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之阅读滋养习作

2020-01-07叶碧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7期
关键词:阅读习作核心素养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读和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基础。通过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加深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通过具体论述核心素养下阅读滋养习作的策略,旨在为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滋养;习作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习作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由此可见,习作离不开阅读,习作得益于阅读。阅读和习作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明确提出:通过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而习作则能够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学生通过深入理解阅读课程中的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设计专题阅读,提高写作水平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不是零散存在的,他们之间都应该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便需要老师设计专题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通过专题阅读之后再进行写作,话题的情境创设,力求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有话可写,乐写愿写,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如在学习“这儿真美”这一主题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1+X的模式进行指导习作。教学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用“1”《美丽的小兴安岭》+“X”绘本《小房子》。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我让学生进行《小房子》的阅读,然后进行习作。我先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读,再一段一段地读,然后一目十行地读,并边读边画出表示顺序的词语,再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阅读绘本时让学生快速读小房子四季的景色,边读边找出四个季节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变化,画出变化的词句与句段,多读几遍,做好读书笔记,然后进行习作练习。

课堂上运用精读、略读、浏览多种形式的阅读,在“1+X群文阅读”教学中不会厚此薄彼,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引导阅读,学生灵活运用这些阅读策略,学会了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最后让学生以多种习作方式进行练习,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字描述能力,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为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让阅读滋养习作,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其中,老师可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阅读,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课程的内容,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这样学生在深入理解教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在读写结合中的“点”选好,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紧紧抓住“读”与“写”这两条主线,从而实现“读写结合,文意兼得”的目标。教科书灵活的安排了小练笔,促进读写结合如读学写,比如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引导学生写自己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风景,结合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引导学生看图写话,描写观察到的景物结合课文大自然的身影,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写自己听到的声音,结合课文内容,模仿课文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随时随地提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如《火烧云》一课,文中火烧云的变化以动物变化多端的造型为主,教学学生用植物造型来描绘天空云彩的变化,引导学生想象的天空中出现了他们喜欢的花卉,语言表达的形式是模仿文中的写法:“天空出现            ”

“什么样子________________”“怎么变________________”“看的人呢________________”在学生的汇报中间缀上“忽然”“接着”“最后”“一会儿”这样的连接词,同学们的发言浑然一体。同学在反复读练说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用已有的语言文字经验,来表达自己当时的所思所见,怎样连段成篇。这样学生学得自然,教师教得轻松,读说结合得较为融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整合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读写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课文知识读写结合,还要整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课外阅读内容,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通过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整合,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让学生能够丰富知识储备,提高写作技巧。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以文字描述配合圖画,引导学生围绕动物特征的变异展开大胆的想象,编写童话故事。在教学这个单元时,我就给学生推荐阅读《很久很久以前》这本书中,这整本书阅读中,给学生规定时间,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写作。然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集体交流,从而更加深刻地学习文章知识,掌握更多的阅读与写作技巧,进而实现对学生的读写结合,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写作热情高涨。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进行课堂阅读和写作,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习作技巧,从而有效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

叶碧丽:本科学历,主持两个课题已结题,现正在主持省强师工程课题“习作原生态课堂模式的研究”;参与8项省市课题已结题,20多篇论文在省市教育教学论文(课例)评比中获奖。

参考文献:

[1]郭家海.小学中年级习作核心素养现状调查与改进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2017(30):25-28.

[2]马洪喜.“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分析[J].课外语文,2018(05):78-79.

猜你喜欢

阅读习作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