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草原退化原因与建立草原保护长效机制的探讨

2020-01-07刘玉宏

种子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保护机制

刘玉宏

摘    要:目前,我國有关部门已经高度重视草原的退化问题,并对草原退化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研究。其中有三大原因引起了草原的退化,分别为严重的超载与过牧、农耕经济发展的不断蚕食与环境的破坏和全球气候变暖。根据草原退化的实际情况,推广科学合理的长效保护机制,已经成为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分析草原退化的原因作为基础,以我国对草原保护提出的要求为依据,探索科学合理的草原保护长效机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草原保护的建设力度。

关键词:草原退化;原因;保护机制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原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使得草原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草原面积不断减少。针对这种现象,建立科学合理的草原长效保护机制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成为相关部门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难题。想要使建立的草原长效保护机制能够符合国家对草原保护的根本要求,有关工作人员就必须全面且系统地对草原退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草原长效保护机制,以保证最大程度上发挥草原长效保护机制的作用[1]。

1   对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从我国现阶段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来看,造成草原退化的原因涉及3个方面:第一是严重的超载与过牧现象,第二是农耕经济的发展对草原的不断蚕食与破坏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第三是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等自然因素影响。在盐池县境内,草原退化主要受到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主要是受到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的影响,人为因素主要是受到人口数量的影响。因此,有关工作人员想要建立起有效的草原长效保护机制,就必须对造成草原退化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探索草原长效保护机制的建立。

1.1   严重的超载与过牧现象

从现阶段的草原退化情况来看,过度的超载与过牧现象是当前引起草原退化的十分重要的因素[2]。现阶段,我国的牧区与半牧区的超载值都已经超过了30%以上。在正常的情况下,1个2.5亿 hm2的草场,理论上可以达到2.8亿只羊的超大储蓄量,但是实际情况是,2.5亿 hm2的草场承载着3.8亿只羊,甚至有些草场的承载量更大,即原本只能用来养1只羊的草场,现在要多养1只。这种严重的超载情况,不仅会对羊的成长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使草原丧失自身休养生息的时间,进而造成草原退化的现象。尽管在2003年时,盐池县已经在全区率先实行草原全面禁牧政策,但“盐池滩羊”是该县的第一产业,近年来羊肉价格居高不下,养殖业尤其是养殖盐池滩羊更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受利益驱动,部分农牧民还存在偷牧现象,而且这些畜群会跟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增加,进而使得草原的负担不断增加。

1.2   工业用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近几年,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人过分关注短期的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盐池县土壤沙化的程度。

盐池县的人口,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3.5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17.3万人,增长了约5倍。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大量引入各类企业,从而导致征占草原、破坏植被,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壤风蚀的程度。灌木丛与地表的结皮遭到破坏之后,会使其丧失防风固沙与固定土壤的功能,使土壤沙化的概率上升,形成“就地起沙”的现象,在风力作用下产生新的风蚀现象,造成了新的流动沙丘与沙地,使得盐池县草原退化的程度不断加重。另外,盐城县80%的人口从事农牧业,饲养的羊只数量达310万只,人口与畜牧业的快速增长都使得该县的草原资源过度开发,超过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草原生态系统丧失了平衡,草原沙化与退化的现象不断扩张。再加上长期以来对草原保护的投入力度相对较少,而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没有达到草原保护的需求[3]。虽然近年来对于草原保护的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但是由于已经对草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长久的破坏,导致治理效果并不太显著。

1.3   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生态环境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持续加剧,其中,全球气候变暖就是环境破坏的严重影响之一,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已经受到了我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自然因素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草原退化。现阶段,在导致草原出现荒漠化的因素中,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其严重程度仅次于超载过牧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视程度。

从气候方面来看,盐池县干旱少雨、风力较强,常年的平均降水量在248.6 mm左右,年蒸发量在2 179.8 mm左右,处于这样严酷的气候条件中,干旱的地表容易被风吹扬,加之植被比较稀疏,使得地表的土壤沙化并且不断蔓延。

从地理位置方面来看,盐池县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漠的南下西扩也给盐池县的土壤沙化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在受到风力作用后,形成了带状与片状的流动沙丘,进而造成了草原退化与沙化的现象。同时,盐池县缺乏地表水源,没有较大的河流,地下水位较深且水质较差,自然环境因素的脆弱加重了盐池县草原退化的程度。

2   建立科学合理的草原保护长效机制

为了能够实现长期有效的草原保护,国家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对引起草原退化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制定草原长效保护机制,其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2.1   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在建立草原长效保护机制时,不少专家提出来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所谓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就是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的活动,与产生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间的分配关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在草原上发现了可以利用的油田、矿山等资源,那么在开采的过程中,必然会对草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相关部门要在对资源开采后或在资源开采的过程中,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来进行弥补,使草原的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有效的恢复,针对部分牧民的损失提供一定的补偿。

此外,对于与草原相关的其他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去执行。为了能够让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得到更有效的落实,国务院在新出台的牧民补助政策中提出:“所有禁止放牧的草场,都要以公顷为单位为牧民提供相应的补偿,持续提高补偿标准,并让这个标准明显高于草场租赁市场。”一方面,这样可以使牧民的收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这样做也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草场在进行租赁后发生二次过度放牧的问题。

2.2   建立草原平衡机制

在一般的情况下,如草原中的牲畜与草场间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动态平衡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而且还不会造成草原退化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建立草原长效保护机制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对于科学实施草畜平衡的研究,同时也要注重牲畜与草场关系的研究。所谓的草畜平衡,就是草场与牲畜在一定的区域中,以草原不会被破坏为基础,给牲畜业提供足够的饲草和饲料,进而达到草场发展与牲畜需求间的平衡。但是,要想实现牲畜平衡,一方面,要保证自然生产力条件下草原放牧系统的草畜平衡,充分发挥草原的生态潜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人工草地,以达到草畜平衡的目的,同时,对植被进行恢复,减缓土壤沙化的程度。人工草地的发展,不仅可以对草原与牲畜的平衡关系起到一个良好的辅助作用,还可以实现地下水源的合理开发,进而实现水草平衡。此外,也可以实现碳平衡,以此来促进草原植被的健康生长。

2.3   建立牧区合作机制,推动牧区合作化进程

逐步建立起牧区合作化机制,探索与推动牧区合作化,是草原保护长效机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在许多欧美国家,早已经开始实施牧区合作化,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实施了牧区合作化,但是实施的最终效果还不够理想。为保证牧区合作化可以取得预期效果,在建立合作社时应遵循牧民的意愿,根据草原资源和留守人员状况等,进行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要不断从发达国家汲取经验,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起良好的牧区合作化机制。

2.4  强化草原权属管理

为保证草原保护工作的平稳正常运行,推动草畜平衡是建立草原保护长效机制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国家加大草原投入的基础保障。当前,完成这项工作还面临诸多困难,如制定草畜平衡标准时,需要详细分析草原动态管理模式,对惩罚程度、示范与标准,不断增长的牧区人口等多方面因素加强研究与讨论,通过强化草原权属管理,逐步实现草原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

3   小结

总之,我国草原退化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①严重的超载与过牧;②农耕经济的不断蚕食与对草原的破坏;③全球气候变暖。想要在根本上实施草原的有效保护,就必须对草原退化的原因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与国家对草原保护的要求相结合,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草原保護长效机制,以此来实现对草原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 1 ] 贾幼陵.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和草原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J].中国草地学报,2011(20):112-114.

[ 2 ] 包维楷,陈庆恒.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及其特点[J].生态学杂志,1999(2):114-118.

[ 3 ] 王永槐.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和草原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J].中国农业信息,2013(21):170-171.

猜你喜欢

保护机制
探究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机制
在新婚姻法背景下妇女财产权益的法律研究
学术共同体同行评价中学术性流失的保护机制构建
赣南苏区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创新经济与知识产权保护关系的思考
小组工作介入农村单亲家庭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研究
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机制研究
大数据带来的影响及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权保护机制构建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