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20-01-07谢淑虹
谢淑虹
[摘 要] 语文学科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语文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形成和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但当前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中职学校的具体特征,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使中职语文教学与时俱进,从而体现语文的学科价值。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222-02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上,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而感到学习吃力,因此缺乏学习的动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中考”的失败者,在文化课程学习上表现出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丢失、厌学等心理特征,这对于语文课程的有效开展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现状
(一)学科基础较为薄弱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中考”失败者,其生源大部分是普通高中未被录取的“差等生”,这种先天上的不足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学习吃力,逐渐丢失学习兴趣。此外还有大批的中职学生来自农村,在义务教育阶段所接受的教育与城市地区有较大的差异,导致他们在各方面的基础都比较薄弱,这从整体上拉低了语文学科的基础,在两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下,导致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难以有效进行。
(二)知识积累较为欠缺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领会文章的内涵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因此,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知识的积累,但是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缺少积累文化知识的意识,从而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难以理解文章中要表达的内涵和思想情感,这也是语文教学难以取得效果的原因之一。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课时,如果学生没有历史方面的相关知识,不了解“大革命”时期的“白色恐怖”,就难以理解作者要借“荷塘”来排遣内心苦闷的情感。除此之外,基础知识的缺失使他们难以理解课文中的基本知识点,从而难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导致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处于“神游天外”的状态,这也是语文课程难以有效开展的原因。
(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中职学校之后,由于学校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原有的管束,就更加难以将精力放到学习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支撑,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上学生更加放任自流,最终导致语文成绩下降,语文成绩的下降又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更加无心学习,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这也使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难以有效开展。
二、中职学生的身心特征
要想语文课程有效展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制定有效教学的策略是建立在了解学生身心特征基础上的。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策略和学生的身心特征相适应,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展开,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具体来说,中职学生的身心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自信心
几乎所有的中职学生都是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没有被普通高中录取才选择到中职学校学习一门专业技能,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几乎没有被教师和其他同学尊重。长期在这样的心理发展下,大部分的中职学生较为自卑,在学习和生活中普遍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的特点,具体到语文课程上,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不行”。在语文课堂上,他们也难以静下心来认真听教师讲课,如果在此过程中,教师也没有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自信进行培养,学生就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自然也就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没有树立长期的发展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往往年纪较小,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他们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无意识的活动。因此,在知识的接受效率上较为低下,具体到语文课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很难理解语文学习带给自身的意义,在课堂学习上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如果在此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引导策略,学生也会在长期的无意识学习中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由于义务阶段的教学具有强制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是处在被动接受状态中的;在中职教育阶段,学校更多地强调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失去管束之后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这也使教学难以有效展开,具体到语文课程,学生还缺乏对语文的正确认知。在大部分学生的意识里,语文不需要经过专门学习,这也使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其他与语文无关的事情中,这种观念上的不正确认知也导致语文的教学难以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要想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扭转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这样学生才会在后期的学习中主动参与课堂,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具体来讲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三、中职学校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建立和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一位学生。中职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很少受到教师或其他同学的真正重视,在心理上难免会产生自卑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学生的身心特征,结合课程目标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吸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兴趣,才会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和学生展开有效的互动,就能建立起和谐的课堂氛围,打下情感基础,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例如教师教学风格幽默,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幽默的教学语言为学生营造有趣的、愉快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上,更能有效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鸿门宴》这一课时,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有效掌握课程目标,在课程开始时为学生朗诵了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项羽和刘备之间的战争和人物经历,当学生沉浸在历史情景剧中的时候,教师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势均力敌的双方在交战之后胜败迥异呢?”在总结了学生的答案之后,教师带入课题,从而展开了《鸿门宴》的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始终将注意力专注到学习中,通过一节语文课的学习逐渐对语文产生兴趣,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展开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互动师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沟通,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反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也能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订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能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点。互动式教学还是有助于教师进行情感的渗透,在建立情感的基础上,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语文。在教师的有益引导下,师生之间有了情感的交互,这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中包含的人文情感和素养,从而能够使学生将这种情感发挥到语文学科中,就能感受到语文学科篇目中所包含的人文情感和素養。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能将这种人文情感和素养化为自身的品质,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利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互动氛围,学生才会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实施互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将要讲授的知识整理在多媒体课件中,通过文字图像和音视频为学生全方位地展现知识点,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才能对语文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愿意主动自觉地学习。这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时间,用这样的方法大大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单方面进行知识的“灌输”,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态,导致教师在采用这种“灌输”方法的时候,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导致在课堂上“走神”,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能更好地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这样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在长期的训练中建立起有效的模式,从而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让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这一课时,教师在开篇导入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轮子对交通工具产生的意义。随后针对课程提出了问题:“如果说动物身上也会长出轮子,那会是什么模样?”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再针对这样的问题展开课程教学,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探究。
虽然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也需要培养,但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制定相应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只有通过这样有效的引导,教师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文豪.中职语文教学策略初探[J].职业教育,2019(25):50.
[2]卢元胜.浅谈中职语文的有效教学[J].基础教育,2017(9):110-111.
[3]于振波.浅议中职语文中的互动式教学[J].学周刊,2018,9(25):23-24.
编辑 司 楠