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意义与儿童歌唱能力的培养
2020-01-07严啸
严啸
[摘 要]基于声乐艺术与其特征,总结幼儿园歌唱活动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分析、梳理幼儿园歌唱活动对儿童歌唱能力的培养,包括学前儿童良好歌唱习惯、正确歌唱技能的培养,以及歌唱游戏对音乐表现力、协调性及协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园歌唱活动;歌唱能力;唱游;声乐艺术
[作者简介]严 啸(1979—),女,浙江长兴人,艺术学硕士,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艺术教育系讲师,任本科艺术素养基础课程首席教师,研究方向:学前音乐教育、声乐教育教法、儿童声乐教育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6-0-03[收稿日期] 2020-10-05
一、声乐艺术与幼儿园歌唱活动
声乐,是用人声来演绎的音乐形式。通过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的配合发出优美、连贯、富有变化的声音,结合音乐基本要素与表现性要素以及语言来表达思想与情感[1]。声乐艺术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能最直接、最生动、最准确地表现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大多数声乐作品本身就是文学与音乐完美结合的艺术作品。在国外声乐指歌曲演唱,在我国是歌曲演唱、戏曲演唱、曲艺演唱的统称。
中国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丝”指的是弦乐器,“竹”指的是管乐器,“肉”指的是人的天然乐器—歌喉。意思是说丝弦为外物,靠手弹拨演奏出的曲子情感表达是有局限的,不如竹木吹出的曲子动听。而竹木奏乐虽然是贴近唇、齿、口、舌而传出的旋律,还是不如人的歌喉唱出的歌曲感人动听。认为人的歌喉是情感流露之源,是一件可以最淋漓尽致地表达喜怒哀乐的天然乐器,因此歌唱是最能传情达意的表演形式。同样,歌唱也是学前儿童最直接、最原始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
幼儿园歌唱活动是学前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并且具有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完善品格的教育价值[2]。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也认为歌唱是最适合孩子的音乐活动,是学前儿童进入音乐世界和表达情感最自然的途径。孩子们在歌唱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以及音乐的多元性与趣味性[3]。在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还可以增进交往、激发热情与创造精神。
二、声乐艺术的特征与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意义
声乐艺术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音乐的创造者是人,声音的来源就是人的嗓音,这个乐器是与生俱来的,它比任何其他乐器的声音都更自然、更亲切。其次,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中唯一的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具有特有的语言优势,优秀的声乐作品可以让音乐与文学都得以升华[4]。再次,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西方声乐艺术的发展也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证明很早之前歌唱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声乐艺术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音乐形式。同时声乐艺术是表演与教育合一的音乐活动方式,它具有强大的普及性、群众性、参与性与教育性。
声乐艺术的特征也直接影响幼儿园歌唱活动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的意义。首先,幼儿园歌唱活动使幼儿的呼吸器官与发声器官通过歌唱得到活动与锻炼,同时歌词的演唱、节奏的朗读等活动有益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多元化、多角度的优秀儿童歌曲能让学前儿童萌发美感,扩大文化视野,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其次,学前儿童在歌唱活动中技能与音乐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及表现能力等。最后,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游戏化的歌唱内容与形式可以诱发学前儿童的联想与想象,培养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
三、歌唱活动对儿童歌唱能力的培养
(一)良好歌唱习惯的培养
很多教育家认为,歌唱是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一个必需活动。孩子们可以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还可以通过歌唱建立起与美的内在联系和创造美的意识力量[5]。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歌唱习惯尤为重要。歌唱活动中良好的歌唱习惯主要包括正确的歌唱姿势和科学用嗓两方面内容。
1.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对幼儿歌唱最基本的要求,歌唱时无论采取站姿还是坐姿,均应保持头部自然平视前方,颈部放松,四肢也要放松,手臂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良好的姿势不但有利于歌唱,还使体态美观、大方。
2.科学用嗓。学前儿童的“乐器”是十分娇嫩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要做到科学用嗓,首先要选择适合孩子音域的歌曲;其次在演唱过程中引导孩子控制唱歌的音量,杜绝大声喊唱;再次要把握好用嗓的时间;最后还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和歌唱时的环境卫生,不要让嗓子感到过冷过热或过于干燥,同时还要预防感冒生病。
我们需要了解学前儿童各年龄段合适的音域范围,以帮助我们为幼儿选择适合的歌曲(表1)。
(二)正确歌唱技能的培养
1.引导儿童学会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呼吸有别于日常呼吸,它是歌唱的动力,起到调节、支持、推动发声器官发声的作用。需要根据歌曲旋律音的高低、乐句的长短、情绪的变化等来加以调节。成人的歌唱呼吸是要通过单独训练才能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学前儿童的歌唱呼吸技能不必像成人一样进行专门的复杂训练,但可以在歌唱活动中逐渐培养。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1)口鼻换气方式。歌唱时,时刻提醒儿童使用自然、均匀的口鼻换气方式,并引导其呼吸时不要提胸、抬肩膀等。
(2)按乐句换气。引导学前儿童在演唱时尽量不要在乐句的中间换气,以便保持乐句的完整流畅,教师可以根据乐句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好換气。
(3)有表情地歌唱。歌唱时培养学前儿童对快慢、强弱、连贯、跳跃,以及活泼、抒情等表情的感知,这些情感及表情的理解感知对培养他们歌唱的呼吸有很大帮助。
2.引导儿童科学的发声方法。培养学前儿童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比较艰巨的任务,因为学前儿童的发声器官、感知、理解能力等都处在一个稚嫩的时期。首先,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应强调儿童用自然的声音唱歌,所谓自然的声音就是在平时说话发声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歌唱。训练时音量用弱(p)或中弱(mp)最为合适,教师可以设计强弱对比的歌唱练习让小朋友感知什么是弱声演唱。例如,《大鼓小鼓》《山谷回音真好听》等儿童歌曲都非常适合设计音量的对比练习。其次,应多注重学前儿童朗读能力的训练,例如,念歌词、儿歌、童谣等,良好朗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为科学的发声方法做好铺垫。
培养学前儿童歌唱技能不能急于求成,孩子的理解能力低,但模仿能力强。所以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注重在孩子面前的示范作用,并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引导与培养。
那么教师如何准确引导学前儿童的歌唱呢?准确的歌唱主要包括歌曲中音准、节奏、节拍、歌词、速度等音乐要素演唱的准确性。儿童歌曲具有篇幅短小、旋律简单、歌词易懂的特点,但不能因歌曲易学、易记便忽视歌唱技能而随意学习。相反,正因为儿童歌曲的以上特点,为孩子们准确地歌唱提供了可执行条件。
3.引导儿童准确歌唱。
(1)准确的范唱。学前儿童主要靠聆听与模仿的方式来学习歌唱,教师范唱的效果与准确性直接影响儿童准确的歌唱。具备良好范唱能力的教师应该把“言传”与“身教”紧密结合,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对象。
歌词的清晰范唱可以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作品塑造的形象与表达的主题,例如,《小蜜蜂》是一首动物主题的歌曲,塑造了一个勤劳采蜜的动物形象。《过年歌》是一首有关节日、生活主题的作品,讲述了大家忙碌开心地过新年。
旋律的准确范唱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节拍感、节奏感与音高感。例如,《小青蛙,你唱吧》中有模仿小青蛙歌唱的象声词“咕儿呱”与休止符结合的节奏,教师在范唱时能表现好空拍的存在,会更形象生动地让学前儿童感知到小青蛙叫聲的短促与欢快。
对歌曲合理的情景设计与音乐表现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对歌曲情绪与情感的理解。例如,《迷路的小黄鸭》,我们可以用深情而略带伤感的音乐情绪表达歌曲情感,也可以为歌曲设计一个故事情景加深学前儿童对歌曲的理解。《祖国,祖国我爱你》适合用歌颂、赞美的情绪展现对祖国之爱,也可以在情景设计中介绍祖国的强大,增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和谐的伴奏。教师伴奏或利用其他多媒体手段辅助歌唱的科学性也非常重要。在伴奏乐器的选择上应该首先考虑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如钢琴、电子琴等),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对儿童音准的培养是有帮助的。其次,教师的伴奏应正确、清晰、流畅、和谐,通常在初学歌曲阶段教师适合使用带主旋律的伴奏。如果选择多媒体或音视频伴奏要尽量选择音质清晰、音效自然、画面和谐的音乐材料,尽量为学前儿童提供优质的视听审美感受。播放时还要注意音量的协调,不宜过响或过轻。
(3)及时纠错。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儿童演唱中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以便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歌唱习惯。例如,学前儿童在参与歌唱活动时喜用大声歌唱来吸引老师与同伴对自己的关注,或者没有良好的站姿与坐姿等,教师都应及时发现并提醒加以纠正。
(三)音乐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唱游”一词,“唱游”(Sing-Alongs)即歌唱游戏,就是跟着歌曲做。它是在歌唱的基础上加入了动作、表演、游戏等元素,是一种让学前儿童一边歌唱,一边游戏的综合性音乐活动。歌唱游戏是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最为常见的形式,也是学前儿童易于接受和喜爱的歌唱方式。游戏性的幼儿园歌唱活动符合幼儿心理与音乐能力的发展,为培养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1.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唱游中,学前儿童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主要渗透在歌唱、游戏这两个层面中。歌唱上,可以在节拍、节奏、力度、速度、咬字、吐字、语气等基本要素与表现性要素上提出要求并加以表现,指导幼儿有感情的演唱,注重歌唱时的表情,并把符合歌曲本身的意境和思想准确地加以传达。游戏中,注重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也是尤为重要的。如动作设计要符合歌曲内容,游戏形式要合理等。例如,歌曲《我也骑马巡逻去》,在歌唱中我们可以利用拍的节拍强弱规律,突出强拍位的演唱,帮助学前儿童找到骑马的律动感,配合简单的骑马、扬鞭等符合歌曲情景的动作或赛马的游戏等,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与情绪的表现。
边唱边动作边游戏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幼儿乐意接受,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当然,学前儿童对音乐表情的运用是很粗浅的,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音乐发展的特征来选择适合的曲目及提出适合的要求,做到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2.协调性及协作能力的培养。唱游活动的特点使学前儿童在活动中可以很好地发展协调性及协作能力。唱游时,要求儿童完成歌唱与动作的配合,教师可以选择歌词本身就很适合动作表现的歌曲,也可以选择问答歌、歌词创编等形式的歌曲,利用齐唱、轮唱、合唱等多种形式,要求幼儿完成与同伴或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例如,儿童歌曲《山羊踩痛小公鸡》中有叙述者、山羊哥哥、公鸡弟弟三个不同的角色,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来演唱,演唱中可以对每个角色的演唱音色提出要求,以符合歌曲角色的形象。也可以鼓励儿童用肢体与动作来展现每个角色不同的语言和心情来完成与同伴的表演。歌曲的故事性与角色的产生必定会对每个参与的儿童提出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的要求,并让这些能力在歌唱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唱游活动中,学前儿童不但能学会协调自己的歌唱与动作,还能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配合集体的速度、节奏、动作等,在与自己和他人的协作中对音乐产生更多内心的体验。
3.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孩子的地方,就会有音乐。音乐给学前儿童带来欢乐的同时,还能带给他们创作音乐的兴趣。唱游活动中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歌词的创编、动作的创编、旋律的创编、节奏的创编、情景的创编、乐器的创编等。进行创编时教师的引导同样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整体的原则。
歌词的创编和动作的创编是唱游活动中最常见的创造活动形式,歌词创编不但可以丰富幼儿的联想、想象等能力,也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语言表达等能力,帮助幼儿体验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但并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适合创编歌词,往往那些富有韵律感、歌词内容紧凑、中心词突出的歌曲才能给幼儿提供想象、发挥创造的空间。例如,歌曲《music man》的歌词中出现了乐器“钢琴”,演唱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自己加入不同的乐器单词进行演唱,当然这个不同乐器单词的加入会涉及单词音节与节奏的融合,对学前儿童来说也是歌词创编的难点与挑战。
动作的创编可以选择节拍清晰、节奏感强,适合律动、动作的歌曲来引导学前儿童大胆进行动作的创编。创编时要引导孩子充分发挥想象,把他们的生活体验在音乐中用肢体动作加以提炼。例如,歌词中有出现劳动、睡觉、炒菜、煮饭、蒸馒头等儿童熟悉且语言很容易被孩子捕捉的词语,可以鼓励孩子用动作加以表现。
学前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他们能创造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教师可以在唱游活动中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创编的机会,让他们提高创编能力的同时,也体验创编成功后的快乐。
參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张利军.声乐基础与儿歌演唱[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约翰·弗洛尔.儿童音乐生活[M].杜悦艳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Abstract: Based on the vocal music art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kindergarten singing activities in children's music teaching. It analyzes and sorts out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singing ability by kindergarten singing activities, including the cultiva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s good singing habits and correct singing skills, as well as the cultivation of music expression,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creation ability by singing games.
Key words: kindergarten singing activities; singing ability; singing-along; vocal music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