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网络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12-20李华单永明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网络舆情

李华 单永明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10-000-01

摘 要 在现在的社会中,电网企业舆情压力较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从社会发展进程看,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诉求、社会矛盾聚集,情绪化表达成为潮流。从公众关注热点看,央企的行业垄断、收入分配、服务仍将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旦有失误,都有可能演变成一场舆情危机。从信息传播手段看。“网上没有主席台,人人都有麦克风”,网络媒体成为公司负面舆情主要来源与重大舆情的重要议程设置者。比如说一个小区停电了,一直不来电。因为种种原因,然后这个事件就在贴吧或者微信发酵了,对供电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其内容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百姓针对这件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多跟帖着不知道具体情况,只是一味的跟随潮流而走,随意发泄自己的不满,这对企业造成了较大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舆情 舆论引导 信息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舆情主要是利用网络的传播力度,在网络中传达人们对于一些观念的看法,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我国企业网络舆情的实际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网络舆情的去中心化。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在过去处在受众位置的网民已经成为网络传递的主要对象。现在的新媒体就是全媒体,媒体的范围不断扩大,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中,最开始是以门户网站为基础,新闻从业人员和网站管理人员都属于主要的责任人,更容易在社会中构建良好的氛围。

网络舆情监管制度不健全。企业网络舆情具备其独有的特征,传递速度较快,便于操作,这些特征使得网络逐渐成为企业发泄情感的主要道路。因为每个人的情感、专业能力等因素各不相同,所以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来传递自己的心声,从而使得网络舆情不断增长。但是现在网络舆情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思想观念的教育认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企业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主要有:

一、加强自我管理

现在的人们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也乐于接收新鲜的事物。但是有时候对社会价值判断不够准确,会出现随意跟风的现象。这就要求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强化在使用网络时的法律观念、责任观念和安全观念,从而使得网络环境更加的完善健康。同时还要加强企业的政治参与力度,从而有效的解决企业网络群体性事件所引发的安全问题。企业网络群事件中有很多的不安全因素,例如情绪化情况严重,肆意散播谣言,这就是公民政治参与混乱的表现,所以需要保证在企业正确的政治参与方式,并且企业要对自己的言行和举止负责,从而有效的预防网络舆情所造成的损害。企业还要强化自身素养,在进行言论表达的时候要深思熟虑,不能贪图一时的泄愤,随意散播谣言或是盲目跟风。

二、建立疏通机制

现在,我国网络舆情发展的实际状况就是媒体供应过剩,官方信息提供不及时,在现在的媒体环境中,企业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加强自身的认知能力,针对企业不科学、存在误差的思想观点,需要顺应当时媒体技术传播的规律性。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教育,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针对媒体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主观方面不积极,行动方面不落实,时间方面不及时,内容方面不真实,态度方面不正确,还有部门领导不让说等问题。媒体事件的发酵主要经历五个阶层,四个小时内是谣言产生的初期;六个小时内信息趋向多元化;八个小时内会产生一个鲜明的主题;十二个小时会出现新闻审查;二十四个小时会把事件推向最高峰。所以,企业在处理舆论的时候,需要合理的控制时间,对舆论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引导,构建引导干预制度,这也是企业网络舆情监管和引导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做好舆论引导

针对企业网络舆情,需要强化关注力度,及时引导,变“被动”为“主动”,不能过分堵塞消息,这样只会增加大众的猜疑力度,使得事情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加强舆论引导工作,一是积极建设主流媒体网站,加强新闻网站建设,宣传企业所做的工作,努力增强与公众互动的能力,增进与公众的沟通。二是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遇到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遵循“双进驻”,进驻危机处置小组和临时新闻小组。三是创建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建立全员全过程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实现舆情风险早发现、早预警,做好源头治理和超前防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网络舆情已经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生活中去。企业的文化素养较高,网络虽然可以增加他们的视野范围,但可以给企业的思想认知和行为发展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所以需要强化当代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性认知对事物进行准确的判断。同时还要对企业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强化企业网络舆情引导团队的构建,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肖丽妍,齐佳音.基于微博的企业网络舆情社会影响力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13.05.

[2] 李昱.电力企业网络舆情风险评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3] 李阳.企业网络舆情再传播意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网络舆情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