新闻到教育资讯,从招生简讯到招聘公告,应有尽有,皆为主动获取。這也使得专业的新闻媒体,不仅需要经营本家的网站,也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开设账号,以便于更好的与受众进行沟通与交流,增强其互动性。

三、信息内容的生产与消费

(一)信息内容生产者的延伸

现如今,新闻内容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专业生产者生产的内容,被称之为UGC,例如澎湃新闻,上面的信息皆有专业媒体工作者撰写和提供,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参考性;还有一种是用户生产的内容,被称之为PGC,例如在豆瓣上写一篇影评、书评,发表自己的日记,这都是作为用户所生产出来的供大众浏览的内容;而还有一种则是两者的结合,叫做准专业的用户生产的内容,被称之为PUGC,这种用户在哔哩哔哩网站上非常常见[3],例如一个up主发布了一个视频,获得了较高的点赞与转发量,未来可以向专业化道路发展,甚至可以成立一个工作室并以此为生,那么,这就是准专业的用户生产的内容。因而,“媒介即人的延伸”在这些信息内容的生产者身上很明显的展现了,不同的生产者通过不同的网络媒体平台进行自主化的生产。

(二)“产消者”的发展

原先记者写稿,编辑对稿件进行排版,他们是信息的生产者,绝大多数读者浏览和翻阅这些信息,他们是信息的消费者。现在形形色色的用户在微博等平台发布帖文、浏览贴文,对信息进行转发评论,则很难分清楚他们到底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所以有一个新词用来形容这个现象——PROSUMER(产消者)。在英文中,生产者是PRODUCER,消费者是CONSUMER,而把两者合在一起,称之为PROSUMER,翻译过来也就是产消者,意思是生产性消费者,也就是既进行信息生产又进行信息消费的人。例如知乎,所有的信息内容都是由一组组问题和回答组成的,所以这些用户既是提出问题的生产者,也是回答问题的消费者;而今日头条也如此,该平台曾有一句口号“我们不生产新闻,只是新闻的搬运工”,所以该平台的所有信息内容都是有其他各大媒体提供的,这就是互联网上海量信息的来源。

四、大众参与式信息创造时代的到来

(一)同人文化在现实中的延伸

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有刺,三恨《红楼梦》未完”。因而,在大众参与式创造兴起后,每个人都可以是故事的延续者,更可以在前人留下的故事框架中重新构建一个新的世界,所有人物的命运都可以有自己主宰,而同人文化也不仅仅限制于文字,更有图画创作、配音、视频剪辑等等方式,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文本宇宙”,而这个宇宙就是由大众的参与构建而成。从肖战粉丝和同人文网站AO3粉丝发生冲突的事件来看,同人文化已然树大根深,不再是仅限于部分人、群体观赏的亚文化,很有可能在“众创”对的推动下,拥有更大的发展潜能。

(二)虚拟偶像的发展

伴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由全息投影和音乐创作相结合的虚拟偶像渐渐风靡全球,这是二次元文化的又一大衍生物,在日本的crypton future media公司发售第一个虚拟歌姬初音未来后,Yamaha公司以VOCALOID 3语音合成引擎为基础制作了全世界第一款中文VOCALOID声库洛天依,这种虚拟歌姬的出现,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都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音乐编曲,从而让这些虚拟偶像为自己歌唱,这也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出现,这种传播形式也是我们常说的内容共创。

在2020年《歌手当打之年》的舞台上,歌手周深翻唱了由哔哩哔哩平台音乐博主ilem编曲填词制作的、由虚拟歌姬洛天依和言和演唱的《达拉崩吧》,该歌手在演唱时,对歌曲进行了填充性修改和增补,让这首充满二次元气息的歌曲活跃在大众观看的舞台上,这何不是一种跨次元的内容创造呢?而这一切,都是大众传播时代无法做到的。

参考文献:

[1]潘宁,周阿根.自媒体时代下舆论监督的问题与对策.今传媒,2019,27(1):29-31.

[2]邵文灿.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是人的延伸”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与重构——以麦克卢汉“媒介延伸论”为理论依据.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78-80.

[3]周杏颖.基于商业画布模型的哔哩哔哩商业模式研究.价值工程,2020,39(2):268-270.

(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信息传播
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发展问题和对策
企业网络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基于新媒体的视觉设计研究
浅析人民网《图解新闻》栏目的信息传播实践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