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园互动研究
2020-01-07张一楠卢紫薇
张一楠 卢紫薇
[摘 要]“互联网+”时代,微信已成为教师与家长互动和交流的主要方式。以河南省某市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群体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微信在家园互动中的使用现状,发现家长对微信平台支持下的家园互动方式总体满意度为中等偏上。为提升家园互动质量,应建立班群守则,提升微信互动质量,征求家长意见,科学管理微信公众平台,设计班级活动,增强家长互动的主动性。
[关键词]微信平台;幼儿园;家园互动
[基金项目]2020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群体动力学视域下家园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与实施”(2020YB0178)
[作者简介]张一楠(1983—),女,河南安阳人,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6-0-03[收稿日期] 2020-10-05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整个教育行业网络学习“硬着陆”,幼儿园纷纷采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微信群等互联网技术平台进行家园沟通、教师教研、家园共育等工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模式的重构成为可能。幼儿园家园互动需要突破传统桎梏,告别单向和单线授受式家园沟通模式,转向多维度、立体、交互、可持续式家园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一、研究方法
(一)问卷维度
本研究以马文静(2019)设计的问卷为基础,对其提出的问题稍加改编,形成了幼儿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问卷主要采用封闭式问题、个别开放式问题。问卷内容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为个人基本信息,第二层次则是将问题设计为七个维度,分别为互动必要性认识、互动目的、互动主题、互动内容的次数、互动内容的呈现方式、互动的主动性、双方的态度。
(二)调查取样
选取河南省某级市3个幼儿园为调查对象,共发放100份幼儿教师问卷,回收88份,回收率约为88%;发放150份家长问卷,回收127份,回收率为84.6%。教师样本特点如下:所任班级方面,任小班的35人(占39.7%)、任中班的31人(占35.2%)、任大班的22人(占25%),基本覆盖了幼儿园的所有班级,说明样本具有代表性;在教龄方面,5年及以下的22人(占25%)、6~10年的31人(占35.2%)、11~15年的28人(占31.8%)、16年以上的7人(占7.9%),说明工作时间久的幼儿老师占大多数。工作时间久意味着经验比较丰富,可以作为参考。在学历方面,中专29人(占32.9%)、大专20人、本科33人(占37.5%)、研究生6人(占6.8%),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知识迅速,易于沟通。
家长样本特点如下:从幼儿所在班级看,小班32人(占25.1%)、中班49人(占38.5%)、大班46人(占36.2%),各班人數分配比较均衡;与幼儿关系里,填写妈妈的人数最多,有53人(占41.7%),爸爸38人(占29.9%);文化程度方面,初中有23人(占18.1%)、高中或中专42人(占33%)、大专11人、本科39人(占30.7%)、硕士及以上12人,整体上看学历都比较高。
二、研究结果
(一)幼儿教师和家长微信私聊的互动现状
1.双方对微信互动必要性的认识。60.2%的幼儿教师和63.7%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利用微信进行互动,这种新型的交流方式丰富了双方的互动方式,而且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变化,双方会更习惯于在网上交流,这种方式比传统的互动方式有更多可取之处,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师与家长对微信互动有更清晰的认识。
2.双方微信互动的主题。家长主动给老师发信息,排前四的依次是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比如在幼儿园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向老师寻求教育经验;送节日祝福、表示感谢;反映幼儿问题,将孩子最近的一些情况讲给老师。老师主动和家长发信息,排前四的是依次是发布通知;孩子在园的情况,如拍一些活动影像发给家长;分享、交流教育经验;介绍幼儿园的活动、获得的成就。对比发现,双方互动的内容主题是不一样的。
3.双方对微信互动的满意度。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有71.5%的幼师和66.1%的家长“比较满意”,他们觉得在微信上沟通比较轻松,获得信息比较及时;有4.5%的幼师和3.1%的家长表示“不满意”,他们觉得沟通很麻烦,不如面谈或电话联系。综合看,双方对微信互动还是满意的。
(二)幼儿教师和家长利用微信群互动现状
1.互动双方的参与度。教师对微信群互动的方向和主题有所把控。调查时发现,只有少数家长会主动和老师聊天,大多时候是老师在群里发通知,家长在后面回复“收到”。从这里可以看出,家长在双方关系里多属于被动方。
老师每周与家长互动“6次以上”的占63.6%,“4~6次”占30.7%。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微信是老师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微信已成为家园互动的重要手段,微信群缩小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访谈的一个老师说:大多时候我们在班群互动,每星期至少有十几次,通常是发通知,回家长信息,然后发一些幼儿在园的动态。当有个别幼儿出现问题时,我一般会微信上私聊家长,如果情况十分紧急就直接打电话或面谈。
家长每周与老师互动“1~3次”的占73.2%,“4~6次”的占20.5%。总体来看,可以看出家长很少与老师交流。原因可能是父母工作忙,孩子由爷爷奶奶帮忙照顾,由于双方缺乏交流,父母也不太了解孩子近况,导致家长很少与老师互动;还有可能是孩子的表现好,家长不用很操心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家长觉得没有必要再找老师聊什么,等有问题时才会主动去找老师。
2.互动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和家长在微信群互动时基本以文字为主。调查发现,双方互动比较重要的内容大都是大段的文字,其他比如感谢和祝福,大部分是用表情符号或表情包,这种方式既有趣味性,也很容易增强彼此的亲近感。老师在微信群里发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时,因为用文字难以直述,所以多是以图片与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
调查结果显示,微信互动内容的呈现方式中,文字占38%,文字+表情29%,图片16%,视频7%,语音6%,表情4%。在访谈时笔者发现,双方交流主要使用的是文字。文字是记录表达信息的一种工具,比起其他方式更清楚、更一目了然。
家长A:和老师聊天基本用的都是文字,用别的方式感觉好像不太合适。
教师B:一般发布通知都是用文字加表情,显得生动活泼一点。如果有什么活动,就会在群里发一些幼儿参与活动的图片或视频,这样家长既清楚了活动举办的情况,也能看到自家孩子的表现。
3.互动的收获。
(1)幼儿教师在微信群中互动的收获。教师的互动收获按顺序排列依次为“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最高,占31.8%;其次是“在开展教育任务时更加顺利”,占28.4%;“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最少,占17%。
教师A:我是刚毕业,才上班没多久,和其他老教师比还嫩得很,经验比有的家长还欠缺,在微信上与家长聊天,其实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东西,而且还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教师B:我当幼儿教师很多年了,以前信息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跟家长沟通也没微信这么方便。现在有什么消息都能直接发群里,有家长提出自己的疑问时,很多家长也会一起讨论,如果疑问没有得到好的解答,我会从专业的角度向他们提供教育经验和方法。
通过以上两个教师的访谈可以发现,当家长在群里提出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时,其他家长也会分享自己的经验,互动双方获益匪浅。
(2)家长在微信群中互动的收获。家长的互动收获按顺序排列依次为能解决成长中的问题、与教师建立良好关系、掌握相关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激发配合参与幼儿教育的热情。其中,“能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这一选项选择的人数最多,占43.3%;“激发配合参与幼儿教育的热情”这一选项选择的人数最少。
家长A:我家小宝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那叫一个闹腾,听说在幼儿园里饭都不吃,一個劲儿地哭,老师说这个叫“入园焦虑”,对这种情况是需要方法的。老师经验丰富,和她们交流也能学到许多。而且群里还有很多有经验的家长,大家没事可以相互切磋一下。
家长B:加个微信群还是方便得多,老师有时候会在群里发一些教育孩子的小妙招,比如孩子做作业老是不专心,这时候不能直接批评孩子,要讲究技巧,先多表扬他做得好的地方,再给他提新的要求,也可以设置个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写完作业可以有奖赏,这样慢慢改掉他不专心的习惯。
通过与家长的访谈可以看出,微信群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利大于弊,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
三、问题分析与建议
(一)问题分析
1.微信平台存在广告和商业行为。幼儿园微信平台的受众群体是幼儿家长,目的是为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但在调查时会发现,有的店铺会主动联系幼儿园在平台上打广告,有的打广告打到了群里。
家长A:有活动时幼儿园会让一起买东西,有的家长就会看中时机悄悄打广告,宣传自家开的店。一二次还行,次数多了很容易引起其他人反感,我觉得老师应该规范一下群规则。
家长B:有时想看一下幼儿园微信订阅号,但总是不小心点到里面的广告,比较烦。我觉得幼儿园对这要稍微注意一下,少加广告,多贴点教育知识也比广告强。
基于上述问题,幼儿园应杜绝广告,多发些家长感兴趣的内容,创设一个健康的微信平台。
2.微信互动内容的随意性。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发布通知时,紧接着就是一长串家长回复的“收到”,还有很多无意义的“客套话”,将通知都刷了上去。
家长A:微信群消息很多时候都是99+,大部分都是老师发通知,家长回复“收到”,有时候真的很想把群关掉,又怕老师发有用的消息,我觉得老师应该想办法规范这种现象。
家长B:每次看班群都得提心吊胆,消息太多,头都炸了。
根据以上访谈内容,教师可依据家长需求建立班群规章制度,营造一个有序的班级群。
3.互动的回避性与消极性。根据调查总的分析,一些家长发的消息内容多为回复教师的通知。有的家长在面对问题时,选择更相信幼儿说的话,不会主动询问老师发生了什么。如一个家长在微信里讲孩子在幼儿园受欺侮。内容:我家妞妞自幼就乖,对她的教育我都没怎么费过心,今天回家说自己被一个小男孩欺负,也不知道老师怎么照看的。该幼儿老师看见这条朋友圈后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和家长说明发生了什么事。在幼儿园里,有的小孩儿比较敏感,被其他人不小心碰到,就认为自己受到了欺负。大多数家长选择在幼儿放学后询问其一天的情况,询问方式不恰当就会给孩子一种错觉,如今天在幼儿园受欺负了吗,想象力丰富点的孩子就会想象自己被欺负的画面。
家长A:老师太辛苦了,要照顾那么多孩子,作为家长我们也会体谅理解老师。孩子感冒没有家长不心疼的,但有时候就是在所难免,也会理解。
教师B:微信的话,基本都是我们发布通知,家长除了回复收到,没什么积极的互动,有什么重要事还是打电话或者面对面交谈更说得清,微信在其中算是个辅助吧。
双方对使用微信基本是肯定的,但偶尔会不太乐观,可能原因是微信消息多,教师筛选消息困难;双方工作与生活都比较忙,不能迅速答复;老师在家园互动中通常占据强势地位,家长自认为弱势,在交流时选择避重就轻或避而不答。
(二)对策建议
1.建立班群守则,提升微信互动质量。微信的出现为家园互动增添了新方式,所以我们要正确使用微信,提高教师和家长互动的质量。规范规则在某些方面会事半功倍,提升双方微信互动的质量。针对微信群里部分教师和家长打广告的行为,双方可共同建立班群规则,如鼓励班级正能量信息交流与沟通,抵制商业广告,禁发购物、点赞、投票等信息。
2.征求家长意见,科学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现已成为幼儿园与家长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家园互动中起到关键作用。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平台栏目的设置应广泛征求家长的建议,科学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如某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栏目定期向家委会征求意见,合理满足家长牵挂孩子的心理,设置了“班级动态”,使家长可以通过此窗口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如某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设计了“园所活动”板块,提前发布学期活动计划,并设计投票模块,使家长广泛参与到园本课程的建构过程中。
3.設计班级活动,增强家长互动的主动性。首先,通过家长课堂、园长沙龙等班级活动,提升家长介入幼儿园工作的自觉性,积极发起互动,提高家园互动的主动性。其次,教师要不断激发家长参与互动的热情,班群里总会存在不活跃的家长,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群里选出家长代表,由家长代表带动其他家长参与微信平台互动,营造积极交流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氛围,从而建立多维度、立体、交互、可持续式家园网络学习共同体,提高家园共育的便捷性、互动性、激励性和长效性。
参考文献
[1]马文静.基于网络微信平台的幼儿教师与家长互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3.
[2]陆姣.基于手机APP应用的家园互动研究[D].安徽:安庆师范大学,2017:3.
[3]罗丽娟.幼儿园网站中“家园互动”栏目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3.
[4]何红漫,邓丽霞.顺应时代要求,建立新型家园合作关系的探索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09(03):65.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WeChat has become the main way of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parents in a city of Hena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eChat's use in kindergarten-family interaction, and finds that parents' overall satisfaction with kindergarten-family interaction supported by WeChat platform is moderat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interaction, it is proposed to establish class group rul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eChat interaction, seek the opinions of parents to scientifically manage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nd design class activities to enhance the initiative of parents' interaction.
Key words: WeChat platform; kindergarten; kindergarten-family inte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