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家访工作的意义与启示

2020-01-07邱冬齐运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6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实践意义家访

邱冬 齐运锋

[摘 要]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贫困生家访不仅是资助育人工作的一个有效形式,更是精准资助的有效途径之一。以高校贫困生家访的实践为基石,在总结家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高校贫困生家访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家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家访;实践意义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20SJA228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2020年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邱 冬(1991—),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齐运锋(1973—),男,江苏徐州人,硕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6-00-02[收稿日期] 2020-10-03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其中就包括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资助育人工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老师、家长、学生三者沟通的桥梁,通过实地访问、面对面接触,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最真实的家庭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对高校做好精准资助具有重要意义。

一、贫困生家访工作的实践

1.成立家访工作小组,确定家访队伍。接到学校通知后,二级分院成立以总支书记为组长、团委书记为副组长的家访工作小组,组员包括分院辅导员、教研室主任、任课老师代表等。

2.联系家访对象,确定家访路线。根据家访名单、已经家访对象的家庭地址所在地,规划合理的家访路线,并提前联系学生,告知家访时间,确认家中是否有人。在正式走访前,根据学生信息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并与辅导员沟通,了解学生平时表现,以便家访时与学生家长沟通。

3.实地走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根据家访路线开展实地走访工作,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将学生在校表现告知家长,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资助工作的建议,完成家访调查问卷。

4.整理家访材料,做好总结工作。完成实地走访后,总结家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理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家长对学校资助工作的建议,撰写家访材料,做好家访工作,以便为今后的资助工作提供帮助。

二、贫困生家访工作的意义

1.贫困生家访工作有利于辅导员全面了解学生。不同的原生家庭会对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孤僻、心理压力大等心理问题的原因。但通过实际的走访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在学校虽然内向、不善交流,但在家庭中很懂事、坚强,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有些同学虽然家庭经济条件十分贫困,但在校表现一直很优秀,成绩也名列前茅,性格也十分开朗、健谈,由此可见,虽然贫困生出现自卑心理的概率较大,但不是每位学生都需要“心理扶贫”和特别关注;相反,他们可能会更加成熟稳重。通过家访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多方位的了解这些学生。

2.贫困生家访工作为今后的贫困生选择以及贫困等级的评定提供了新的思路。贫困生的评定一直是很难把握的难题,尤其是对于大一刚入学的学生,同学之间并不十分了解,仅通过学生家庭情况的自我描述、材料是否全面等,评定结果难免因为考虑问题不全面而存在偏差。而有些家庭经济条件确实十分困难的同学在申请贫困生时可能无法拿出很好的证明材料,比如低保证、扶贫手册等;因此通过实地贫困生家访,让辅导员亲眼看到学生家里的情况,为今后更公平的开展贫困生评议工作提供了依据。

3.贫困生家访工作为家校交流提供了桥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两大主体,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这使得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无法做到及时、密切,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家长,有些家长可能由于信息闭塞、文化程度不高,甚至不会说普通话等原因,不会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也就无法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贫困生家访让学校老师主动走进学生家庭,将学生的在校表现、生活情况等告知家长,也将学校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在家長中做好宣传,让家长放心,并收集家长对学校资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困难与需求,不断完善学校的资助工作,更有利于家校联动、凝聚教育力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三、贫困生家访工作的启示

1.要进一步加强资助育人工作,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在家访学生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贫困生成绩处于中下游,并不十分突出,甚至有不及格科目。可能因为在初中、高中的学习中,由于地区的限制、家庭经济情况的制约,导致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到了大学以后可能感觉学习越来越困难。而有个别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交流,甚至自卑。在家访中,每一位家长都说,希望将来学生毕业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摆脱家庭贫困的状况;但现实来看,成绩一般或者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也比较低。因此在今后的资助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业技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提升自身技能,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开朗,不仅有利于今后自身的就业,也可以帮助自己的家庭摆脱贫困。

2.要深入宣传资助政策,改变贫困家庭的传统观念。在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对资助政策的了解大都来自学生的转述,但学生的转述有时并不清楚。有些家庭甚至对学校的资助政策一无所知。在家访中我们还发现,部分未申请助学贷款的家庭,家长对贷款有一定的抗拒,总觉得是在向国家借钱,担心利息太高、还款压力大,等等。在今后的资助工作中,辅导员老师要定期与贫困生家长保持联系,将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学校的资助政策等解释得更为详尽,打消学生和家长的顾虑。

3.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家访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学校有勤工助学的岗位,了解的学生也反映岗位太少。很多家长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读书,找一份好的工作,为家里减轻点负担。关注贫困生心理问题,关爱贫困生身心健康固然重要,但為他们提供一个勤工助学的岗位、推荐一家好的实习单位,更能解决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所以在今后的资助工作中,深入了解贫困学生、贫困家庭的实际需要,同时将思政工作融入其中,无论是资助工作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能够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远航.高校资助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8(06):106-109.

[2]顾小丽.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践路径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06):54-55.

[3]胡远景.教育脱贫攻坚背景下的高校资助育人有效策略[J].区域治理,2019(48):194-196.

[4]王炳林,郑丽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05)25-32.

[5]杨旺静子.现代职教理念下中职语文教学优化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2):344-345.

[6]刘丽梅,陈攀峰,高伟明.高校继续教育发挥教育扶贫主体作用及对策研究[J].品位经典,2020(02):118-120.

Abstract: Funding educ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me visits of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not only an effective form of funding education, but also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of precision funding.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home visit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significance of home visit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home visit.

Key words: college poor students; home vis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实践意义家访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探究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鉴别作用
品管圈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