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路径探寻
2020-01-07邰峰周雅郑宏伟
邰峰 周雅 郑宏伟
摘 要:主要采用文献、数据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从当前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需求与价值等视角,探寻冰雪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不足:1)冰雪文化普及度呈现区域差异;2)缺乏对传统冰雪文化的保护;3)冰雪文化产业链未形成;4)冰雪专业人才匮乏;5)冰雪文化产业市场消费动力不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路径:1)普及、弘扬与传承冰雪文化;2)建立完善冰雪文化产业链;3)建立完善的培养冰雪专业人才制度體系;4)借鉴外国传统冰雪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理念;5)加强冰雪文化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冰雪文化产业;产业链;专业人才;市场消费;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20)03-0033-08
Abstract: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data statistics, andlogical reasoning, the authors explored the main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cultur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trends, needs and values of China's ice and snow culture industry: 1) Popularization degree of ice and snow culture show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2) lack of protection for traditional ice and snow culture; 3) ice and snow culture industry chain is not formed; 4) lack of ice and snow professionals; 5) insufficient consumption of ice and snow culture industry market;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and development path:1) popularize, promote and inherit the ice and snow culture; 2)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ice and snow culture industry chain; 3) establish a sound system for training ice and snow professionals; 4) learn from the concept of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foreign traditional ice and snow culture; 5) strengthe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ce and snow culture industry.
Key words:ice and snow culture industry;industry train; professional; market consumption;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我国2022年冬季奥运会申办成功后,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推动冰雪运动普及贯穿始终,大力发展群众冰雪运动,提高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加快冰雪产业发展,推动冬季群众体育运动开展,增强人民体质。”[1]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中,提出了普及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实现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指示,为努力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2]。冰雪文化是世界性区域生态特色文化,冰雪文化产业是在冰雪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的特殊资源型产业;同时,也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包含一系列与冰雪文化相关的产业发展内容。推动我国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传承及弘扬冰雪文化历史,打造地域特色文化符号,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助力冰雪产业发展,保护、宣传与开发冰雪文化遗产等积极作用。因此,对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与路径探寻研究,在加快国家冰雪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国家冰雪文化产业经济增长及推广冰雪文化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1 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1.1 文化旅游、体育赛事、休闲娱乐产业的现状调查分析
我国冰雪文化产业主要是以冰雪文化旅游、冰雪体育赛事、冰雪休闲娱乐、冰雪装备器材、冰雪专业人专与冰雪创新科技产品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分类、内容。我国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是以冰雪文化旅游、冰雪体育赛事及冰雪休闲娱乐作为核心主导产业;而在冰雪装备器材、冰雪专业人才两方面出现产业供需失衡现象,冰雪电子产品属于新兴冰雪文化产业,互联网+冰雪逐渐在多媒体市场崭露头角,少量冰雪娱乐及冰雪运动产品正在投入市场使用中,大部分产品还在积极研发与试验阶段。
1)冰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2018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我国东北地区巡视考察时提出,“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冰雪经济系列重要论述已经成为冰雪旅游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我国冰雪文化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东三省地区,围绕传统冰雪文化、体验冰雪风情、冰雪娱乐项目及冰雪景观展示等一系列冰雪文化活动为主题。地质环境、自然环境与气候环境优渥,冰雪资源丰富,使我国东北地区传统冰雪文化氛围浓厚;因为冬季时间较长,东三省居民的生活习惯也与冰雪息息相关,如在冰雪环境下的交通运输,生产劳作、房屋建筑等,一些冰雪娱乐项目就是由传统冰雪文化演变而来,在东北民间广泛流传;特殊的冰雪环境也造就了奇特的冰雪景观,如雾凇和形状不一、形态各异的冰雕与雪雕;得天独厚的冰雪生态环境形成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冰雪文化,打造了地域特有的冰雪符号,如冰雪大世界、冰灯游园会、雪雕游园会和国际冰雕展以及冰雪文化民俗村等,已成为具有鲜明冰雪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作为冰雪文化旅游重点发展区域,每年东三省地区都会定期举办多个以冰雪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庆典活动,包括国际级冰雪节日庆典5项,国家级冰雪节日庆典4项;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和瓦萨国际滑雪节等已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参与及游玩[4]。据调查显示,2017—2018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到1.97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合3 300亿元,人均消费1 675元[5]。当前,青海、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等省市通过政府发布的相关优惠政策,将打造丰富多样的冰雪文化旅游路线,如温泉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休闲运动旅游等。
2)冰雪体育赛事产业发展现状。为确保2022年冬奥会的冰雪项目比赛基地的全面建设,京张地区全力打造具备承接大型国际化赛事的冰雪项目场馆,积极建设与竞技体育相关联的配套保障设施,如住宿、餐饮、医疗、安保、交通等;2022年京张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共设置8个场馆(4个竞赛类场馆和4个非竞赛类场馆),将承办51个冬奥冰雪项目的比赛,共产生51枚金牌,约占全部冬奥比赛项目的47%。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作为京张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核心区,总占地面积2.89 km2,总建设规模1.2×106 m2,投资总额预计140亿元。张家口市的崇礼区现有7家大型雪场,拥有雪道共169条、总长162 km,已成为中国大型的滑雪聚集区。东北地区作为冰上运动项目发展基地,以黑龙江和吉林为主,建有大量运动型冰上项目场馆,具备为我国培养冰上项目后备人才的标准场地,为国家竞技滑冰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2018—2019全国冰雪赛事中,包含冰壶、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冬季两项、雪车、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等13个冰雪项目,其中成人赛事44项,青少年赛事31项;赛事场馆遍布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山东、上海、陕西、江苏等省份及城市。我国还将举办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及单板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中国滑雪公开赛和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
3)冰雪休闲娱乐文化产业现状。冰雪休闲运动主要以滑雪运动与滑冰运动为主,近几年,由于冬奥会的带动,冰雪休闲运动也成为时下最流行的体育运动之一,参与人数逐渐上升;目前,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的室内外滑雪场、旱雪场与冰场的数量不断增加。国内现有滑雪场主要分3种类型:休闲娱乐体验型、运动技能培训型及旅游度假型;其中休闲娱乐体验型市场占比75%、运动技能型市场占比22%、旅游度假型市场占比3%[6]。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18年,我国滑雪场数量为742家,滑雪总人数高达2 113万人次,我国滑雪场数量已超过全球的三分之一;我国室内滑雪场已达到26个,以金针菇式旱雪毯为主的旱雪场超过了30家,室内滑雪场与旱雪场的建设带动了我国南方及中部地区的滑雪休闲运动,突破了滑雪运动的地域与自然条件局限性。截至2018年,我国滑冰场馆数量达到334家;其中,东北三省的体育运动型冰场占比较高,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型冰场占比达到了63%,吉林省甚至高达近70%;南方地区的商业休闲型冰场占比较高,商业冰场综合占比高达95%以上,仅有江苏、福建、广东、上海建有体育运动型冰场。
1.2 冰雪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1)冰雪特色文化小镇发展趋势。在国家出台开发“特色小镇”的优惠政策之下,“冰雪 + 小镇”的相互融合成为冰雪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发展模式——冰雪文化主题特色小镇应时而生。我国冰雪文化主题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東北、华北、西北区域,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气候特征、优越的地理环境及丰富的冰雪资源,确立了东北、华北、西北这三大区域为我国冰雪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我国以建设完成26个冰雪特色小镇,但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未来的几年中,在中西部地区(如,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冰雪特色小镇都将成为重点扶持建设项目。随着冰雪文化的普及、冰雪产业的扩张与发展,以及积极响应国家“南展西扩”的政策方针,预计到2020年,我国冰雪特色小镇数量有望突破40个。
2)冰雪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发展趋势。据2010—2018年中国冰雪产业细分市场规模情况显示(图1),冰雪产业的市场规模已从2010年1 076亿元(其中,冰雪旅游市场规模约1 000亿元,滑雪产业规模76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3 945亿元(其中,冰雪旅游市场规模3 620亿元,滑雪产业规模325亿元)。南方各省虽在自然环境与气候特征上不像北方地区有着先天上的优势,致使冰雪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随着大量冰雪场馆的建设与冰雪运动的兴起,旱雪、室内雪场、室内冰场、滑雪模拟器等项目也在积极筹划与建设中,有望在未来占领大部分以商业运营消费为主体的冰雪娱乐产业市场。
3)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产业市场规模发展趋势。我国将投入大量人才、资金及高科技技术,积极研发造雪机、制冰机、雪地摩托等冰雪设施,提升中国企业在该领域里的市场竞争力;集中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为具有自主品牌的冰雪服装、冰雪用品、冰雪设施设备等相关制造企业提供支持与保障。
4)冰雪专业人才产业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增加冰雪专业人才培训机构,增设冰雪知识与技能相关课程,培养冰雪专业人才。在校园内开展冰雪文化与冰雪运动的兴趣课程,推广冰雪知识的同时培养国家冰雪后备人才。
5)冰雪创新科技产品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加快冰雪文化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相融合的发展速度,快速传播冰雪文化,及时发布冰雪资讯,使用网络平台、公众号、手机APP等软件开发冰雪场馆预订与购票等便民服务,研发冰雪电子产品,打破冰雪休闲娱乐及冰雪运动体验的地域局限性,让冰雪文化产业打进年轻化市场。
1.3 发展冰雪文化产业的价值与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使人们对冰雪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市需求量不断加扩大,参与人数日益增加;大众及市场对冰雪文化的需求促进了我国冰雪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对整体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发展冰雪文化产业有利于传承及弘扬冰雪文化。普及冰雪文化知识,了解冰雪文化发展历史;弘扬冰雪文化,有利于传承不畏寒冷、坚忍不拔的冰雪精神。2)发展冰雪文化产业有利于打造地域特色文化符号。利用地域自然环境及有利地形,与当地传统民俗民风等相互融合形成特色文化符号,与地区发展趋势相结合确立产业发展性质,传播地域冰雪人文文化,营造浓厚的地域冰雪文化氛围,建造符合地域发展趋势的冰雪文化产业,建立地域冰雪特色文化品牌。3)发展冰雪文化产业有利于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将冰雪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体育赛事产业、休闲娱乐产业、装备器材制造业及专业人才培养等融合发展,利用冰雪文化产业带动周边产业,如房地产业,交通产业,电子产业等;拉动地区消费市场经济增长,增加地区工作岗位,促使地区经济水平持续稳定发展。4)发展冰雪文化产业有利于开发与宣传、保护与传承我国传统冰雪文化遗产。冰雪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而深远,冰雪节日、冰雪庆典、冰雪民间艺术与少数民族冰雪文化等冰雪文化形式我国冰雪文化遗产,发展冰雪文化产业有利于开发与宣传加大冰雪文化遗产的大众普及度与社会影响力,并唤起社会及群众加强对传统冰雪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 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不足与主要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较晚并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我国冰雪文化产业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据研究发现,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差距较大导致冰雪运动与冰雪文化的普及程度差异明显;对传统冰雪文化缺乏保护,导致部分文化丢失;冰雪文化产业链尚未形成;冰雪专业人才季度匮乏,后备力量不足;产业市场供给质量不高,缺少消费动力。
2.1 冰雪运动与冰雪文化的普及度呈现区域差异
由于冰雪文化产业的根基大部分取决于自然环境、地质环境、气候环境等一系列先天条件,导致我国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南北方地区呈现出较大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在自然环境、气候环境等先天因素方面差距较大,北方地区冰雪资源丰富,冰雪文化已扎根于群众日常生活;相比之下,在气候环境较炎热的南方地区,由于生活环境距离冰雪地带甚远,对冰雪文化知之甚少,对冰雪文化了解的来源主要依靠网络媒体传播与室内冰雪场馆体验,推广手段单一且缺乏创新,很难营造冰雪文化氛围,对于提升南方地区居民对冰雪文化的兴趣度并深入了解冰雪文化造成一定困难;因先天环境优渥,与冰雪文化息息相关的一些产业在北方地区快速崛起,并快速形成发展规模,而南方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与地域环境的限制致使冰雪文化基础薄弱,场馆建设与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冰雪运动及娱乐项目单一,限制了冰雪休闲娱乐的参与人群,大众体验感较差。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差距较大导致冰雪文化的推广程度差异明显,需打破地域性与自然条件的限制,才能使冰雪文化渗透进南方地区;加大冰雪文化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力度,使大众积极参与、感受并深入了解冰雪文化的精神内涵。
2.2 缺乏对传统冰雪文化的保护,致使部分文化丢失
冰雪文化是在特定气候环境当中所产生的一种区域气候特征性文化, 这种文化是在生态环境当中经过长期的探索而形成的一种文化, 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生态特色。冰雪文化活动以强身健体为基础,经过改良后具有娱乐性和表演性。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时间较长,居民长期生活在冰寒环境里,探索出了一套适应于冰雪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与习俗。现代化的冰雪娱乐或冰雪体育大多数起源于居民日常生活的的生产与需求。例如,冬季捕鱼、冬季狩猎、冬季伐木等生产方式,以及马、牛、狗等动物拉爬犁等一些冰雪路面交通运输工具等,以实用为目的,逐步演变为冰雪娱乐与冰雪体育竞技活动。除日常生活需求外,当地居民以冰雪为资源创造出了冰雕、冰灯、雪雕、冰雪舞蹈等艺术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国北方地区由多个民族组成,各民族长期居住在这片区域,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民俗民风。冰雪民俗文化是一种区域性文化,是围绕冰雪生态环境为基础而形成的, 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是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源[7]。而现阶段,我国缺乏对传统冰雪文化活动进行保护与发展的专门机构, 导致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传統民族文化与冰雪文化的遗失与破坏。有关部门应通过参与研究,发掘各族文化遗产的意识并开展宣传及引导,以弘扬我国传统冰雪文化积极进取的精神内涵。
2.3 冰雪文化产业链未形成,缺少核心产业
冰雪文化产业链由冰雪文化旅游,冰雪体育赛事、冰雪休闲娱乐、冰雪装备器材、冰雪专业人才、冰雪创新科技产品等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产业增值功能的战略产业链。目前,我国冰雪文化产业链中缺少具备设计、研发、生产为一体的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导致产业链条尚未形成。冰雪装备器材主要分为冰雪场馆设备器械、冰雪服装与冰雪用具。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我国冰雪场馆投入使用设备器械以进口国外品牌为主,国内自有品牌因其缺少品牌自主研发性及创新性,在技术开发环节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及物力等实质性问题,导致产品设备后期运营维护成本较高能源消耗较大,产品附加值低,与国际一线知名品牌还存在较大差距,致使很少被国内冰雪场馆投入使用。在服装方面,我国冰雪消费者大多以租赁用品为主,虽然国产冰雪服装品牌较多,且价格低于外国品牌,但在中高端产品中消费者更青睐于国外知名品牌。而在冰雪用具领域内,国内企业也主要从事品牌代加工。
2.4 冰雪专业人才匮乏,后备力量不足
我国冰雪专业人才储备增长率滞后于冰雪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从专业竞赛运动员到竞赛相关服务人员,从雪具护理到场地运营管理,以及大众冰雪运动培训人员储备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冰雪专业人才匮乏是限制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冰雪运动技能型、服务型和管理型人才呈严重短缺之势;由于冰雪专业人才的培训周期较长,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才能进入相关工作岗位,导致目前市场上服务型与管理型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2016年,我国各大冰雪场馆管理人员仅有320人,预计到2022年将需要4 110人;索道、造雪、教练等技术骨干现在仅1 492人,2022年需要2 615人;专业竞赛组织运行人才2022年冰上需要 984人,雪上需要1 464人。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8)》测算,京张冬奥会大约需要 8万名冰雪专业人才。而就目前冰雪产业岗位的工作人员状况来看,大多数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或只是半专业性质的,在技能与知识方面无法达到专业水平;冰雪人才后备力量不足,缺少相关文化知识的学科设立,缺少相关岗位技能的培训机构,产业内各领域人力资源缺口较大。
2.5 冰雪文化产业供给质量不高,市场消费动力不足
由于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季节、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各区域对于冰雪资源的利用与整合后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随着冰雪文化的普及,涉及人群愈加广泛,参与人群逐年递增,人们对于冰雪文化产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单一形式的滑雪场或滑冰场只能满足消费者对于冰雪休闲娱乐体验的基本需求,为了进一步扩大冰雪文化产业的内涵并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及冰雪文化体验,以冰雪休闲娱乐和冰雪文化旅游为支撑的冰雪文化度假村与冰雪特色小镇正如火如荼的建设开发中。虽然产业整体发展模式正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但产业供给质量不高,导致大众消费热情不高涨。第一,无法凸显发展重点及特色主题,没有充分结合地方性、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对各区域冰雪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第二,建设形态与经营理念大多雷同,大多以“滑雪+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为基础,而对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业与冰雪人力资源产业的建设、经营与发展却投入甚少;第三,冰雪场馆及冰雪小镇服务质量与消费环境未达到消费者需求标准,娱乐项目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冰雪体验感导致客源流失。冰雪文化产业链不完善导致产业供给质量不高,产业发展模式大同小异、服务质量与消费环境未能达到消费者期望值,导致市场消费动力不足,大多数为一次性体验型消费者。
3 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结合对当前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发展对策。研究认为,普及冰雪知识,弘扬冰雪文化,传承冰雪精神是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提;完善冰雪文化产业链,使产业与市场供需平衡;建立完善的冰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储备人才力量;借鉴外国加强对我国冰雪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冰雪资源自然环境,利用资源整合加强冰雪文化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3.1 普及冰雪知识,弘扬冰雪文化,传承冰雪精神
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大冰雪文化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平台(如,新闻媒介、官方网站、赛事活动、有奖征文、知识竞赛、宣传展览、公众号、手机APP等方式)广泛开展冰雪知识普及活动,使之融入群众生活,使社会各阶对冰雪知识有普遍了解,积极引导大众参与冰雪活动,了解冰雪文化历史,感受冰雪文化内涵。此外,“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也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开设冰雪运动课程,普及传统冰雪文化知识,这项举措也使广大青少年提升对冰雪运动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强健学生体魄。通过 “南展西扩”的政策支持,让冰雪文化产业走进南方地区,加强冰雪场馆的建设,增加冰雪休闲娱乐项目的数量,营造冰雪氛围,引导民间组织举办与冰雪文化相关的娱乐活动与竞赛活动,加强群众参与性。在参与冰雪运动与冰雪娱乐的同时,深入了解传统冰雪文化,感受文化内涵,传承不畏严寒、坚忍不拔的冰雪精神。
3.2 完善冰雪文化产业链,使产业市场供需平衡
我国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只依靠文化旅游产业、体育赛事产业以及休闲娱乐产業,应有效利用地域的自然环境及市场需求,积极开展符合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产业建设,打造具有产业特色的冰雪文化产业链。1)冬季时间较长、冰雪资源丰富、传统冰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应对冰雪旅游产业进行重点发展,设立专门机构对冰雪文化进行研究,对产业相关人员进行冰雪文化知识培训,以传播与弘扬冰雪文化为主题。利用传统冰雪娱乐、冰雪景观及冰雪艺术使大众深入了解冰雪文化,丰富冰雪旅游的文化内涵,将传统冰雪文化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给游客。升级基础设施配备,加强产业管理,以人为本提高旅游服务质量。2)以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为发展背景,加强建设具备承接国内外大型冰雪赛事的国际化标准场馆,建设大型雪场及冰场集聚地,建设与冰雪体育相关的配套设施,营造冰雪体育赛事良好氛围,创建国家冰雪竞技运动项目训练基地。南方地区可将商业化冰雪场馆作为发展重心,建设以大众冰雪体验及冰雪娱乐为主旨的冰雪场馆,带动南方居民参与大众冰雪休闲娱乐。3)将休闲娱乐与文化旅游相融合,集聚同一区域协同发展,满足消费市场对冰雪产业的多方需求,并加入当地冰雪文化作为创新点,走多元化发展路线,形成不同区域特有的冰雪文化主题特色小镇、冰雪休闲娱乐度假胜地及冰雪传统文化民俗村。4)引导高科技制造产业加入冰雪装备制造,并参与设计、研发及生产,创建国内自主品牌冰雪设备、冰雪服装及冰雪用品,开发国内冰雪装备器材资源供给冰雪产业市场。5)开设冰雪专业人才培训机构,在高校设立与冰雪专业相关的学科,在中小学开展冰雪运动兴趣拓展课,优先解决我国冰雪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为冰雪专业人才后备力量打下基础。6)将冰雪元素融入电子产业形成“互联网+冰雪”,加快冰雪文化的传播速度,加大冰雪文化的传播范围,研发冰雪创新科技产品拓宽冰雪产业市场,打破地域局限性,使参与人群涉及各年龄阶层与消费阶层。
3.3 建立完善的培养冰雪专业人才制度体系,储备冰雪人才
冰雪专业人才培训周期较长,对专业知识与技能都有较高要求。需政府及管理部门建立统一的冰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高校内设置专业性课程培养为主,在产业市场内根据需求导向培训为辅,打造区域内多方协同培养联盟,形成冰雪专业人才培养供需链,分层分类培养冰雪专业人才,以拓宽传统的人才培养渠道,完善冰雪人才培养体系。1)联合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相关冰雪企业与体育局等部门,打造冰雪专业人才培养供需链,分层分类培养冰雪人才。2)增加与国外知名冰雪企业和高校间的人才交流学习机会,引进国外专业人才,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理念制定对我国冰雪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3)建立相关专业培训机构,对现在产业市场上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产品研发人员、设备维护人员、专业指导员、救援人员等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建立完善的冰雪人才培养体系。
3.4 借鉴外国传统冰雪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理念
外国一些国家因其地理环境以及自然环境有着极为丰富的冰雪资源,形成了独具区域特色的冰雪文化,这一文化经历长期的发展与改革已经形成了当地的传统冰雪节日庆祝活动,并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冰雪文化产业。日本北海道的“雪节”,各家各户制作出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雪雕作品放在家门口,这一冰雪文化经过发展后形成了国际雪雕比赛,世界各地游人闻讯而来欣赏这一奇观。加拿大的冬季狂欢节,不仅有雪雕和雪雕建筑,还有各类冰上娱乐比赛(如,冰上赛马、冰上芭蕾、冰上速滑赛、冰球对抗赛等),为期10天的冬季狂欢节已成为加拿大别具冰雪文化特色的节日庆典。美国弗蒙特州的特比镇,小镇于每年二月中旬举行一次国际性的狗拉雪橇比赛,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俄罗斯北部地区,生活在那里的民族自古以来以驯鹿、狩猎或捕鱼为主,进入冬季时,每逢节假日或农闲,他们往往组织各种与冰雪相关的竞技活动,如,雪地逐鹿、套鹿比赛,30 km长跑,射箭,摔跤,雪橇越野赛等。国外冰雪文化产业相对发达国家,当地传统冰雪文化一直在民间传承与保护,经过改良与加工后,与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及冰雪娱乐相结合,使冰雪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别具一格的冰雪文化产业,并产生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在推动了当地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消费经济增长,打响城市特色名牌。我国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可借鉴外国冰雪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从传统冰雪文化入手,经过创新与改良增加冰雪娱乐及冰雪运动项目,突出文化特色;积极发展现有冰雪文化活动,如民间组织举办的冬泳比赛及冬季捕鱼比赛等,扩大的民间冰雪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加强冰雪文化与各产业间融合发展,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冰雪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5 结语
自2015年申办京张冬奥会成功后,经过4年的发展与改革,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娱乐、冰雪装备器材、冰雪专业人才培养与冰雪电子产品为主的发展模式。综上所述,我国的冰雪文化产业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尚存在诸多问题:冰雪文化推广力度不够,涉及人群范围较小;缺乏对传统冰雪文化的保护,致使部分文化遗失;冰雪产业链未形成,缺少核心产业;冰雪专业人才匮乏,后备力量不足;冰雪文化产业供给质量不高,大众消费热情不高。从传承、普及与弘扬冰雪文化与冰雪精神,完善冰雪文化产业链使市场供需平衡,建立完善的培养冰雪专业人才制度体系、储备冰雪人才,借鉴外国传统文化冰雪的保护与传承理念并注重冰雪文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几方面总结出了推动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政策与市场的双向推动,依托社会资本注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冰雪”产业的协同发展,拓展冰雪创新科技产品市场,为我国冰雪文化产业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选择。以上研究,是对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寻的初步研究,期待能有更多的学者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HJ2.4mm]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党组.聚精会神抓冬奥备战 加快冰雪运动普及提高[N].人民日报,2017-04-05.
[2]新华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EB/OL].(2019-03-31)[2019-10-2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3/31/c_1124307852.htm.
[3]邸欣然,梁宏.发展龙江红色旅游——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J].世纪桥,2018(11):4-5.
[4]姚小林.我国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的发展现状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33(3):41-46.
[5]搜狐網.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18) [EB/OL].(2018-12-23)[2019-10-29].http://www.sohu.com/a/285434620_247689.
[6]张善斌,朱宝峰,董欣.我国滑雪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9):65-69.
[7]于立强. 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研究[C].体育文化遗产论文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4:7.
[8]发展改革委网站. 关于印发《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EB/OL].(2016-11-25)[2019-10-29].http://www.gov.cn/xinwen/2016-11/25/content_5137611.htm.
[9]搜狐网. 全国冰雪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围绕“六个新”全面推动中国冰雪产业的大发展[EB/OL].(2018-04-19)[2019-10-29].http://www.sohu.com/a/228738132_9990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