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技战术分析
2020-01-07郑鑫刘斌王斌
郑鑫 刘斌 王斌
摘 要:以第十八届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男篮与各赛队比赛中进攻技战术的运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男篮及比赛对手的整体得分情况及运球、投篮、传球、抢篮板等进攻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战术分析中重点研究中国男篮的快攻战术、破人盯人及破区域联防战术运用情况,找出中国男篮的进攻方式和获胜原因,发现球队进攻阶段存在的问题。结果:1)中国男篮在全队整体表现与技战术能力上具有一定实力,但在面对实力偏弱的对手时,经常被对手打停或反超比分,说明队员过于轻敌且防守懈怠态度不端正。2)中国男篮的整体得分情况虽高于对手,但三分球稳定性不足,罚球命中率较差,低于每场的赛队对手。3)比赛进攻端失误球较多。4)比赛中防守转换的效果不佳。5)在分差相同或迫近的阵地进攻过度依赖主力队员单打得分。
关键词:亚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技战术;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20)03-0106-08
Abstract:By taking the offensive tactics of China Mens Basketball Team in the 18th Asian Games in Jakarta as the subject,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video observation, expert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overall scoring of Chinese team and the opponents, and the offensive techniques including the dribbling, shooting, passing, rebounding, and in the tactical analysis focused on the Chinese fast-break tactics, man-to-man and breaking zone defense tactics application situation, identified the Chinese team offensive way and the reasons for wining the games, fou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m attack phase. Results:1) The Chinese team has occupied a certain strength i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and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bility, but in the face of the weaker opponent, often have to stop the game or the score issettled, indicating that the players have slack defensive attitude; 2) although the overall score of the Chinese tea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pponents, the stability of the three-point shot is not enough, and the free throw percentage is poor, which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pponents in each game. 3) more ball mistakes on the offensive end of the game. 4) the effect of defensive transition is not good in the game. 5) the attack relies excessively on the main player's single score in the same or close position.
Key words: Asian Games;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offensive techniques and tactics; comparative analysis
在第十八屆雅加达亚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中,中国红队在小组赛中分别战胜了菲律宾队和哈萨克斯坦队,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的比赛中大比分击败了印度尼西亚队和中国台北队,决赛的对决中从最高落后16分的情况下大比分逆转了实力雄厚的伊朗队,最终以5胜0负的战绩重获亚运会男子篮球的冠军,重新站上了亚运会最高的颁奖台。这支刚刚建队时间不久,以年轻队员为主所组建的中国男篮,夺冠的原因是比赛有效的技战术执行力,而进攻技战术是比赛得分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研究本届亚运会中国男篮与各队的进攻技战术,发现中国男篮的优势和不足,为我国缺乏大赛经验的年轻篮球运动员参加洲际、国际大赛有更好表现提供参考。
1 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男篮红队与其他赛队进攻技术的比较分析
篮球进攻技术是指无球的空切和跑位,有球的传、运、投、突破等进攻技术。随着现代篮球的快速发展,进攻技战术打法转变速度越来越快,尤其在国际赛场上,越来越多的球队和国家队淘汰掉了以往以内线队员为核心,阵地进攻为主,通过内线优势进行单打,掩护后顺下空切或空位中距离为主要的得分手段,现代篮球进攻技战术打法更加注重三分球,攻守平衡,注重防守反击的快攻成功率以及内外线相互策应创造空间,使进攻有更多的选择性。本文通过研究亚运会中国男篮与各赛队对手的比赛情况,结合整体得分情况重点分析与得分相关的运球、投篮、传球、抢篮板等进攻技术,统计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对中国男篮红队的进攻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1.1 中国红队整体得分情况比较
在篮球运动中,检验进攻技战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在比赛中的转化得分情况。中国男篮红队的5场比赛,虽然在比赛中全部击败了對手,但在得分数据上与各赛队依然存在差异。在场均86.6的平均得分上领先了赛队17.4分,失分数控制在69.2,成功保持了5场比赛的胜利。在总投篮的命中次数上,中国红队男篮在得分的进球数上平均领先对手38次,无疑证明了中国队在进攻选择、时机把握以及技术能力上都占据了一定优势,而在总投篮次数上中国队并没有很好地在防守端限制对手,使对手在5场比赛中平均高出11次。从两分球与三分球的投篮次数和命中次数上可以直观看出中国男篮在进攻选择上改变了打法,本届亚运会男篮减少二分球投篮次数,在平均高出对手25次命中数的同时,增加了外线三分的投篮次数,保持着平均高出赛队23个命中次数。所以在低于对手33次二分球的进攻次数时,外线的三分球在极大程度上弥补了球队劣势,为进攻延续上了火力。而罚球这一项中,各赛队对手以平均75次出手命中60球,平均命中率为80%,但中国男篮平均多对手58次投篮次数上命中率仅为63%,说明中国篮球仍要加强投篮训练,将罚篮转化成得分。
1.2 中国红队与其他赛队整体进攻方式情况分析
研究表2并结合比赛录像分析发现,总篮板球中国红队在5场比赛中40.6个场均总篮板数,综合领先对手6.6个,这6.6个篮板全部是为后场篮板,说明这5场比赛,在综合保证前场篮板不落后对手的同时,在防守端给予对手防守压力。极大降低了对手在获得前场篮板第二次进攻中的得分,是对中国红队防守效率的肯定。除了面对内线拥有亚洲最高水平之一的伊朗队以外,中国红队对阵其余对手都占据优势,虽与菲律宾队和哈萨克斯坦队的优势并不明显,但也证明了中国内线在亚运会的比赛中无论是身体指标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领先对手。笔者结合录像及球员对比,总结出以下原因:1)周琦和王哲林的内线组合在比赛中发挥的效果显著。在经历了仁川亚运会和国际大赛的历练后二人身体与能力更加成熟,双塔的配合也逐渐默契,场上的发挥较为稳定,提高了篮板球的控制率。2)更多的球员利用自身的积极性、反应和敏捷能力参与到了篮板球的拼抢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内线球员的压力。3)中国红队对其他赛队对手进行了充分的研究,针对对方球员制定合理有效的布置,加强了对篮板球的保护。4)中国红队在平日的训练和在联赛的比赛中,提高了自身的优势和对篮球板落点的正确判断,提高了队员体能,保证了在末节决胜时刻对篮板球的把控。
在助攻方面,中国开场更多利用了内线高度优势,低位单打和错位大打小将助攻转化得分。当对方开始使用换防和包夹针对重点球员时,内线队员策应到了外线,前锋突破分球进行空位三分的投射或传给其他位置更好的队员手中持续转化得分。
在比赛中,对方大多数犯规发生在中国红队进攻的阶段,中国队主要依靠内线优势单打、外线队员强突以及篮下冲抢二次篮板造成对方犯规。反观菲律宾队的比赛,在被犯规次数落后我们9次之多时,还与中国红队打得难解难分,说明中国队的防守效率差并没有很好地限制对方球员的发挥。其次,中国男篮在仅有的16次犯规中,决胜期出现了一名主力5犯离场的情况,而对手却依旧保持着全主力的阵容。总结中国红队与对手的5场比赛得出,年轻队员应减少不必要的犯规。在不影响全队累计犯规罚球的同时,合理果断地利用犯规,迫使对手重新组织进攻,增加防守成功率。
经分析数据和观察录像发现,在比赛过程中,中国男篮的抢断球主要发生在对持球队员的紧逼和正确判断传球路线上成功造成了对方的失误。在无球队员的跑位上持续给予防守压力,造成对手空切时控制球不稳或丢球。
在失误球数方面,失误主要集中在中国红队的后卫线上,红队建队时间较短,球员之间磨合较少,球员年龄平均较小,很多队员并没有大赛经验。在比赛中面对持续高强度的防守准备不足,无法在防守人贴身防守﹑全场紧逼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处理球选择,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内后卫在控球﹑传球方面基本功不扎实。其次,国内联赛中攻防节奏缓慢,对抗防守强度远低于国际大赛。没有大赛经验的球员第一次参赛难免有些许不适,出现失误在所难免。
2 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男篮红队进攻阶段战术运用情况分析
2.1 中国红队快攻战术分析
2.1.1 中国红队对阵菲律宾队整体快攻战术运用情况分析
通过表3的整场快攻统计来看,中国男篮共有15次快攻机会,但成功率却不足五成。通过研究比赛视频得出,中国队快攻主要发动形式为后场篮板,除后卫、前锋抢到篮板和可以直接推进外,内线球员得到防守篮板时必须要有固定球员接应再转化快攻,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快攻最好的发动时机,导致对方回防落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队内线队员并不具备中长传能力且传球的视野不够宽阔,第一时间只能去找后卫,不能在最佳时机将球传至下快攻球员。
2.1.2 中国红队对阵菲律宾队整体快攻战术类型分析
本场比赛中国队出现的快攻4打3、3打3情况居多,笔者通过制作战术路线图,阐述中国队的快攻打法,从快攻成功率的角度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在图1中,中国1、2号代表后卫,3号代表小前锋,4、5号分别代表大前锋和中锋。对手号码位置依次对等。图1中折线代表运球,虚线代表传球,直线表示跑位,虚线+等号表示投篮。中国队在快攻过程中,后卫1号持球快速拉到右侧45°并持球突破篮下,对方后卫积极防守并收缩篮下。中国队4号队员迅速移动到右侧45°等待时机,1号队员篮下回传大空位的4进行三分投射。(战术成功)优点:能够快速拉开,内线队员接球后有充足的空位时间调整完成投篮。不足:放弃了内线投篮后冲抢篮板球的机会,球队进攻篮板无法保证。
在图2中,2号后卫控球至右侧底角附近,前锋顺切篮下吸引对方2号守并拉开空间。1号后卫伺机空切篮下,2号传球至1号完成空切上篮。(战术失败) 优点:有利于后卫或前锋直接攻击篮下易形成打空篮或造犯规的机会。不足:当遇到对方高大队员补防且身体素质强于自身时,篮下上篮不稳定。
如图3所示,大前锋4号持球至三分线弧顶附近,后卫及前锋2、3号拉开至左右侧45°,大前锋看准对方补防时机,突分至两侧45°空位队友手中,完成空位3分球的投射。(战术失败,空位三分未能命中)優势:能够成功打乱对手盯人防守的策略,更容易获得空位远投的机会。不足;很考验空位球员投篮能力,当投篮不中时,不利于保护篮板球。
2.1.3 中国红队对阵哈萨克斯坦队整体快攻战术运用情况分析
中国男篮本场面对实力、身体素质、大赛经验都处于劣势的哈塞克斯坦队的挑战,全场打出了17次的快攻战术,但成功率更差甚至不足三成。17次发动快攻进有12分转化了得分,可以看出本场虽然是以后卫和前锋持球推进较多,但由于快攻队员的空切不及时或接球后犹豫,没有做出合理的进攻选择,导致错过了最佳的快攻时机,被迫转为阵地,重新进攻。原因:1)对手依旧采用全场人盯人的防守,但防守的能力不如上一场的菲律宾男篮,可是中国红队又犯了开局慢热的老毛病,一直到第三节前半段比分没有被拉开,全队没有实质性的战术使用,快攻不积极效率差,快下队员的进攻不坚决都影响了全队的快攻成功率。2)本场形成的多打少的次数较少,后卫和前锋持球的推进速度虽快,但仅有1~2名队员能够快下跟进,队友之间的配合较少,其余队员下快攻不积极,只能被迫放弃快攻转为阵地重新组织进攻。
2.1.4 中国红队对阵哈萨克斯坦队整体快攻战术类型分析
本场比赛中,出现的4人与3人的快攻转换的次数较多,笔者制作出中国队本场的快攻战术图,分析进攻是否合理有效。
由图4可见,中国队在4人快攻中,1号后卫持球至三分线弧顶,2、3号位快下至左侧45°和底角吸引防守队员,4号位从右侧45°接球切入攻击篮筐完成进攻。优势:快下队员展位分散,空位机会多适合有投射、突破能力的队员转化进攻。不足:后卫持球时容易被防守延误,容易错失最佳传球时机,导致回防队员补防断球。
由于对方防守站位为平行站位,所以以中间1号队员发动进攻,3号队员左侧顺下攻击对手弱侧,2号队员拉开到右侧45°三分线附近等待时机,1号队员传球至3号前锋直接上篮得分完成进攻。优势:打法多样,能打外线三分,能内线空切,机动性较强。不足:如果对方防守选择收缩篮下,考验外线队员三分能力并牺牲了二次篮板卡位的有利时机。
2.1.5 中国红队对阵印尼队整体快攻运用情况分析
根据快攻统计,本场面对球队综合实力、球员身体素质全面落后中国的印尼队,中国男队的整体表现、战术执行力、球队防守可以用“差”字来形容。中国男篮整场只有12次的快攻,而成功率却创下前3场比赛最低的25%,得分也仅仅只有7分入账。通过比赛录像发现,中国男篮上半场在防守端的表现还是优于下半场的,在防守成功时也转化了许多快攻;但是到了下半场从第三节往后的比赛时间中,由于比分逐渐拉大,队员们不断出现懈怠的情绪,心理状态上也有所放松,防守不积极,眼看着对手远投并没有对其干扰,使快攻的成功率大幅下降。
2.1.6 中国红队对阵印尼队整体快攻战术类型分析
在图6中,1号后卫持球并传球于空位的2号位,2号位沿右侧45°接球空切篮下。此时,对方2号位过来补防,中国队2号位回传给空切篮下1号位完成上篮。优势:快攻选择多,可远投亦也空切上篮。不足:如果传球人传球不及时,易使对方造成犯规导致快攻失败。
在4打3的快攻中,中国队4号传球至左侧45°空位的2号,其余队员空切篮下吸引防守,2号队员果断选择空位三分投射。优势:有利于投手最大化发挥远投能力。不足:错失了第一时间攻击篮筐的机会。
根据本场的快攻统计可以看出半决赛面对中国台北队比赛中,无论是快攻的成功率还是快攻得分及占全队比重比前两场都有显著提高。全场7次的抢断球快攻,证明了中国队对对方持球人的防守是成功的。观察单节快攻数据发现,第一节与第三节的快攻全部打进,而第二节、第四节快攻效率极不理想。对比赛录像研究得出:在第二节的比赛过程中,对比第一节球员们的进攻防守效率下降,单节11分的表现足以证明进攻端的命中率极不理想,也大幅减少了攻守转化中快攻的成功率。末节比赛中,中国红队几乎派出了全部的替补阵容,防守积极但转化得分能力差也使得快攻效率大幅下降。虽然次节和末节的快攻命中率不高,但9次的快攻反击足以看出中国队在防守中给予对方的压力。
2.1.8 中国红队对阵中国台北队整体快攻类型分析
比赛中中国红队转化的4人快攻次数最多也最为实用,通过绘制战术图分析4人行进间快攻研究球员跑位和球队打法。
中国红队1号后卫持球,3号、5号分别空切篮下,后卫看准时机将球传至3号空切前锋,对方1、3号队员持续收缩篮下,放空了处于外线的4号,3号队员分球4号完成空位三分。
2.1.9 中国红队对阵伊朗队整体快攻运用情况分析
在决赛的比赛中,中国队全队在11次的快攻中获得了63%的快攻成功率,直接转化的17分快攻得分无疑是战胜对手的突破口之一。尤其在二、三、四节的中国队在比分落后时成功抓住反击的机会,最终反超了比分。比赛中,中国队抓住了对手中锋回防速度慢、习惯收缩内线的弱点,尽可能地提高反击速度,强调外线队员的反击落位。这样的打法在三四节效果显著,每一次后场篮板球球的转移和传导速度,队员的跑位速度都十分迅速。而对方中锋由于体力不支移动速度缓慢,常常没有得到有效回防,场上多次出现5打4的局面,中国队借机利用以多打少不断扩大比分,为最终的比赛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10 中国红队对阵伊朗队整体快攻类型分析
综观整场比赛,中国队的4打3、3打3的快攻反击数量居多,也在比赛中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笔者通过观看录像绘制战术图的形式展示快攻的动态进攻,重点研究中国队的反击质量。
在图9中,中国队后卫1号控球并向罚球线附近推进,3、5号位沿着左侧45°和底线寻找机会,4号位沿右侧45°顺下空切接1号传球上篮得分。
据图10可见,在转换快攻中,由后卫1号持球,4号位依靠对方回防不及时给予3号队员无球掩护。3号队员接1号的传球持球至左侧45°并借助4号的掩护完成空位三分得分。
2.2 中国红队阵地进攻战术分析
2.2.1 中国红队进攻阶段对手阵地防守情况分析
综观整届亚运会中国红队比赛,中国队队员有着较高个人进攻能力、稳定的集体配合战术。通过表8分析,对阵菲律宾、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的比赛中,对方整场使用全场盯人防守目的更多为:1)场上队员体型、身体素质与中国对位球员相接近,有利于更好地单人防守。2)当中国主力球员个人进攻能力高于对位球员时,盯人防守可以有效限制中国队员间的集体配合迫使中国使用个人单打完成进攻。通过盯人防守消耗球队体力,并降低进攻成功率。面对中国台北和伊朗的比赛中,对手在节间防守转换为二三区域联防目的:1)中国台北队队员个人防守尤其对中国内线的防守不理想,球员身高差距明显。被迫转化二三联防的全队防守,多名队员在固定的防守区域内持续给予中国红队内外线压力。2)伊朗队在三四节间对内主力中锋体力不支而对位球员周琦外线投射成功率极高,盯人防守无法持续限制周琦外线的投射和拉开空间。被迫形成阵地防守依靠外线后卫和前锋的包夹遏制周琦外线的投射,全队一体式防守合力对中国队各位置球员进行限制。
2.2.2 中国红队进攻阶段基础战术配合分析
在篮球的比赛过程中,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当技术达到较高水准之后,考验战术的运用情况更多的是队员之间的配合、比赛意识和注意力。而在一定区域内,队员与队员间的突分、传切、掩护、策应等配合进攻的战术组成了全队基础的战术配合。
如表9所示,中国红队更加侧重于突破分球和挡拆掩护。在前3场对手使用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阵型下,中国队突破分球更多的是以外线队员利用速度和对抗的优势甩开对手成功吸引补防队员的状态下,迅速分球至空位队友投篮完成进攻。掩护战术基本全部由后卫发起,利用内线球员的身高和体型优势,根据挡拆质量采用冲击篮下或回传给内线队员完成进攻。在策应球上,中国红队面对对手的区域联防拿出了周琦和王哲林的高低位组合,两人相互策应并观察场上队员情况,进行内线持球单打,外线中远投及传导外线队友,使对方防守阵型顾此失彼。
2.2.3 中国红队阵地进攻破盯人战术配合分析
阵地人盯人战术是指:防守队员选择身体素质、个人能力、场上位置、攻守的打法等与自身实力大致相符的进攻队员进行全场或半场的一对一的防守战术。在与赛队的5场比赛中中国红队所运用的破盯人战术较为一致。本人通过制作进攻战术板逐步分析破盯人战术的配合状况。
在圖11中,—I代表掩护路线,→代表跑动路线, - -〉代表传球路线。孙铭徽持球观察场上对手防守果断传球刘志轩后迅速纵切给予王哲林掩护,使王哲林横切到左侧并向刘志轩背身要球。
从图12看出,此时王哲林低位拿球后共有4种战术选择完成进攻。1)王哲林低位篮下单打。2)王哲林背身吸引对方2和5号位包夹刘志轩无球跑位至左侧底角接王哲林分球进行空位三分投射。3)王哲林背身吸引对方4和5号位包夹,周琦观察对方防守强弱,空切篮下或拉开至三分线弧顶接王哲林分球完成上篮或三分球投射。4)王哲林低位拿球后,周琦上提到三分线弧顶,刘志轩跑位到左侧三分线底线拉开空间。此时,方硕接王哲林传球内切上篮。
2.2.4 中国红队阵地进攻破二三联防战术配合分析
在篮球防守中二三联防是指每个人都不是自己盯自己的人而是5个人一起守住自己的半场谁拿球就采取包夹防守,一起控制自己的半场区域,也就是所谓的2个或者3个人联合起来防守。在与赛队的2场比赛中中国红队所运用的破二三联防战术较为一致。通过制作进攻战术板逐步分析破二三联防战术的配合状况。
周琦上提掩护孙铭徽,孙铭徽持球沿右侧45°突破传球底线空切的丁彦雨航完场上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本届亚运会男篮比赛中,中国男篮红队在投篮有效命中率方面,中距离和内线投篮都相对稳定,而在三分球的出手和命中方面仍有可提高的空间。在罚球技术方面,每场都大量的罚篮得分的机会但整体命中率低,5场比赛仅有63%。反观5场比赛的对手,罚球命中率达到了80%,在进攻打不开局面的时候,利用罚篮成功缩小了分差,与中国队僵持。在失误球方面,场均失误数上中国队场均都高于对手,说明刚组建不久的中国红队仍需要磨合,队员经验心态不成熟,参加世界大赛较少,面对高强度的防守时,处理球差的缺点暴露无遗,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失误球的次数。整体快攻次数较多,但战术成功率不足五成。中国男篮红队在整个亚运会男篮系列赛中出现了多次多打少或等打等的快攻机会。在中锋拿到后场篮板球时并不具备长传球能力,必须要有固定的后卫接应重新发动快攻,延误了最佳快下传球的时机。而当后卫或前锋直接推进的快攻战术中,持球人面对防守处理球差,年轻队员接球犹豫的缺点暴露无遗,影响了快攻整体的命中率。阵地战战术打法较为单一,战术意图较为明显。在比赛中对方使用区域联防时,可看出中国红队准备不足,在对方持续压迫性防守下战术成功率不高,在读秒阶段仅能依靠主力球员单打完成进攻。
3.2 建议
1)加强中国红蓝两队管理。在制定队伍发展目标的同时,合理安排实力较强的世界大赛提供男篮锻炼,来增强球员的技战术能力,为经验较少的国家队新队员储备经验。2)加强竞技体适能训练。体能与反应能力是在比赛场上良好发挥技战术能力的首要条件。在高强度或决胜期的比赛中,如果没有充沛的体力不仅会导致运动能力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全队攻防两端的发挥,还易对球员造成运动损伤,影响职业生涯。3)加强队员的罚球能力。在本届亚运会中国男篮比赛中,每场都出现了大量罚球得分的机会,但表现较差,多场次的比赛罚球命中率不足五成。作为职业篮球运动员来说罚球是投篮技术中的基本练习,所以通过本届比赛来看,加强全队的罚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4)加强比赛中心理调整能力。通过关键场次的比赛给予球员一定心理暗示,训练球员心理素质,在比分胶着时应该提高球员自信心,当进攻合理时应果断出手,相信队友,在比分落后时应调整失落的心态从防守抓起,每一次成功的防守势必将提高球员的自信心,在提高信心的同时奋起直追,反超比分,从而拿回胜利。5)加强球员战术执行力。比赛过程中,在进攻端无论快攻还是阵地战术战术基础配合都十分有效,但成功率整体不高。在今后训练中应加强战术的终结能力,培养球员阅读对手防守能力,只有在加强战术执行力的同时提高对防守的判断,才能最后打出更高效的战术配合。
参考文献:
[1]罗梦菲.第17届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主要技术指标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0(2):87-89.
[2]孟祥生,谢志程,郑玉石.第17届亚运会中国男篮失利因素的分析与研究[J].社会论坛,2014(11):118-119.
[3]王洪波,张秀华.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攻防能力现状对比分析[J].高师理科学刊,2005,25(2):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